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春分节气丨春之物语 · 鸟语花香 !

晋中颐景 昨天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之|物|语 鸟|语|花|香|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

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3月21日5时58分迎来“春分”节气。


我国目前最少要要过两个新年,一个是公历新年(元旦),另一个是农历新年(春节)。除此之外,有些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新年。

所谓新年,就是一年的开始。那么,一年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年”是什么?它绝对不是母亲哄孩子睡觉所讲的那只怪兽,而是指一个太阳回归年,也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这个时间并不是刚好等于365天,而是约等于365天5小时48分46秒。但地球走完这个时间时,它便绕太阳走完了一圈,这个圈是个360度的椭圆形。

这就像一条椭圆形的跑道,在这条跑道上的任一点都可以作为起跑点。也就是说,在一个回归年这个圆上,任何一天都可以作为一年的起点,也就是新年,而不管它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一天。

我们现在所过的新年,可以说全部都是人为制定的。公历元旦,是以耶稣诞生日作为新年(后来订正耶稣生日为12月25日),与自然界客观事物毫无关系;农历新年经过了多次的变更,最终以春天为起点,但却与没有“年”份概念的月相联系起来,定为阴历正月初一。

由此可见,以上两种起点的划分均无天文做后盾,没有客观规律作为支撑,纯粹就会认为的定性。

但是,我国的节气干支历法却是与天文紧密结合的最精确的历法。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虽然气温还比较寒冷,但万物已经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柳树开始发芽,地气上升。所以,节气干支历法把立春这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四季也就由此开始。

然而,在24节气中,有四个节气是可以让人直观地体会得到的,那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古人发现,在春天里有一天是昼夜平分的,白天和夜晚的时间相等,于是把这一天叫做“春分”,并且把这一天作为计算一个回归年的起点(即新年)。经过历代天文学家的努力,我们把这个太阳回归年的轨道叫做“太阳黄道”(没错,大家所说的黄道吉日就是这个黄道),并且给这个太阳黄道划分了辅助线(经纬度),春分被定义为太阳黄道经线(简称黄经)0度。

春分丨天文意义的新年


现在很明确了,0度就是起点。在这个起点里,它有着明显的天文特征--昼夜平分。当然,你要用夏至也行,它的天文特征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但却不符合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所以,春分作为天文意义上的新年是非常科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