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为什么反而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饶河清


儒家文化在今审阅:

        糟粕多,精华小;

        腐朽多,优秀小;

        仁慈多,法治小;

        经伦多,科技小;

        保守多,进取小;

        道义多,经济小。

今天必须赋新发展为:儒新文化:

        经济为基,文化进取;

        教育推进,科技发展;

        互利友善,法治文明;

        文治安邦,武事强国;

        环球一统,天下太平;

        共进和谐,同享富足。

此最高文化竭力实现愿景造福中华。


用户8627116807608


儒家过多的是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麻弊和奴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


洞庭使者


道家治乱世,抵御外敌。

儒家治盛世,奴化子民。


dearxmty


说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这个实在是有些误会。

虽然《道德经》算是对王治天下的一些建言,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浪淘沙,各种思潮不断试验的结果下,只有法家真正起到了强国并一统天下的作用。不过也由于法家过于严酷,导致暴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乱。

所以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吸取了暴秦速亡的经验,选取了老子部分思想作为治国向导,即“无为而治”,让天下百姓修生养息,国力迅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是为“文景之治”。而这一指导思想,取法老子,更扯上黄帝这个远古偶像,称为“黄老之学”。

很多人认为“黄老之学”就是老子的道家学派,所以才会有道家治国的说法。

到底什么是“黄老之学”?

我们知道,先秦百家以老子道家为尊,花开百枝,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在那个思潮澎湃的时代里,各种学说都在探讨国家、王权、人民之间的关系,提出各自的治理国家的办法。

这其中,老子对旧制度是完全失望的,批判甚至放弃努力;儒家则希望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维护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墨家与儒家针锋相对,反对宗族礼法的“血统政治”;法家则主张制度管理,忽略对人性和人情的关怀,严酷无情。

这些学说各有闪光点,同时各自的思想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战国中期,以齐国学者为主的稷下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和探讨。这种理念整理成文,就是稷下学派的《管子》。

稷下学派的思想,就是“黄老之学”。老子是思想主流,黄帝不过是扯来作大旗的虎皮。

“黄老之学”和道家学说有何异同?

其实“黄老之学”只是以老子思想作为指导,来对前期各种思想流派的缺陷来进行纠正,特别是针对法家。因为老子、儒家、墨家都没有进入政治决策高层,法家作为制度管理流派,在各个国家已经取得非凡成果,只是太过严苛,不适合拿到台面上来讲。

老子的《道德经》,到底是“道经”在前,还是“德经”在前?这其中涉及道家内部流派之争。

“道经”在前的学派,注重老子的哲学思想,被视为老子道学的真传,比如庄子;“德经”在前的学派,则注重老子思想的实用部分,这一学派后来发展为法家。

“黄老之学”正是用老子思想来对“德经”部分发展出来的法家进行纠偏,已达到一种完美的国家、君主、人民之间的平衡。他们提出“道法”的概念,其政治逻辑是,只有符合“道”的“法”,才是合理的法。也就是说,一切“法”必须符合“道”。这很明显就是对法家的过于严酷的“暴政”进行柔和变通。

这种思想是非常先进的。即使在现代政治理念里,法律法规也必须以人性为参照,是人性的制度化体现。

相对于老子以“无为”达到“无不为”和“有为”的状态,“黄老之学”则是通过“有为”和“无不为”来达到“无为”的状态。黄老之学的理想政治状态是“无为”。而“有为”、“无不为”是手段,具体下来就是各种“道法”。

所以,“黄老之学”实际上只是用老子思想改良的法家而已。

而强秦所遵循的暴力法家飞速成功后急速灭亡,正验证了稷下学派“黄老之学”的相对正确性。所以西汉建立之后,高层统治者采用了更为切合实际,更为温和的“黄老之学”作为建国初期的治国理论基础。

儒家如何上位?

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和信任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内斗,刘彻采用了经过董仲舒修改后的儒家学说作为政治理念。

实际上董仲舒搞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已经和先秦儒家相去甚远,这完全是挂着儒家的牌子,对皇权进行神化,对阶级地位进行尊卑划分,这是适合汉武帝当时的执政需求的。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上位,统治者放弃了“黄老之学”。

但这种放弃,只是一种政治姿态,骨子里依然延续着黄老学说。西汉就开始了“儒法并用”的手段,其本质是“儒表法里”。

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王朝的统治手段都是如此,口里说是“儒家”,其实手下做的都是“法家”。这两种学说流派一明一暗,一刚一柔,上下左右,自圆其说。

还要改良的“黄老之学”何用?

跟老子的“道家”又哪里有一分钱关系?

“儒家”也不过落了个名声罢了,还得被骂成“伪君子”。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梧桐树边羽


因为儒家的奴才思想正好迎合每个朝代当权者对全国人民思想精神的统治,也就是从精神上控制,这是儒家思想极为落后的地方。我觉得我们当代人民精神思想应该主要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毛泽东思想的地方。



港湾院姜伯约


当权者需要的是奴才不是人才,用仁义道德绑架民众的思想,疯狂报复铲除异己,所以溜须拍马的人被重用,有才能的被排挤,


相遇是缘58617


个人认为,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这些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在封建社会里,儒家比道家更适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治国理念,都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回答完毕,谢谢!


蛟龙出海4184


道家 儒家 法家 不如实干家,毛泽东从不提儒释道法治国,不玩形式主义,不遁规旧俗,讲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乎者也,神仙皇帝,霸道邪道,哪个也没救中国!自古乱我中毕的周边夷族,西方列强,没一个懂之乎者也!唯有人民自己救自己!


家政梁老师


道家的思想学派很多,,但这些学派公认世祖老聃本人,却是一个出世而远离政治的人,你告诉我道家治国,那么到底道家怎么治国了?

老子的思想,更趋近于苏格拉底、柏拉图那种探知事物本源的哲学,而非局限于政治学说,哲学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是元科学、元知识,道家更在于世界万物的演化的总规律,而仅仅非关注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道家的哲学崇尚自然的道,追求“道”的规律,这种探讨自然哲学的出发点,即包含了政治,却又随时游历于政治之外,最趋近于这种追求自然观念的老庄派,其实才是最纯粹的道家。

如果说儒家的思想中枢是建立在礼教秩序上的“仁”,那么道家的思想中枢就是自然,前者是依靠人自身的严于利己和道德说教来实现,而后者遵从的是人本心的欲望,齐物为心,使得事物和自己的本心二者想契合,智愚相宜、强弱结合、物我两忘、用一词来说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思想本身就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异端,封建统治者需要的是一套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而非人的自然平等之道,皇帝能跟你一个屁民平等么,这是在开神马玩笑!而儒家的思想,在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主张的是源自周公旦的周礼,即强调上下尊卑,并在宗法制的基础上,发展出纲常伦理一整套的思想来给皇帝建立不平等世界的解释权。

而话又说回来,至于道家的治国,大抵是汉初的文景时期,所谓的“黄老之学”。黄老学派作为一个尊黄帝、老子并为始祖的学派,他们的思想于其他道家学派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他们不关注自然,或者说不关注人也是自然中的一份子,而是将老子的哲学观点,摘抄了一些合适的拿来作为政治理念,而关于那些道家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那是彻底抛弃掉的,然而这样的道家思想,还是老子的道么?

黄老思想综合了阴阳家、儒、法、墨的观点而成,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家流派,它专注于社会政治领域,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但实际上这种政治思想,只适合在大乱之后恢复社会生产,重新建立秩序的特殊时期而已。这种思想,当整个社会秩序稳定,统治阶级稳固后,就很难发挥作用了,毕竟社会稳定,就代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接踵而来。

当初大家都吃不饱,所以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统治阶级可以“无为而治”,报着宽仁的施政方针,什么都可以试一试的心态,是不是感觉这样的时期跟我国曾经某一个时期比较像。然而,当社会阶层逐渐成型后,社会财富分配、社会公平的问题成为困扰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据此社会矛盾越发复杂化,这时候再讲“无为之治”,而不制定律法,行之有效地去调和这些矛盾,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调节,这个政府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如果一个政府始终贯彻无为之治,与民休息,什么事情都不具体去管,全依靠人民的自觉性,这个社会的秩序必然又会迅速的走向崩溃。

黄老之术,说到底只是一种过渡解决方法,而非能够长治久安的国策,而儒家思想,虽然对社会发展朝着人文主义思想的方向演进形成了阻碍,但不得不说他那一套政治思想,最为切合上层建筑,用教化的方式来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用上下尊卑的礼治来巩固统治,不得不说,换了是我是皇帝,也只会选择它呀。


江畔初见月


古代政治家治国是用几种模式交替使用的,如政局交替动荡之际,尚谋略,重兵家,以力取胜。在政权草创之际,祟尚无为用道家,与民休养生息,政府不轻易征战修造有为,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以促进人口繁殖,经济发展。一旦民富国强之时,便弃道家无为而转积极有为之方针。再者,一旦政局稳定下来,儒家便派上用场,儒家重伦理道德,重人际和谐,重教育化导百姓,以道德说服教化治国,以攻心弘扬正气为上。当然同时伴随的还有法家的法治,但其处于从属地位,儒法并行,以儒为主,法是不得已时的大棒政策,先礼后兵。

但到了王朝后期,社会秩序混乱,则重为法家:乱世必用重典,不杀不足以镇人心,不严不足以止乱为。其实这也是一种另类慈悲,只有用重刑才能较好的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利益。

综上述,马上取天下,下马治天下,同时道法济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