古代小说常说某个武将用碗口粗的枪,碗口粗的枪能握得过来吗?

苏轼吾师


小说创作自然有些夸张成分,而我们在读的时候习惯把自己代入其中,想想自己,再看看碗口,这根本就不可能嘛!所以才怀疑没有碗口粗细的枪。

古董碗我们都见过,和现代的大小也差不多,如果小到能让我们勉强握住,那就不叫碗,该叫盅了。

我以前也一直对这个问题抱有怀疑态度,认为是不可能的,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了几张照片,我才豁然开朗,原来古代的大将并不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碗口粗细一点也不夸张,恰恰相反,如果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红缨枪一样粗,这个大将根本就没法用。


诗魔独孤求踹


我们在考究这些问题时不应用质疑的态度,而是去寻找问题的可行性。古代人武将身材高大,两米的奇人还是有一些的,在冷兵器时代,不然讲究轻便灵活,不然讲究力大势沉。尤其是将军骑马的武器大多是长枪大刀这类重型兵器,用起来和电视里演的不一样,不可能生龙活虎的舞来舞去,应该讲究一击必杀,比如利用战马的突进力量突刺等。而且古代的碗,并没有多大的碗口,结合下面两张图,我想,应该还是存在的。




反对负


这个问题,在古小说书里经常有类似的描写。碗口粗的枪杆不是没有,只是旧时的碗直径没有现在的大而已。

记得小时看见老人喝酒,他们手里拿着的酒杯只有牛眼睛般大,一次可以喝几十杯;《水浒传》里武松景阳冈打虎时,喝了十八碗酒,后来醉打蒋门神,也喝了几十碗,如不仔细分析,以现在的碗去衡量,武松的肚子岂不是一个酒坛子了吗?

我们这里历史悠久,乃大明朝开疆拓土的首垦之地,遗留物件也比较丰富。记得有一次迁坟,挖出了几个碗,好奇的我拿来看了看,和现在的碗大小上还是有区别。我们用来吃饭的碗口直径一般在十公分,而明朝吃饭的碗只有六七公分,从这里来看,古人用的盛器比现在的要小。

再说古人的体格能当武将的,身高应在一米八以上,这种人的手掌握着六七公分的枪杆应该是有可能的。所以,碗口粗的枪一旦使出来,一来可以威震对手,二来可以让自己胜利增添信心。

当然,作为小说,虚构和夸张的成分是存在的,张飞一声怒吼,就能把一个骁将吓落马下身亡,你相信吗?


大浪淘沙Y


题主真幽默~

都说是小说了,哪里能当真?更何况还是古代小说。

古代小说中人物“身高丈二”的也不少,所以“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那些用碗口粗铁枪的武将,一般都是身高丈二,力拔千钧的巨人。

而且在古代小说中,这种体型巨大的武将,一般都只能逞莽夫之勇,不是主角。

主角往往面如冠玉,鼻如悬胆,目如朗星,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

只需要掐指一算,或者略施妙计,这种有沙包大拳头,拿碗口粗铁枪的武将,要么被主角收为死心塌地的人形“宠物”,要么灰飞烟灭成为主角“雌性生殖器伪装术”的升级经验。

在古代小说中完全属于“渣渣”一流。

之所以有这种奇怪的现象,一来是宋代以后“重文轻武”成了主流意识。二来就是写书的这些人往往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要是一个穷书生,指不定被几个彪形大汉揍过呢!总得给自己的身板儿找点精神上的安慰吧~

不过这种思想流传至今也衍生不少弊端,比如现在流行的网络爽文大多都有点这种古代小说的影子。然而更加消极的是,现代网络爽文对主角的“雌性生殖器伪装术”和“逆天”的天赋兴趣浓厚,对努力奋斗和刻苦学习之类的品质毫无兴趣。

以至于现在的网文里,大多数主角都是靠血脉或“外挂”四处横行,完全不用努力上进。

这种类型的“爽文”,读多了对未成年人的观念造成的损害,不可估量。


煮鹤仙人


艺术加工而已。《宋史》记载,岳云的大锤是40斤,这应该是有记录的最重的武器了。至于关羽82斤的大刀,那纯粹是艺术加工,因为在东汉末年,还没有青龙偃月刀这种武器。另外,打仗是一个力气活,也是一个耐力活,拿着100斤的大锤是厉害,但是你能砸中别人吗?你能持续砸几下?更重要的,根据生物进化论,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是在不断增强的,所以说在古代那种生活水平,人们的身体状况不可能比现在人高,即使有,那也是极个别的存在。所以说,拿着几十上百斤的武器大战几百回合,甚至像张飞夜战马超那样的,一打一天一夜,听听就行了,不要太当真。不要把艺术当历史,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


小兵2233


都是小说夸张描述哪,何必当真,古代枪杆实际上还有很多是木杆的,碗口粗的枪杆,那得多大手,多大力气才能握住

比如之余关羽青龙偃月刀82斤,已经是神力惊人了,读小说的人还可以接受的。

李元霸800斤一对锤,无奈如何不可能的,不可接受,四平山一战,李元霸一人击杀一百多万人,这种屠杀也这样核武器才能达到的效果

下图,左边是小说中的锤,右边是实际战场上的锤




缘起vs临界


西游记里描写金箍棒:迎风一晃,碗口粗细、两丈长短[呲牙],一来是夸张手法,二来是孙悟空腾空使棒。评书演义里描写大将兵刃一般都是鸭子(蛋)粗细,如果是混铁打造已经十分重了,即便是硬木做杆也不是一般人能耍的,所以碗口粗细的主要是突出人物形象,“力大无穷、万人难敌”[灵光一闪]。古今大力士也可以对比一下[呲牙]







身在华夏屡自在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看秦俑都是1.8~1.9的士兵,将军必定更高大,比如宋朝经济发达营养不成问题,所以士兵普遍身材高大,将军都是身材和体格出类拔萃的,在中兴四将图像中岳飞更是魁梧过其余三人,所以正史上他单挑未曾输过,你想象拿着碗口大的枪刺过去,就算没有枪头也能把人撞成内伤!要不,你想象战场上,将军对打,都是穿着护甲,还有金属材质的护心镜,那种现代表演用的红缨枪能刺个透心凉吗?扎在盔甲上都断了!或者最多能多扎几次,怎么持久作战?!所以枪杆材质一般都是木质,尤其是主将,那些枪挑上百人的,细的话除非金属材质才有这样持久性,不过金属的又太重,不适合持久作战,而且手心出汗后容易打滑脱手,木质的轻很多,粗一些可以保证不易折断,且可以增加武器的稳定性,有助提高武器的穿透力!

就算是现代,NBA的球星单手可抓篮球,拿碗口大的武器不在话下


月明日朗照大地


这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持枪的武将身高丈二,膀大腰圆。另一种是小说家过分夸张,真假参半。

先说第一种,古代的战争比得是什么呢?除了战略,战术,就是力量。两军对垒,排兵布阵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取胜的绝对因素。我们看小说,听评书,都是过分渲染了各种阵法。也就是说,再完善的套路,再华丽的布局,而作战的士兵都是酒囊饭袋,这场仗也得输。

在冷兵器时代,远距离可以使用抛石机,弓箭,弩机。而一旦双方面对面,就是近距离的肉搏战。这时候,往往人多者占优,力大者取胜。一个兵士纵使有再大的能耐,也应了那句话“英雄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所以,古人在战争中是相对被动的,因为形势瞬息万变,单个士兵无法左右战局,也无法掌控参战人数的多寡。唯一能自己主宰的就是力量和武器。

力量从哪里来?当然是饭量和平时的训练。所以,我们熟悉的“霸王举鼎”,“廉颇尚能饭否”以及武松顿食牛肉二斤。“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等等,都是在展示一种力量。

所以,小说里常常描述的某某将军身长八尺,力大无穷。手持一对擂鼓瓮金锤,丈八蛇矛枪,方天画戟。与敌将只一回合,就把对方挑落马下。试想,对决的普通士兵力量和武艺都会强于常人,何况带兵的将领呢?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两米的大个仍屡见不鲜。谁又能说古代没有这样的人呢?对他们来说,碗口粗的枪柄是不是也很正常呢?

第二种可能,就是小说家的夸张,渲染。为的是突出形象,使人物更生动。如果说历史上真的就有篮球运动员那样的身材,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如一些小说里描述的,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却偏偏力大无穷,就脱离实际,违背常理啦!代表人物就是《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长得很瘦,很瘦,像“封神演义”里的雷震子,又像雷公转世。偏偏拿了一对大锤当兵器,寻常人等粘着就死,碰到就伤。似这样的就是纯粹的艺术描写啦!


我们没见过的不敢妄自菲薄,但近些年不断的有文物出土。当然,古代的兵器也在其中,但现实往往让我们大跌眼镜,所谓的几百斤的锤其实只有几十斤就不错了,所谓的长枪达到两米就是极限了。至于碗口粗的枪暂时还未发现。但我觉得,可以用手握住,就像篮球明星单手握球一样,原因也很简单,个子高手大,就是任性。


玉宿林峰


这个碗口粗一般指的是茶碗,而且明知道是小说里的形容词还较真,还拿出来问大家[敲打]我也是真够闲的,居然还回答你了[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