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今天傍晚,时尚美妆博主宇芽发长微博称,在过去的半年多里,自己一直遭受着男友(微博@沱沱的风魔教,本文简称为“沱沱”)的家暴。


她说:“挣扎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跟大家说出这个事实,我不想再沉默,我不希望有女孩子再跟我一样。”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宇芽微博全文(上下滑动查看)


宇芽发布了讲述此事的视频和微博长文后,沱沱未做直接回应,只更新了三条动态,下面是第一张: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所以,下文的讲述暂时依据宇芽的表述。

宇芽因擅长化以假乱真的仿妆而走红网络,她和男友因工作上的机遇而相识,很快被对方的“才华”吸引了。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宇芽很擅长化仿妆,模仿过贝多芬、爱因斯坦、约翰尼·德普等很多名人。


相识后一个月,两人就在一起了。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宇芽发布的视频截图


家暴者往往都有一个特征:他们会努力贬损伴侣的价值,让伴侣感到自卑。这是他们控制伴侣的手段之一。


按照宇芽的描述,沱沱很符合这一特征。


宇芽说:“在一起后,他开始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就对我各种贬低大骂,不断地向我灌输他的三观,否定我的工作和生活,给我洗脑不让我有正常的社交。”

沱沱甚至要求宇芽,“要容忍老公在外面瞎搞”。


宇芽很快就变得完全服从于沱沱。沱沱的家暴行为也从精神施害,逐渐发展到肉体施害。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宇芽发布的视频


有专家把家暴行为描述为三个阶段:先是漫长的气氛紧张“冷暴力”期,然后猛烈的暴力行为发生,之后施害人会迅速道歉示好,以期得到原谅。

家暴就这样循环往复地不停发生。


宇芽说,沱沱正是这么做的。

第一次家暴后,宇芽念在是第一次,“懦弱地原谅了他”。

她说,沱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宇芽被男友从电梯里拖出


第四次家暴,沱沱以自杀相要挟,要宇芽去找他。结果宇芽刚一进门就挨了打。


她跑进电梯想逃走:“结果他追上来强行把我从电梯里拖出,用力掐我的脖子快要窒息,抓着我的头使劲往墙上撞。”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第五次,宇芽被打得瘫在地上站不起来,一瞬间她的腿没有感觉了。暴力之后,沱沱威胁宇芽说:“你告我,你也告不赢……如果你去告了我,那我就自杀,我会写遗书说是被你害死的。”


宇芽终于下定决心要分手了,但暴力并没有因此终止。她和家人不断被沱沱威胁,车也被沱沱毁坏了。

据宇芽透露,事情闹大后,沱沱的前妻们来找宇芽倾诉——原来每一位和沱沱交往过的女人,同样都遭受过家暴。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宇芽在视频里,放了沱沱她对前妻们的采访


宇芽在被家暴5次后站了出来,她说,后悔自己没有第一时间报警:“为什么当时选择了沉默。”

但她其实已算较早反抗的人了。


全国妇联的调查统计发现,在中国,受害人们平均要在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去报警。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宇芽发布的视频里,沱沱威胁其他女人的语音记录。


她们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等到哪天实在忍不住了,就可能走向极端。

妇联调查还提到,我国每年自杀的女性里,有70%是因为家暴而做此选择。


而家暴的规模和恶劣程度,恐怕也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约有1/4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暴行为。同时,近10%的故意杀人案涉及家庭暴力。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在宇芽讲述了遭遇后,不少人疑问:

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曾经原谅那种程度的家暴?

为什么不及时选择报警?


这也是家暴事件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既然有人虐待你,那你为什么不离开?”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且沮丧的问题。

受害者的不离开,让人们容易产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误解,不去插手帮助受害人解决这种亲密关系中的“隐私”问题。

而有很大一部分家暴受害者,只是在心中紧紧捏着无法离开的原因,选择了沉默或索性做一个“帮凶”,掩盖事实……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机构的报告认为,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一般是出于以下原因:

  • 害怕被报复;
  • 经济和心理上的依赖;
  • 预想警察不会认真对待她的指控;
  • 认为家暴是私事。


Lens 2012年10月号曾用56页报道过家庭暴力。下面,我们就借助这些真实案例,来展开介绍。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01

认为家暴是私事


多数的家暴受害者,都选择了独自承受。

2016年妇联的一项调查报告称,65%的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因为怕被人笑话或瞧不起,选择忍气吞声。

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家暴属于“家丑不可外扬”。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很微妙、但也很典型的心理:

一是受害者不愿承认自己是犯了一个错误,可以及时止损。

反而觉得放弃这段感情,就等于是否定了自己。

有个女士,在外面是个聪明、独立的形象,还是一个公开的女权主义者。所以,站出来承认自己被丈夫虐待多年让她觉得很难堪。

当身边的人们问“你为什么还要和那个混账在一起”时,她也没有答案。

她曾告诉所有的人自己有着很棒的感情生活,夫妻相互尊重、平等沟通。

所以,“装”得越久,就越难承认“是的,我就是一个无助的受害者”,还有,“一个虚伪的女人”。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二是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对方变好。

有很多研究都提到,拥有反社会人格的“坏男孩”能受到不少女性青睐,就是因为这些女性会幻想自己能够拯救对方、对方能够为自己而改变。

有个受害者,她的男友失业了,暂住在她的公寓里。男友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朋友,如果不和她在一起的话,他根本支付不起最基本的生活费,也没有人生目标。

男友告诉她,如果她要离开,他只能流落街头,也许会自杀。

所以,就算男友正在伤害她,她也不愿意用自己的离开去毁灭他……

“没有我,TA会活不下去的。”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02

经济和心理上的依赖


经济上的依赖比较好理解一些。


有个受害者,就是因为丈夫曾经帮她承担了很多事情——他帮忙还清了她的信用卡;在她被学校开除、被公司辞退后,是他一直陪在身边;在她不幸入狱时,是丈夫保释了她。

即使她后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但她已经习惯了依赖于他。

“他曾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还要离开?”

“谁能责怪这样一个偶尔失去耐心的男人?”

所以,她觉得自己现在应该承受这些家暴,应该感激丈夫的不离不弃。如果离开他,还有谁来爱自己?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而心理上的依赖,像个深渊一样,比经济上的纠缠更难走出。

因为家暴的过程也往往伴随人格侮辱与贬低,让受害者变得不自信,价值感降低,这样也就失去了逃脱的热情,因为觉得不会有什么人会爱上自己。


很多施暴者的心理是“你当初要是不说那句话就不会挨打了”。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也会开始自责,觉得是自己之前犯了一些错误,才导致后来的局面,都是自作自受。

这种加害者与受害者立场互换的“逆转现象”非常普遍。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受害者甚至会由此开始改变自己,想要讨施暴者欢心,甚至对其产生情感依赖,陷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处境。

而且,一旦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温柔的、“回心转意”的一面,就会增强受害者的幻想,觉得自己坚持下去是有希望的、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有个受害者是男士。

她的妻子是一个很浪漫的人:相信真爱和一见钟情,会送花朵和巧克力。

只不过,偶尔出现紧张情况时,家暴就会发生。每当那时,她的妻子如同变了一个人,完全爆发了。

但过后的抱歉却又诚恳无比,甜蜜动人,然后一切又会重归美好。

也许这只是一次偶然?两次?呃,三次?也许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熬过这次就好!

于是就这样不停地原谅,然后抱有希望……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去年也有一条新闻,一个女子被捅60多刀生命垂危,而凶手正是陪同她来医院的男友。


两人因信任问题发生争执,在女子提出分手后男子失去理智,怒而拔刀。但当女子意识清醒过来后,却又写下谅解书,不愿男友坐牢,并表示等他出狱后两人要白头偕老。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03

畏惧施暴者的报复


在长期受到伤害的过程中,受害者的自尊早已被反复碾压,抵抗力越来越虚弱,有时候,还会把孩子等加入到威胁的条件里来。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就选择了继续忍受,只求熬过一次算一次。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有个受害者,她的姐姐一直在劝她离婚,但她拒绝讨论,一是为了孩子,二是丈夫威胁过如果她离开就会杀了她。“你到死都是我的人。”

她很担心如果自己真的逃跑,恐怕没有人能保护她彻底逃离丈夫的报复。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04

担心求助得不到保护


虽然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反家暴的法律,但救助体系仍会力有不逮。

有的接警后,也会以“家庭私事”为由和稀泥,或者受限于取证困难,能做的干预也不够。

而一旦报警不能解决问题,施暴者就可能肆无忌惮地加大报复力度。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暴受害者要获得拯救不仅要与自己,往往还要和社会环境搏斗。


虽然家暴走到致死程度的是少数,但已经足够触目惊心。

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机构(UNODC)去年发布的统计报告称,从比率上看,非洲女性因家暴而死亡的风险最大,数量上最大的就是亚洲,去年多达2万人。


为什么有人遭遇严重家暴,还是没有选择及时离开?原创 Lens


这些悲剧,很多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那就是在暴力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在苗头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要明确地说“不”,或者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只有零容忍,才可能防微杜渐。

另外,只在法律上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是不够的,在整个社会意识上,都要清楚地“割席”:

家暴是犯罪——它不只是夫妻之间的问题。


联合国的报告里,还特别强调了让男性参与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包括对孩子们的早期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男女平等、打破刻板性别印象的负面影响。

下面这个视频的目的就是要从孩子的教育着手,及早遏制未来可能演变而成的家庭暴力。


正像宇芽在讲述的最后所说的,“希望大家都不要遇到任何暴力,如果遇到一定要及时报警,保护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