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打造“四大板塊”未來5年力爭總產值突破2.2萬億元

為整合周邊省級開發區和城區、縣(市)區的部分區域,打造若干個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集群,解決同質同類低水平重複開發建設等問題,打造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3月18日,長春晚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長春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打造長春國際汽車城、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長春國際影都及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籌)“四大板塊”。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路介紹,“四大板塊”未來5年的產業發展目標,力爭總產值突破2.2萬億元。

板塊一:長春國際汽車城

以一汽集團為龍頭,以紅旗綠色智能小鎮為重點,全面打造世界級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後市場服務基地以及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在汽車整車方面,全力發展一汽紅旗、一汽解放、一汽轎股、一汽大眾、一汽豐越五大整車廠,持續實施一批整車擴能項目。

在汽車零部件方面,以一級配套為重點,推動二級、三級配套商圍繞一級配套建廠擴能,圍繞產業鏈再積極引入一批外阜配套企業,做大存量、提升增量。

在汽車服務業方面,重點推動汽車工業設計、汽車物流、汽車金融、汽車貿易,以及汽車文化、汽車賽事、汽車博覽、汽車文旅等服務業,打造全產業鏈的服務配套體系。

範圍:總面積471平方公里,核心區包括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長春綠園西新工業集中區、朝陽經濟開發區部分區域、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部分區域,拓展區包括公主嶺市大嶺鎮、范家屯鎮。

主導產業: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和汽車服務業。

前景:到2025年,力爭板塊內汽車產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


板塊二: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

主要包括高新片區、經開片區、北湖片區3個區域,總面積724平方公里。

高新片區,以吉林大學、長春高新股份為龍頭,全面打造國家科技創新高地、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範圍:核心區包括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朝陽區永春鎮和朝陽經濟開發區的部分區域,拓展區包括公主嶺市響水鎮。

主導產業:醫藥、IT和汽車零部件產業。

前景:到2025年,力爭板塊內三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醫藥產業達到千億量級。

經開片區,以長春光機所為龍頭,全面打造高端製造業集聚區、新興產業發展先導區。

範圍:核心區包括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二道區英俊鎮、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的部分區域。

主導產業:汽車零部件、IT和醫藥產業。

前景:到2025年,力爭板塊內三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汽車零部件產業達到千億級規模。

北湖片區,以長春應化所等科研院所為龍頭,全面打造IT、航天航空、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

範圍:核心區包括北湖科技開發區,拓展區包括德惠市米沙子鎮。

主導產業:IT、航天航空和醫藥產業。

前景:到2025年,力爭板塊內三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板塊三:長春國際影都

以萬達文旅項目為龍頭,充分發揮長影作為新中國電影搖籃的文化傳承和區域內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全面打造國際化電影全產業鏈基地,構建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特別是打造生態高地、時尚高地、數字高地,建設長春國際文旅創意城。

範圍:總面積1051平方公里,核心區包括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主要區域,拓展區包括雙陽區奢嶺鎮。

主導產業:影視文旅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數字產業。

前景:到2025年,力爭主導產業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


板塊四: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籌)

目前正在積極爭取設立和籌備建設,圍繞擬爭取的國家政策優勢,定位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引領區、中韓全方位寬領域合作的先行區、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新引擎。

範圍:總面積5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210平方公里,拓展區包括長德經濟開發區、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

主導產業: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醫藥產業、健康食品產業。

前景: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質量發展的國際開放合作平臺。


5個關鍵詞

展現“四大板塊”前景

關鍵詞一

率先

到2025年,要實現“四個率先”的發展目標:總量貢獻率先,“增速持續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力爭對都市圈經濟貢獻率達到80%以上;發展質量率先,主導產業都是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力爭這些主導產業產值佔本板塊總產值達到80%以上;項目建設率先,各板塊(片區)每年完成項目建設5平方公里以上,力爭總開發面積佔全市比重達到80%以上;環境優化率先,在全市率先探索區域發展的新機制和營商環境建設的新模式,打造全市投資興業高地。

關鍵詞二

突破

“四大板塊”大力推動產業多元化,除汽車產業外,著力發展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健康食品等,解決產業結構單一問題;大力推進服務業發展,除工業外,著力發展影視文創、健康醫養、數字產業、汽車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解決“工業一柱擎天”問題;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除傳統優勢產業外,著力發展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解決創新能力和新動能不足問題。“四大板塊”中,3個是以國際為主題,進一步突出了開放合作。“四大板塊”突出了行政管理框架服從於生產力發展要求,創新了區域發展的體制機制。

關鍵詞三

輻射

“四大板塊”建成後,以長春國際汽車城和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引領工業和醫藥“雙廊”,以長春國際影都建設引領東西旅遊“雙線”,以橫跨長春和公主嶺的國際汽車城建設,加快長公同城化協同發展,以長春國際影都和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籌)建設,從南北兩個方向推動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

關鍵詞四

都市圈

長春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做出了加快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戰略部署,提出把長春建設成為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建成區500平方公里以上、經濟總量萬億的現代化城市。推動“四大板塊”率先發展,各板塊(片區)每年推動5平方公里建設任務,5年將新增建成區100平方公里以上,推動實現建成區500平方公里以上目標,也為實現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目標提供了空間承載。

長春國際汽車城和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籌),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延伸了沿哈大鐵路、京哈高速佈局的西部工業走廊。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強化了以人民大街和伊通河為軸線的中部創新帶和服務業示範帶。長春國際影都的綠色產業,進一步保護了城市東南部的生態綠脈。

關鍵詞五

特色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楊少清介紹,“四大板塊”的規劃,借鑑了東京、倫敦、巴黎、上海等國內外都市圈案例。各板塊的核心區都在距離市中心25公里半徑範圍內,與市中心的最遠距離不超過50公里。同時“四大板塊”整體佈局呈現組團式,並且預留多條楔形綠地,防止空間無序蔓延,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每個板塊均有1個或多個國家級新區、開發區做支撐。

重點推進紅旗博物館、汽車主題公園和東風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等代表工程,打造歷史文化與汽車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新地標;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板塊,重點推進吉大新校區擴建,形成科研引領創新的城市新格調;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籌)板塊,重點打造高標準的起步區,形成高端化城市新名片;長春國際影都板塊,重點打造生態大街影視產業軸。

措施一:政府政策五傾斜

產業政策傾斜。圍繞各板塊的主導產業,分別制定出臺適用於本板塊的產業支持政策。比如,汽車產業、IT產業、影視產業等,在財政投入、投資獎勵、項目補助、人才引進等多方面給予傾斜。

債券資金傾斜。今年開始,加大政府專項債券投入,重點用於“四大板塊”中的產業園區、標準廠房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同時提供信貸、融資、投資、上市等金融服務,支持各板塊主導產業項目落位。今年,將在“四大板塊”中支持新建150萬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廠房,佔全市近70%。

土地指標傾斜。市裡每年拿出土地指標,全市新增城鎮建設用地向“四大板塊”傾斜,用於重點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落位。同時,市裡還成立了項目徵拆專班,重點保障項目土地供給。

基礎設施傾斜。圍繞支持“四大板塊”率先發展,在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綜合管網、能源供給等諸多方面都將給予必要配套,同時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方面優先保障。

幹部人才傾斜。分別由1名副市級領導牽頭,根據需要給予必要的幹部人才支持,統籌各方面智力資源,推進“四大板塊”建設。

措施二:鼓勵支持四大產業

汽車產業政策

對外埠汽車零部件企業來長投資建廠的,在訂單、現金流、市場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對零部件產業新增投資的,根據貢獻給予獎勵和支持,特別是對有廠房需求的,在工業標準廠房租售方面給予重點傾斜。

對開展關鍵技術研發的,尤其對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關鍵技術的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體系建設,給予重點支持。

對有融資擔保需求的,可憑有效訂單或應收賬款,給予融資擔保費用支持。

對本地整車生產企業擴大市場範圍的,根據貢獻給予相應支持。

IT產業政策

支持外埠企業投資,對世界500強和國內信息技術100強企業在我市新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的,給予相應支持。

支持本地企業培育孵化,優先給予融資等支持和保障。對我市“雙創”基地成功培育的IT企業,根據經濟貢獻給予獎勵。

支持企業創新研發,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金,重點支持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高成長性企業培育和創新體系建設。對企業承擔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信息技術發展重大專項等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支持人才引進,吸引國內外院士等頂尖人才及其團隊來長創新創業、投資落戶,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醫藥產業政策

設立醫藥產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對醫藥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高成長性企業培育和創新體系進行股權投資。

支持重點企業創新藥物以及前沿產品的開發生產。對首次取得藥品批准文號並在我市生產的,且單一品種年度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連續3年給予單一品種年度新增貢獻100%的獎勵。

支持高端醫療器械開發。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獲得二、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且在長春市域內批量生產的企業,給予前期研發投入的10%,最高500萬元獎勵。

支持企業開展臨床實驗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臨床研究。對企業委託我市指定臨床機構開展臨床實驗和藥品質量再評價的,其費用由企業、政府、醫療機構各自承擔三分之一。

鼓勵企業開拓市場。對新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獨家品種或獨家劑型,年度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連續3年給予每個品種或劑型新增貢獻30%的獎勵。

支持企業升級改造。對新列入國家重大專項計劃並在長春市域內實施的醫藥項目,分3年給予國家支持額度的20%,最高2億元獎勵。

支持產業應用基礎平臺建設。對首次獲得藥品相應資格認證的單位,分3年給予實際費用支出的20%,最高2000萬元獎勵;對投資建設藥物中試基地或共享車間的,給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最高100萬元獎勵。

加大招商力度。對世界500強醫藥企業和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境內外上市公司在我市設立地區總部且持續經營1年以上,根據貢獻給予最高10億元的獎勵。

影視產業政策

融資支持,設立影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以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的運營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進行股權投資。

項目支持,國內外重點影視企業來長拍攝,能提升我市品牌形象、帶動本市旅遊的影視劇項目,給予相應支持。

企業支持,對新註冊的電影製片企業、電影發行企業、電影製作企業及電影放映企業,根據貢獻給予獎勵。

首映和原創支持,對在本區域舉辦全國院線電影首映禮的,給予相應的獎補。同時,獎勵原創影視劇本。

人才支持,重點支持影視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等影視專業人才在我市設立影視企業或工作室,加大專業影視創作人才引進力度。


長春晚報記者 李德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