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留守兒童問題?缺少父愛母愛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老張和小王的快樂生活


留守兒童問題在農村是有普遍性的,始終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根本沒有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只知道掙錢,孩子剛幾歲,就給他準備買房子的錢和結婚的錢,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不懂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也是財富。許多留守兒童在缺少父母的關愛情況下,產生自卑心態,自我封閉,甚至輟學。殊不知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有父母的陪伴,在學校有老師的教育,這才是美好的童年時光,望在外打工的父母應該把孩子接到身邊,陪伴關心愛護,讓他們愉快的渡過幸福的童年。


00OOO7


很多偏遠山區,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生活條件差,教育資源匱乏,沒有就業崗位。一些人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很多老人和孩子被迫留在了老家,就出現了“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這樣的群體。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問題,跟社會資源分佈不均有關係。

上一年因為電視劇《都挺好》,引起了人們對“原生家庭”的熱議,很多人都覺得家庭對人生有著巨大影響,尤其父母的愛對個性形成至關重要。

成長中有父愛母愛的滋養,孩子大多會開朗活潑、善良勇敢、自信。缺失愛的孩子,多數孤僻敏感、膽小自卑、冷漠。為什麼說性格決定命運,因為性格影響著人際關係、影響著擇偶觀、影響著事業發展。


陽光下的灰



心夢4666


留守兒童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小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很孤獨,對大人們的信任也會降低,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長大,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懂得如何去愛別人,對父母也會疏遠,長期以往沒有親情的陪伴孩子也很容易叛逆


74小迷糊78



手機用戶6448405427


為了養家,外出打工,骨肉分離,那來幸福,留守兒童,社會問題。


55669476581莫名其妙


對於農村留守兒童來說,由其我們山區農村更是,家家戶戶基本為了生活都普遍外出務工。家裡就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對於孩子的教導就成了老人們以往的教育方式,相仿七八十年代時候的我們一樣,沒有當今童年時的生活習氣,有的只是自己小時候的壓鬱、和放牛和找豬草的生活作方。很多時候回到家,他們迎接自己的也只是當沒那回事的一樣,根本沒有父子和母子團聚的那種親切感。更多的時候甚至感覺他們對爺爺奶奶還更為親切一些,我們在他們心裡,感覺除了要錢時,其它時候都跟形同陌路。所以我個人覺得,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們這輩打工人最不想和最不願丟棄的生活,只是如今農村生活有太多的不易,我們不得也,才每次以含淚的方式告別,留給孩子的除了抑鬱和自閉,更多的是我們的父愛和母愛。






北方的郎161765506


誰都心痛自己孩子,也是生活所迫父母沒本事把小孩過上好生活!條件好的沒父母願意把小孩放老家生活的,小孩需要父母的陪伴,我們沒讓你過上幸福生活開心成長,是父母對不起你們,什麼都是父母的錯!請原諒父母,爸媽永遠都愛你們!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


珠漂打工生活日記


很可憐,對整個人生影響很大。

1、父母的關愛長期缺位對孩子感情造成傷害。大家知道,父母也是為了謀生才遠離孩子去打工的。說到底也是無奈之舉。但是父母長期不在家,一般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照看,老人家儘管是隔代親,但永遠代替不了父母的愛。特別是孩子生病的時候,可能老人家連怎麼去醫院都有困難,容易拖延病情。孩子渴望的一個溫暖懷抱,渴望睡前故事的講解,渴望父親高高舉過頭頂,渴望媽媽的一碗熱湯麵,都成了奢侈,心理得有多少失落啊,認為媽爸不親我了 心裡低落 影響正常學習生活和成長。

2、父母長期不在家對孩子學習造成監管缺位。孩子需要學習輔導監督,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做不到也不會做,這樣孩子容易自抱自泣 當然,也有自強不息的孩子,但是少數。很多孩子下課就去網吧,虛度光陰,覺得讀書也沒什麼意思 本來自律能力就差,馬放平原,開始無所謂了,靠父母電話督促也什麼效果,答應的好好的,其實心裡已經無所謂,這樣孩子無法正常完成學業,也只好早早去打工了。

3、有時候會造成孩子學壞。沒有人管,沒有正確的引導,樹立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跟閒散人員混在一起,很容易被帶壞,據統計,留守兒童參與的犯罪活動很多 其實也很無辜 就是沒人告訴他們對與錯 是與非,稀裡糊塗的犯了錯。可惜也可憐。

總之 有條件的父母,能和孩子一起生活就一起吧,孩子不需要電話那頭的問候,也不需要物質無序的補償,他們需要的是媽媽的溫柔體貼 需要的是爸爸寬厚的肩膀依靠。

祝福孩子們健康成長,祝福離家打工的父母早日迴歸。


老劉的3次方


留守兒童,留在家裡的孩子,缺少了父母的愛和溫暖,他們缺衣少食,隔代的愛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愛,他們從小都在思念盼望中長大,有的心靈有陰影,長大了走入社會要好好的培養,才能對社會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