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调查报告

自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以来,疫情相关谣言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平台会有谣言出现吗?你知道鉴别谣言的通用方式有哪些吗?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将深入了解居民对待网络谣言的情感态度和识别能力的强弱,以增强居民对疫情相关谣言的识别能力;使居民能科学、理性地对待传言,化解群众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社会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正能量。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全体居民;有效问卷858份,

  • 女性有527位,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64.41%;
  • 调查对象居住地为非湖北省地区的占96%,居住地为湖北地区的占4%;
  • 武汉市返乡人员占11.66%,湖北省非武汉市地区的返乡人员占13.64%;
  • 近期接待过武汉返乡亲朋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经过武汉的人员占22.38%。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情况

被调查者年龄低于30岁的占大多数,达到45.33%,而30~39岁、40~49岁的被调查者分别占比30.65%、19.58%。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2 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分布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3 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情况

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的被调查者占比最高,为50.93%。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在校学生最多,占比为30.30%,其次是普通职员和企业管理员,分别达到20.86%和16.55%。

媒介素养

(一)不同识别能力人群日看新闻时间比较

对于识别能力强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4 识别能力强的群体日看新闻时间

对于识别能力弱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5 识别能力弱的群体日看新闻时间

识别能力强的日看新闻时间要比识别能力弱的群体少,我们推测在疫情期间看新闻时间越长,会使人们接收到越复杂的信息,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信息,从而干扰人们的判断能力,建议读新闻时间在15分钟-30分钟最佳。

(二)不同识别能力人群日看书时间比较

对于识别能力强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6 识别能力强的群体日看书时间

对于识别能力弱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7 识别能力弱的群体日看书时间

两图对比反映识别能力弱的群体读书时间普遍在1小时以下,而识别能力强群体读书超过1小时的人数出现了显著增加,我们的结论是多读书可以提高认知能力,进而提升识别能力。

(三)不同识别能力人群焦虑程度比较

对于识别能力强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8 识别能力强的群体焦虑程度

对于识别能力弱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9 识别能力弱的群体焦虑程度

识别能力强的群体比弱的人群更容易焦虑,我们推测更焦虑的人更会倾向于寻找信息而提高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四)不同识别能力人群对疫情防控满意程度比较

对于识别能力强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0 识别能力强的群体对疫情防控满意度 (满意度由1~5递增)

对于识别能力弱的群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1 识别能力强的群体对疫情防控满意度 (满意度由1~5递增)

识别能力弱的人群对防控程度更为满意

,而更加不满的人群更倾向于自我保护而寻找更多信息进而提高对谣言的辨识水平。

(五)不同识别能力人群信息获取平台比较

识别能力更强的人群更倾向使用新闻官方账号和微博,新闻官方账号的信息正确率高,而微博在全民的监督下即使出现谣言,其纠错的能力很强,从而促进了公众识别能力的提升。

(六)不同识别能力人群关注文章信息比较

识别能力更强的群体更加关注文章的大标题、统计数据结果和专家意见,建议新闻文章可以更多加入统计数据结果和转载更多专家的意见,以及对标题要有更谨慎的考量。

识别谣言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受访者在疫情期间面对网络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信息主要来源于官方平台与社交圈,大部分受访者接触的谣言不多,社交平台内谣言最多,受访者对官方与权威机构获取的信息信任度高。二是信息识别能力不强,尤其是对于涉及医学知识的谣言辨识度低。三是主动求证意识不高,对待虚假信息的处理力度不够。

第一, 大部分受访者自认为接触谣言信息不多,没有浏览过谣言的受访者占6%,浏览的比较少和一般的受访者占74%,浏览的谣言较多和很多的受访者占20%。不过也不能排除受访者自身无法辨认信息真假的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2 虚假新闻浏览情况

受访者的信息来源渠道多样,但主要来源于官方平台以及自己社交圈内。50%以上的受访者通过新闻网站及官方公众号获取疫情信息,新闻网站及官方公众号也是最少被发现谣言的平台,并且大部分受访者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新闻求证。微信朋友圈、QQ空间是第二大信息获取来源,也是最多被发现有谣言的平台

,但是仍旧有20%左右的受访者选择朋友圈与QQ空间作为求证渠道。并且,经常使用朋友圈、QQ空间的受访者数量竟略少于曾在朋友圈和QQ空间发现谣言的受访者,说明不常翻阅空间与朋友圈的受访者也曾在这两个平台发现谣言。通过与亲朋好友交谈的受访者占34.34%,有27.36%的受访者在与亲朋好友的交谈中发现谣言,由此可见受访者在社交范围内获取的信息多,同时谣言也最容易在社交范围内流行。在表1中可见,受访者对微信朋友圈、QQ空间以及与亲朋好友交谈两种信息获取渠道的权威度评分分别为倒数第二、第三低,并与分数最低的个人博客、个人微信公众号相差不多。微博是拥有第二大谣言数量的平台,但由于微博上也有官方机构账号,亦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微博作为求证平台。受访者对不同信息渠道的权威性打分也表明,官方渠道获取的信息最能得到公众的信任,受访者最信任的人群是专业人士。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3 各信息渠道使用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4 各信息渠道权威性评分(5分为满分)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5 不同人群信息权威性评分(5分为满分)

第二,受访者信息识别能力不强,尤其是对于涉及医学知识的信息辨识度低。6%的受访者确认自己在此次疫情中传播过谣言,12%的受访者不清楚。这说明受访者在面对众多信息时,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不高,并且事后求证的动机也不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6 疫情中个体谣言传播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大部分信息判断的正确率低于50%,尤其是涉及一定医学背景的信息。这不仅表现为误将错误的说法当成正确的,更有不少受访者将正确的说法判断为错。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7 不同谣言的判别情况

第三,主动求证意识不高,对待虚假信息的处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受访者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时是出于拯救关爱(52.21%)与求证心理(55.48%),也就是有许多受访者其实并未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就进行了二次传播。

而面对新信息,只有17.48%的受访者会去辟谣平台进行求证,大部分受访者只是在互联网上搜索(49.65%)来判断信息真伪。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8 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的动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19 对新信息信息的处理方式

即便确定某一信息为虚假信息,仍然有31.35%的受访者会选择保持沉默,大部分受访者选择转发(43.36%)或私信(49.07%)等方式告知自己社交网络中的人,只有36.6%的受访者会向官方举报虚假信息。面对虚假信息,受访者的主动避谣举措力度并不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20 对虚假信息的处理方式

谣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居民对于疫情新闻的关注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居民特别关心的新闻主要是:病毒来源及传播手段、病毒感染情况和居民日常生活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21 关注的疫情新闻类型

(二)日常生活中有关疫情的谣言类型

有关疫情的谣言主要是病毒来源及传播手段、病毒感染情况等。新型冠状病毒系人工合成、病毒会通过皮肤侵入人体、病毒感染的都是老年人、双黄连可预防新冠病毒、盐水漱口能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等谣言都曾广泛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22 谣言类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识别报告——看书多谣言识别越强

图23 疫情谣言对居民生活影响程度评分

(三)疫情相关谣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疫情相关谣言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排名前三的是:

第一:新闻信任程度。疫情相关谣言的出现,对媒体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挑战,居民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降低;

第二:周边社区稳定。疫情相关谣言在居民群体中的传播,影响了周边社区的和谐稳定,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心理健康。疫情谣言的发生,加重了居民的焦虑恐慌情绪,容易引起群体性的恐慌与不安,负面情绪和不满情绪容易更容易在群体中蔓延;

此外,疫情相关谣言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部分居民受疫情相关谣言的影响,会抢购非必要的食物和药品。

(四)民众对疫情谣言法律影响的知情程度

从对民众是否了解谣言法律责任的问题回答来看,90%以上的民众了解传播网络谣言要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但是并不清楚具体的责任内容。

政策建议

(一)提升公民媒介素养和识别疫情谣言能力

  • 识别能力强的公民在心态和行为上表现的更为理性,但是受访者在面对虚假信息时,缺乏积极求证和主动辟谣的意识;
  • 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引导大家关注政府和专业的医疗健康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平台;
  • 保持良好的新闻阅读习惯,保证阅读信息的质量,控制新闻阅读时间,避免长时间阅读疫情新闻和消息,从而产生或加剧焦虑恐慌心理;
  • 居民应主动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相关消息,完善基本医学常识储备;
  • 在面对网络信息时务必谨慎求证,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 对疫情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都应当建立在尊重事实和法律的前提下;
  • 居民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采用权威媒体求证、溯源、内容鉴别和考察文本评论等方法识别谣言。

(二)建立舆论监管平台对谣言的审查机制

  • 公民信息来源渠道多样,主要是官方平台和社交圈,尤其是社交媒体;
  • 舆论监管平台需要提供畅通的举报途径,避免谣言的广泛传播;
  • 管理部门和平台应鼓励大众对虚假信息进行举报;
  • 疫情谣言涉及平台多,影响层次复杂,监管平台要对信息及时审查,对虚假的负面信息进行及时的辟谣和查封。

(三)权威媒体及时辟谣 对信息公开透明

  • 谣言查封的不及时会对居民生活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各国官方媒体均有言论发布,国内外疫情信息报道的差异将会对民众情绪产生极大影响;
  • 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疫情信息公开、透明、及时;
  • 充分利用防空警报和群发短信等方式服务于疫情防控,扩大宣传力度;
  • 权威媒体在社交媒体上需要加强宣传,扩大疫情澄清平台的影响力;
  • 在疫情期间,权威媒体应该大力宣传防疫期间的注意事项与科学常识;
  • 组织各方力量做好患者、隔离群体和居家群众的心理防护和疏导工作。

(四)建设完善的谣言管控法律体系

  • 民众对于传播谣言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缺乏了解;
  • 权威机构、行政管理部应及时出台疫情谣言监控平台;
  • 执法机关要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惩戒体系;
  • 行政管理部和官方媒体应结合典型案例,将传播疫情谣言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进行广泛宣传。

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居民对待网络谣言的情感态度、识别能力的强弱、使用融媒体的习惯、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等,为民众、行政管理部门、融媒体等提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与建议。但是,此次调查也存在调查数据量不大,湖北居民特别是武汉居民数据量不够和对评论文本的挖掘不足,及哪些防控措施可明显缓解谣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我们将继续进一步完善调研实施过程和分析报告,为民众和各部门提出更具有说服力的建议。

调查员:练可心 陈婉晴 姜奥华 张维 欧阳旗

指导:蒋 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