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打怪升级”

战疫 | 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打怪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治理工作。现阶段,我国面临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需要发挥制度优势,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制度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原文 :《在疫情防控中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 施生旭

图片 |网络

党的领导制度是疫情防控治理的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是实现疫情防控治理的坚强政治保证。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全国疫情防控治理工作,布局和构建完善我国疫情防控治理制度与治理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阶段,疫情防控治理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社会组织及每个公民面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挑战与改变,必须依靠有效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法治治理、源头治理及各种治理相结合。

战疫 | 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打怪升级”

贯彻顶层设计理念,构建疫情防控系统治理机制

在系统治理上,有效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进行全国疫情防控科学高效治理的顶层设计。新时期,需要继续贯彻顶层设计的系统思维理念,把疫情防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因为复工生产而忽略了对疫情的防控,导致疫情防控工作前功尽弃;也不能机械主义地实施疫情防控工作,简单粗暴地对待复工生产,这样不利于构建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战疫 | 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打怪升级”

因此,需要系统把握,设计总体目标,制定相应的一系列方案,构建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动态监控机制与体系,以保障疫情防控治理效能的实现。

推进全面统筹协同,构建疫情防控综合治理机制

在综合治理上,不断推进疫情防控全面统筹协同,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疫情防控治理新格局。新时期,疫情防控工作还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综合统筹协同,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对不同疫情区域科学高效地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实施不同疫情区域经济社会活动措施,实现有重点、有层次、有差异、有协同的综合治理。

提高依法防控治理能力,构建疫情防控法治治理机制

在依法治理上,必须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从而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

战疫 | 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打怪升级”

构建疫情防控法治治理机制,必须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方位推进,从而不断提高依法防控治理能力。在开展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治理的关键时期,各个单位部门尤其是基层社区单位,应该灵活结合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在保证法治的刚性基础上,辅助结合相应德治与自治的柔性治理,构建“三位一体”的疫情防控治理机制,为治理效能的实现做好相应保障。

借助科技支撑力量,构建疫情防控源头治理机制

在源头治理上,有效借助科技支撑力量,构建互联网+疫情防控源头排查治理机制。此次疫情事件如此严重,很大原因是一开始没有做好源头治理,未对疫情传染源进行有效隔离和救治。源头治理不能只治标,而是要从疫情传染源源头上进行治本。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或产品对源头开展立体化、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疫情防控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做到精准防控。同时,第一时间对所有“四类”人员进行有效隔离和救治,让病毒“闷死”,做到科学防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遏制疫情的传播。

战疫 | 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打怪升级”

如“2019-nCoV新型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使用达到3000多万人次,就起到很好的查询作用,有效降低疫情风险;如一些科技产品通过无接触式测量检测人群体温,实现高精度筛查,对传染源源头防控更加智能等。新时期,随着企业复工生产、学校开学、公共场所开放等导致的人流量迅速递增,有效借助科技技术与科技产品力量等能够更好地实现源头监管共治,保障人群出行安全,助力疫情防控治理效能的实现。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98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战疫 | 抗疫之战,中国治理能力正经历“大考”

展望 | 战“疫”结束后,新兴经济或将迎来“春天”

数字抗疫 | “数字中国”建设这张“考卷”,如何作答?

战疫 | 疫情防控,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打怪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