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莹: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党莹: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2018年7月5日上午,“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7年度总结暨2018年度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党莹: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北京派遣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青年党员律师党莹荣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颁发的2017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法律援助志愿者证书,并代表法律援助志愿者发言。

党莹: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向上滑动启阅)

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律师 党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律师同仁:

大家好!

我叫党莹,是一名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2017年参加“1+1”行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服务。

还记得2013年五四青年节时,习总书记提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那时我还是一个实习律师,正苦苦摸索律师之路。直到发现“1+1”行动,我的眼前仿佛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不正是我作为青年党员律师,可以做而且应当做出的选择吗?为此,我翘首期待并准备了三年。2017年7月,我终于如愿来到了青藏高原上一个小县城。那时,我刚刚度过自己的30岁生日。

党莹: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刚到高原,我也经历过头痛、想家、吃不惯、听不懂等等困难,但有了坚定的信念,一切困难都是小事。我心里的头等大事是怎么样改善高原藏区落后的法治环境,让那里的人民群众也能共享祖国发展的成果。一年法援之路,也是我不断思索、不断提高、不断坚定自己初心的历程。

有这样一位藏族男青年,他来自四川甘孜,父亲早逝,母亲卧病在床,家庭极度贫困。他在同仁县犯下了抢劫、强奸的罪行,案件马上就要开庭审理。他的叔叔从甘孜赶来申请法律援助。克服了两地藏语不通、距开庭时间极短等诸多困难,被告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比检察院量刑建议的7年减少了3年。

宣判后,他的叔叔又来到大厅。他那天穿着牧区传统的藏服,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酥油味,黑黑的脸庞上刻满了皱纹。他满怀感恩地看着我,从怀里掏出一条白色哈达,双手捧着给我戴上,对着我深深把腰躬了下去。我连忙也躬下腰,我们的额头就这样抵在了一起。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这一指示的英明,也深切体会到了“1+1”行动的意义。

党莹: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常听前辈教导说,律师要做到只动头脑不动心。但这一年的经历告诉我,作为援助律师,除了动脑,更要动心。法律援助是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法律援助的对象是最最贫苦无助的群体,只有把他们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放在心上,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良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1+1”行动追求的效果。

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她因骨折卧病在床,儿孙却因家庭矛盾不顾老人。我在老人床榻上给她办理了援助手续。办案一个月间,我往返同仁县和西宁4趟,每一趟来回车程都将近6个小时。案件调解后,听闻老人要回河南老家,我又赶着去医院探望。老人躺在病床上紧紧抓着我的手,一双年迈的眼睛里满是泪水,她哽咽着对我说,这么多天,她的亲孙子都没有来看过她,而我作为律师,却跑前跑后,把她这样放在心上。她的女儿站在旁边,早已哭红了双眼……

有一位中年回族妇女,因离婚后财产纠纷来申请法律援助。我探访她时,发现她家中一台老旧微波炉的门已经破损。案件顺利调解后,我总放不下这件事,心知她一定不舍得扔掉,就像我那六十多岁的妈妈一样,她们一辈子省吃俭用,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却从来不懂得疼惜自己、保护自己。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送她一台新的微波炉。知道她是文盲不识字,我还挑了台老式旋钮的送给她。她在收到微波炉的时候,脸上满是意外的惊喜,非常感动又有几分不好意思,让我又高兴又心疼,不禁想起了自己远在千里之外、已经半年未见的母亲。

一年的锻炼,使我这个都市青年律师,真正扎根到人民中间,把双腿插进了泥土里,对祖国高原上的贫弱群众有了最真实、最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所处的家庭和社会有了新的认知,感受到了身为党员律师的使命和责任,更增添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锐气。

2017年9月,我受邀到同仁县年都乎乡办一场妇女维权讲座。我在日常接待咨询、办案过程中,经常遇到妇女家暴的问题。她们遭遇了家庭的惨剧,无力无处防身,更不懂如何反抗。我同情她们的遭遇,不满足于照本宣科念法条,经过一周的反复修改,改编精简了几个当地常见多发的案例,穿插在法条讲解中。为了加深听众印象,我用“卓玛”这个常见的藏族女性名字作为案例的主角,串起了女性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还重点讲解了反家庭暴力的有关内容。

这次讲课有个出人意料的后续。时隔半年之后,年都乎乡妇女主任带着一位藏族妇女来咨询。这位主任正是半年前那场讲座的主持人!她听说乡里有妇女遭遇了家暴,第一时间就去做家访、问情况,更主动带这位妇女来咨询,还说乡妇女组织一定会支持妇女依法维权,给她们提供温暖、坚强的后盾。

听了这一番话,我心中满是意外,更多惊喜,我没想到,半年前那场讲座,真的在当地播下了法律意识的种子,促使乡妇女主任改进自己的工作,主动引领妇女依法维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少个“妇幼老贫弱”因为扎实有效的普法宣传,掌握了法律的武器,找到了维权的出口,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真是我们“1+1”律师普法宣传最期待的效果了!

2018年,又是一个五四青年节了,习总书记来到我的母校,语重心长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那时身在高原,想起自己这一年来投身法援事业的点点滴滴,多么庆幸自己在最好的年华来到了这里。经过一年援青的锤炼,我触摸到了新时代的脉搏,勃发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与干劲,更找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法律人,我将时刻谨记,也号召我们所有年轻人牢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这句嘱托,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选择吃苦、选择奉献,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最后,再次感谢一年来各级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与关怀,感恩“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党莹

党莹:热血扶贫弱 青春献法援

更多信息

苗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为“1+1”志愿者行动做出积极贡献

首期“西部律师研修计划”研修班圆满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