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市民普遍对病毒有较高的防范意识,对于现金消毒,也比以往更加重视。但由于专业性知识匮乏,一些市民存在“过度消毒”“错误消毒”的现象,由此造成了财产损失。


三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结局惨不忍睹


2月24日上午9时多,一女士拎着包塑料袋神色着急地赶到人民银行海门市支行。工作人员打开一看,只见一堆纸币被烧得面目全非。

市民沈女士,今年60岁,因怕人民币沾染病毒,就将家里3万多元现金放入微波炉加热消毒,不一会儿,飘出阵焦煳味,大部分纸币被“烤”成了炭黑色。想要复原已不可能,情急之下,她只能向银行求助。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一个多小时后,经海门支行工作人员酌情鉴定,最终为其挽回损失4550元。对于自己的鲁莽行为,沈女士懊悔不已。

据了解,用微波炉“消毒”导致“火烧币”的现象此前并未发生过,但海门这起并不是个案。2月24日至今,南通类似“火烧币”案例共发生6起。通过错误的方式对现金进行消毒,有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为此,人民银行海门支行金融服务二部办事员尤可可提醒:市民无需担忧和恐慌,如对家中现金安全心存疑虑,可通过紫外线消毒灯、高温消毒柜等方式进行病毒消杀,切勿将人民币放入微波炉加热消毒,造成财产损失。


多措并举,确保市民用上“放心钱”


早在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现金使用安全的指导意见》;2月17日,南通中支发布《关于做好我市疫情防控期间现金安全供应的通知》,一方面要求辖内人民银行和银行业机构要继续加大原封新券的投放力度,确保现金供应;另一方面,要求辖内银行业机构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支。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通过紫外线消毒灯、高温消毒柜等设备对回笼的现金100%消毒处理,消毒的现金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场,严禁将未经消毒的现金对外支付,对于医院、农贸市场等重点单位回笼的现金采取特殊处理并单独封存,经消毒清分后交存人民银行,严禁对外支付。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海门大妈将3万多现金放进微波炉“消毒”,结局“惨不忍睹”


尤可可表示,海门市内各家银行积极落实人民银行相关规定,每日通过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药剂对柜面机具、款箱、自助设备等进行无死角消毒,降低通过现金再度感染、传播的风险,确保市民用上“放心钱”。


撰稿:杨镇潇 陆文韬

摄:陆文韬

排版:陈艳

统筹:吴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