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朝“天女户”:谁愿拿女儿的生命换取如此“殊荣”?


明太祖朝“天女户”:谁愿拿女儿的生命换取如此“殊荣”?

明皇陵

笔者相信一提到“人殉”二字,大家都会不寒而栗,这却是我国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一种最残暴、野蛮的现象。自古至今的大致情况是:先秦以前(考古发现始于商朝)较普遍,汉唐以后有所收敛。也就是说在从两汉到南宋的近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帝王死后都已经不再用人殉,而是以木俑或陶俑来替代;元朝皇室的丧事神秘,情况不详;到了明代,却死灰复燃——朱元璋首开恶例。现在重点谈一谈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的嫔妃和宫女殉葬。

据《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此段话的意思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四代皇帝死后,继任皇帝对为先帝殉葬的妃嫔、宫女等人的家庭抚恤优厚。比如张、李、赵、张、汪等家,享受的是“世袭锦衣卫千百户”的待遇。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太祖朝天女户(相当于现在的‘烈士’家庭)”。

众所周知:“锦衣卫”是明朝所特有的情报机构,最高首领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宠信的武将担任。此人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只要圣旨在握,可随意捕杀上至皇亲国戚、文臣武将,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等人。而“锦衣卫千百户”则属这个机构的中下级官职,具体地讲可分“千户”和“百户”两种。一个“千户”大约管千人左右;百户管百人左右。可这些人除了少部分有实职外,大多数为虚衔,且不受编制限制,皇帝可以随意用作人情赏赐......被赏赐者只要拥有这个官衔,不用上班就可以拿到相应的薪俸。所谓“世袭”,顾名思义,就是只要明朝不灭,这些“天女户”就可以世世代代享受此项荣誉及待遇(笔者相信没有谁乐意享有此项殊荣)。与此同时,这些殉葬妃嫔还可以被追赠谥号,并按地位等级在配殿里得到一个“香龛”放置牌位,受人供奉。

关于这点,《明朝小史》里记载的似乎更为详细,说: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大约有40余人(陪葬太监及宫女除外);其子朱棣约有30余人;孙朱高炽7人;重孙朱瞻基10人。据说在为朱瞻基殉葬的10位宫嫔中,有一位名叫郭爱的女孩儿刚满15岁,进宫还不满一个月,是个能读会写的才女。尽管她进宫后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却被选作了“天女”。当此之时,她自知宿命难逃,便偷偷写了一首绝命诗托人带给父母,诗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读之让人痛彻肺腑,扼腕痛惜!

说到殉葬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绝食;二是自缢。据朝鲜的《李朝实录》载:为明成祖朱棣殉葬的30余名嫔妃属集体自缢——时间拉回到600年前的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二十九日,被确定殉葬的30余嫔妃和宫女被带到紫禁城的一处偏殿。殿内安放了成排的小木床,上方依次垂吊着挽好了结的白绫。可怜的女人们有的清醒有的瘫软地被太监掺挽着鱼贯而入,各自归位之后即被架上小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据说这其中有两个朝鲜女子。一个人称“崔美人”,一个称韩氏。韩氏被架上小床套上绫索时头脑还清醒,她突然拼命挣扎,朝着门口送行的乳母声嘶力竭道:“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落,脚下的小床即被抽去——这种残酷的人殉制度,直到第六任皇帝朱祁镇时才被废除。

说到这里,朋友们或许要问:朱元璋本是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应该懂得民生疾苦——登上帝位后曾经废宰相,创内阁,完善检察制度;劝民归耕,减免税赋;严惩贪官,抑制豪强;下令解放奴婢......还算是一个体恤民情的皇帝。可他为什么偏偏对自己的嫔妃这样残忍、暴虐?这些女子可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人中之凤啊!关于这点,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夷待访录》中有明确回答,他认为这是由封建君主专制的独裁本性决定的。并在《原君篇》里作了一针见血的揭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譬如朱元璋,他之所以死后让嫔妃、宫女为其殉葬,不过是想在冥冥地宫里继续享受生前来之不易的帝王生活:珍珠美玉,应有尽有;美女环绕,呼来喝去,哪里还管别人的死活?

明太祖朝“天女户”:谁愿拿女儿的生命换取如此“殊荣”?

嫔妃殉葬图1

明太祖朝“天女户”:谁愿拿女儿的生命换取如此“殊荣”?

嫔妃殉葬图2

明太祖朝“天女户”:谁愿拿女儿的生命换取如此“殊荣”?

明朝宫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