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企业难做?龙游两家“最土”企业的答卷有意思

“现在企业难做啊。”

因为与企业交往多,听到这类的说法也就更多一些。听到多了,就归类回想了一下都是哪些企业说的呢?

在县龙商(企业家)协会成员里面,那些营收几亿规模较大企业,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也会说“做企业很难、不容易。”但有意思的是,包括18家龙头企业在内的这些企业,新一期的产能拓展或新生产线投资项目,紧锣密鼓中都已经进入了收官阶段,尽快投产达产是现在他们的要务。这些企业构成了龙游企业界独特而靓丽的“二期现象”——二期在龙游,不是个案,而是成批、成系列。

“二期”作为一种现象级事件,值得企业界、经济界细细考量。因为它不仅仅实指二次投资,有的企业在龙游完成的已经是连续第四期建设了。它也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对技术和市场的掌控,也反映对龙游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的信赖。


当前企业的难与否,如何应对。

刚从外地参加龙商年会前后差不多一周时间,今天在办公室有四拨企业来“企业之家”与我喝茶聊天,快下班的时候,龙和张双其过来坐。我忽然想,以往我们更多的是聊工业企业,我们何妨从最传统的农业企业来说说当今的“难与不难”的话题呢?我所想到的这两家农业企业,龙游人很多都有了解,他们是如何从最传统的、更难做的第一次产业,做的风生水起的呢?


张双其——龙和渔业。

张双其围绕一条鱼经营发展15年,后面这5年里,我开始对他有接触、了解、关注。

如果说他之前的十多年时间致力把鱼卖好,那么这后五年,他重点放在了怎样养好鱼、卖好鱼,到打造一个渔业文化综合体验共享平台。一条小草鱼,在张双其精心经营下,正畅游在从浙江最大的“鱼”(市场占有)成为中国最强的“鱼”这条大江大河之中。

记得三年前,我在《今日头条》上推送了一篇有关张双其和他鱼产业生态链的文章,非常出乎意料的是竟有将近一百万的阅读量,以及大量的留言。更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留言,都说龙和养鱼的亩产量是“瞎编的”“不可能的”,也有说“没有一家稍有规模的养殖户,主要就的靠政府的补贴补助,否则不可能生存。”

当时我和张双其聊这个现象,我说,张总啊,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发展节奏和方向,我看好你,坚决为你鼓与呼。我们诧异和感慨的,是这读者里面显然有些是从事、或者接触过养殖业的人,为什么就不能静心琢磨一下文中介绍的张双其的一些思路与做法呢?怎么不想着打听“龙和”在哪里、怎么联系上张双其去看一看,眼见为实,学习一番呢?

如果真正解剖一下“张双其+鱼”,不只是能收获他的技术,更能感受他的思考成果。

张双其所思考的发展模式是成熟的,并且他一直致力完善。

张双其每年都会跟我说到同一句话:现在鱼,跟不上我卖的节奏,市场太大了。

这句话,巨通管业的林耀棋也说过:只有我不想去做的项目,没有我拿不下的项目。口气很大,以至于害得我多方求证。后来索性就把他这句话用作《龙商行》封面人物文章的标题,底气来自于林耀棋对产品的质量与成本控制的绝对优势。

农产品往往市场一好,农民产量跟不上,眼睁睁看着满足不了市场,钱挣不足;产量一上,价格大跌,销售无望,甚至亏掉血本。

这一怪圈,在鱼生产销售、在水产市场上,被龙游张双其破解。接下来,随着他营销共同体的建立,这条“小草鱼”,会带来业界的革命,会创造奇迹的。现在我们聊的更多的是,在扩大养殖、雄居市场之首的同时,结合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做一篇乡村振兴的龙游样板、“草鱼模式”的好文章。

我对张双其说,一直坚信你能做大,能赚钱,也能把渔业文化做的淋漓尽致,但当你真正带动一批村集体增收成为富裕村,我才彻底服你。

我不跟他打赌。我知道那样我肯定输。

还有一家是正“当红”的“龙游飞鸡”——胡瀞文。

“龙游飞鸡”的模式说白了并不高深,还是传统的公司+农户。但她的迅速起效,是用情怀养鸡,用情怀卖鸡,借助了脱贫攻坚关键期大势,结合富有创意的生产、营销方式,首获成功,受人注目。昨天还刚刚被授予“最美衢州人”,组委会所给的颁奖词充满溢美之词,无须累述。

2017年春节时分,小邹来跟我说,有两个小青年想养鸡,设想的模式跟你一直说的差不多,想见见他们吗?

一对帅气俊秀的年轻人告诉我,他们想做“龙游飞鸡”,问我觉得行得通不?

“龙游飞鸡”?一听他们取的这个名字,我知道,他们离成功不远。彼时我也明白了胡瀞文有着我们不具备的那种天生的市场营销基因。

那年夏季,有位深圳龙商打电话我,说一起吃饭,介绍两个人让我认识。我去了一看,是胡瀞文、陈涌君。我说,我比你认识早,他们俩在四处求证、设计方案的时候,我就认识了。

龙商问我,你怎么看。

我说,这样说吧,三年后他们公司的市值会过亿的。

凭什么这么说?

凭什么?就凭胡瀞文去乡里村里搭建鸡舍的干劲和效率。

龙商转身对胡瀞文说,是不是真的,我还从来没听主编这样评价一个初创企业。

此话不是今天的话题,先按下不表。

“龙游飞鸡”的故事已经很多,短短两年时间获得的声名也令我惊叹。我想说的是,就像当年他们决定做“龙游飞鸡”的时候,胡瀞文父亲跟他们说,其实是警告他们:这么多人养鸡,还没听说谁养鸡养发财的。其实不止她父亲这样认为,有太多的人,特别是看到两个都市青年,养鸡?鸡养他们吧。

是什么,使得他们把龙游传统的麻鸡,成了人们的惊喜和喜欢?

当然,今天就肯定胡瀞文已经大获成功还为时尚早,她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的完成。但“龙游飞鸡”起飞的姿势很美,通往成功的路径没错。

这里提出的一个思考是,为什么才两年多的“龙游飞鸡”风头会盖过所有养鸡大户?


没有所谓传统的产业,只有失落的企业。

龙游这一条鱼,这一只鸡,带给我们的价值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研究,和细细体会,而不是跟风吹捧。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当风停了,我们靠什么继续翱翔。


今天,县委召开十一届八次全会,县委书记张晓峰作题为“决战全年 决胜小康 谱写好建设浙西新明珠的时代篇章”的讲话,传递出新一年龙游新一轮发展诸多重要信息。我注意到其中提到“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培育农业全产业链经济”等政府发展导向,作为企业界和企业家,如何做到“两个健康”发展和成长,如何在龙游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应该有的使命,发挥应该有的作用,我想,“龙游草鱼”和“龙游飞鸡”已经游在前面、飞在前面,值得思考、解剖。

如果说企业的难,其实更多的是,企业经营者的学习能力与市场迭代发展之间的差距如何快速填平补齐——这是真正的难

现在企业难做?龙游两家“最土”企业的答卷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