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西小王鎮以“百家文明戶”啃下扶貧“硬骨頭”

無棣縣西小王鎮東黃村67歲的村民王芝環是一名貧困戶。幾天前,王芝環接到一個好消息,她所在的山東省天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正式復工。王芝環高興地說:“我閒在家裡沒有事,能到廠子裡去打工,心裡老舒服老踏實了。”

近年來,無棣縣西小王鎮通過開展“百家文明戶”評選工程,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隨著“百家文明戶”評選工程的深入開展,西小王鎮群眾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養穩步提升,不少貧困戶就業意願高漲。針對這一情況,西小王鎮迅速組織排查、彙總有就業意願的貧困戶,聯繫鎮域內企業、商戶,根據他們的個人意願進行崗前培訓,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王芝環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王芝環早年喪偶,她照顧著有眼疾的婆婆,還親手帶大了4個女兒。女兒們先後成家後,王芝環靠著貧困戶補貼和女兒們給的零花錢過日子。“百家文明戶”評選工程開展以來,王芝環的思想發生了改變。“咱也得自己憑自己的本事吃飯,這樣以後的日子才越過越好、越幸福。”王芝環說。

西小王鎮堅持將“百家文明戶”評選工程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把精準扶貧點到思想和精神的“穴位”上,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化教育,注重實用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脫貧本領,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通過一戶一策、分戶施策的方式,協調鎮內企業,切實幫助貧困戶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現精神扶貧。一系列舉措提高了貧困戶的自我造血能力,引導貧困戶從政府幫扶到實現貧困戶‘自扶’。”西小王鎮扶貧辦主任林殿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