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老年人总喜欢过分干预年轻人的生活?该怎么办?

李村蚊


这是与老年人的年龄有关系,人老话多爱管闲事,自己又有足够的生活经历。看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想说就想管,老不舍心嘛。

一、有些干预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如老年人都喜欢早睡早起,形成了习惯,而年轻人则是喜欢晚睡晚起,正好和老年人做的相反。老年人力图改变年轻人的这种习惯,看见年轻人贪黑就告诫,贪黑还浪费电费,还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老年人这种干预并不满意。

二、有些干预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同。如在穿衣上,年轻人朝气蓬勃,外面的温度稍高就急着脱去棉衣,也并不觉得冷,而老年人就不行,脱得早遇上倒春寒就极易感冒。他们见年轻人脱得早,就极力劝阻他们也不要过早脱棉衣。年轻人当然是不愿意,对老年人的建议有反感,而老年人还觉得自己做得很对。

三、有些干预是因为消费观念不同。每逢到节假日时,年轻人喜欢找几个朋友,聚餐痛饮几杯,谈天说地,消除工作上的疲劳,而老年人则认为,这种行为是铺张浪费,好吃懒做。不应当这么做。而年轻人也并没有把老年人的话当回事,照玩吃喝不误,更引起老年人的不满意。

四、购物上的干预。年轻人穿衣服好赶时尚,不等这件儿穿旧了穿坏了,早早的就再买来一件儿,所以衣服攒下一大堆。但只要是碰上相中的衣服,仍然是照买不误,老年人看在眼里,认为是不会过日子。就想方设法的说服年轻人,试图让年轻人改变掉这个做法,当然也是没有效果。

五、该怎么办呢?

从老年人方面应当看到,年轻人已经长大了,有了工作和家庭,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不要老用旧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要老是放心不下,不要操那么多的心。不要事事都干预过问。要给年轻人自主活动的空间。许多事假装看不见,好多话假装没有听到,管好自己,做个难得糊涂的老年人。

六、作为年轻人,也应当正确理解对待老年人的劝说,他们全是出于好心,也是为了年轻人着想,在有些事上如果老年人说得对,就应当坚决改正。以减少损失,必竟是老年人的经验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吗。有些事也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向老人做一番解释说明。不要老是抱着抵触的态度。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

只要老年人和年轻人都能互相理解,及时交流,勾通,老年人过分干预年轻人生活这样的事,就会减少或消除,让双方都感到满意的局面一定会形成。


文笔新兵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我60后,也可以说个年轻点的老年人,我们的经历,时代,消费,品味,生活不同,用现在的话叫代沟,我儿子是00后,我们那时候常听老人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你听他们怎么说,新三天旧三天不穿把它扔外边。想想也是,长时间不经常穿的衣服,在柜子里翻来覆去占地方,我们不舍他们不留问题出来了,经常看到路边放着一袋一袋整整齐齐的衣服,鞋子,再穿三年也穿不坏,有谁需要就捡回去,我们说的轻不听,说的多了烦,说我们生活没品质,品味。这会还没有娶媳妇,如果,娶了媳妇我要尽量学会闭嘴,少说多做,争取当一个好婆婆。这真是老不歇心少没良心,唉😔,不说了。


杨姐的所见所闻


过分两个字!让人透心凉!

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老年人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吃过无数的亏,对人生这点事,真可以说悟透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看到年轻人路走歪了,内心会非常着急,因为他知道这样下去一定会头破血流!凡是掏心掏肺关心年轻人的,可以说是非常善良,非常有阅历,非常有智慧的人!其实老人心里明白,关心这两个字,在没有头脑的年轻人眼里,就是干预,关心会让没有头脑的年轻人反感厌恶!

今年60岁,想起年轻的时候,身边的同龄人真的有人经常说: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钱?几十年后真的听到了后悔的声音!年轻的时候在某县城经商,一个酒店的部门经理,经常泡妞,对手下的员工非常不尊重,动不动罚款,一个月抽烟的钱差不多普通员工半年的工资!一天三包万宝路,很多人劝这个人,做人不要太过,小心衰收尾!听不进去,后来香港的老婆和他离婚,现在七十多岁了和当时的一个女的生了孩子,在当时他最看不起的地方生活,没有收入,没有朋友,一提起他,当地人都会说,有禁耐风流有禁耐节堕!睇到!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有点道理!


南洋教父


也许是一生经历坎坎坷坷,对年轻人这也不放心,那也放不下;也许是一生过的平平安安,总希望年轻人能重蹈自己的覆辙。这就是老年人的期望,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干预年轻人的生活。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年轻人的生活多彩多姿,老年人的生活按部就班。虽说在同样的空间里,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确是千差万别。

老年人,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善于以自己的人生坐标,衡量年轻人的行为;按自己的设计,规划年轻人的生活。生怕他们偏离了轨道,担心他们过的不好。其实,老年人真的是杞人忧天。操了心,费了力,生了气,最后的结果,是年轻人厌烦,老年人失落。

有个朋友,年近古稀。儿子小两口开了一家专营店,缺乏经验生意惨淡。老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顾年迈,天天盯在店里,进货卖货,权当自己是总经理。儿子儿媳,嘴上不说,心里不悦。毕竟年龄大了,眼神不好,有一次不小心卖错了货,赔了钱。儿媳给他白眼看,儿子一个劲埋怨,弄得他里外不是人。本是好心好意,却落了个讨人嫌。

从这个活生生的例子里,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日子,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老年人过分干预年轻人。说句不中听的话,叫咸吃萝卜淡操心。你自以为正确的道理,在年轻人这里,或许早已不合时宜。出于礼貌和尊重,不得不听。但几个能听得进去?省省心吧,多说无益,还是少说为好。

老年人,要过好自己的日子,放手让年轻人去闯。人一生,没有平坦的路可走。跌一跤,就积累一份经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谁也不能取而代之。过分干预,只能让年轻人永远长不大。



东音八度


个人观点也算个人经历,这样对孩子总不放手的都是好父母,从小对子女就宠着,工作再忙也不忘了照护子女,而子女也是听话的好孩子,但由于社会的进步子女的文化知识和阅历的提升,父母那一套子女慢慢的有些不适应而父母的知识面还在老观念上踏步走,但并不绝对的有的父母一直与时俱进,但这样的父母很容易与子女辩论互不服气,这种情况做子女的就得礼让一些,不能顶撞,要理解父母,哪有父母让孩子走坏道?所以父母的关爱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过问你的所行那可不是好事,那是父母真的衷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了,年龄越大越希望有父母陪伴身边,等你成熟了当爸爸妈妈了你就知道和理解父母的关心关爱叨叨是多么的幸福……。


三江水16


提问者,用词不当吧。还是不知味的指责呀?这样老人,是在不多的晚年余生,想多为子女们做点事,教育子女们传承美德,把家中的小事,烦事经营好,使家风,家规,家教,家德延续下去,只不过是有些方式方法不当或太过于旧了而已,本意不歪哦


夕阳园梦507


首先是因为关心 ,希望年轻人少走弯路,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强加给年轻人;

其二不少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身心无所依托,全部精力都放在下一代身上,寻找生活的控制感;

其三对下一代甚至隔代期望值过高,情之切,关注多。

年轻人应该这样做比较好,不要因为自己不认可老年人的观念和自己不同,有代沟就对此抵触、顶撞冒犯等,因为老年人的固有观念改变很难,那怎样巧妙应对比较考验情商

1、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让老人精神有寄托,扩大老人的交际圈,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交,鼓励他们参加集会等社会活动

2、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避免由于老人的生理变化(生病等)引起老人的心理变化,导致老年人性格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3、在家庭中要敬老爱老,老年人脱离原来的集体生活节奏变缓,产生无助感

4、在家庭中对老人的权威角色给予肯定和应有的尊重,有问题及时和老人多沟通,态度诚恳而尊重,化解差异,不是原则问题可以做适当的让步,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弱化矛盾

衰老是任何人不能阻止的,老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要做好楷模和榜样,家庭和美,也是每个人应有具的最好教养!


平安福留心理咨询师


老人总喜欢干预年轻人的生活,一种是老人习惯了管孩子,即使孩子长大有自己的生活,他们还不习惯放手。一种是老人在家做主管了,总认为他们说的是真理。

怎么办?老人说的对你听了放心上,不对的听过就忘,不必和他们争吵。如果成家了,能分开住是最好的,毕竟在一个大家庭,人多,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做主,就容易乱。分开住矛盾少,大家也都各自过的舒心。

作为成年人,年轻人最后好有自己的经济基础,不要总花老人的钱,你花自己挣得钱可以心安理得,可以自由选择。你花老人钱他们就有对你指手画脚的理由,说你他们也不会觉得不对。



再生草c


滄桑,坎坷,痛苦和艰辛,也许经历的太多,的确🈶️不少老年人有事没事喜欢干涉管束年轻人的思想,生活和生活方式。儿子女儿成家立业都三四十岁了恨不得还想弄根成天绳牵在自己的身边,操不完的心,自己好辛苦好累,而自己的子女似乎活的也不轻松,有必要吗?都在讨论代沟的问题,其实我并不怎么认同。老年人的苦衷,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活得更好,可你也得想想,你能活得比他们更长?早就过了该教育该管束的年纪了,轻松些,还是放手吧,子女有子女的生活,有自己要干的事太多,能照顾尽自己的能力照顾些,千万记住,照顾绝不等同干涉,往往的子女其实要比老一辈强的太多。而子女是否也该多多理解老年人的一片苦心一片善意?可怜天下父母心,或许等自己老的那天,指不定复刻的正是自己父母在的时候那种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巜烦人》。说到底,这也是自己生活一辈子的难忘的组成部分。相互理解相互谦让尊重老人才是更重要的。


钱顺扬


其实老年人不是干预,他这是关心的表现,如果是别人的事情,他会去管吗?年龄大了,人就说话罗嗦,有的时候一件事要说好几遍,确实挺烦人的。

我老伴就是这样的人,天天有操不完的心,子女和小辈儿的什么事儿都要打听,都要说几句,其实说了也没有人听,说多了孩子们还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