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前形勢下食用菌生產的幾點建議

關於當前形勢下食用菌生產的幾點建議

劉慶洪1甘炳成2 周廷斌3 魏銀初4 魏雲輝5 劉宇6

1、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保鮮儲運崗位/中國農業大學

2、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成都綜合試驗站/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3、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唐山綜合試驗站/唐山市農業科學院

4、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駐馬店綜合試驗站/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

5、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南昌綜合試驗站/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6、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北京綜合試驗站/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目前正值疫情發生期,也是食用菌行業早春生產的關鍵階段。受疫情干擾,食用菌生產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生產的各個環節有可能因此發生變化。鑑於目前的現實情況,為了更好地維持和推進食用菌生產的順利進行,綜合生產的多個環節可能的受影響情況,提出如下建議。

一、食用菌菌種生產

受疫情影響,食用菌菌種的生產與供應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是食用菌生產過程的中斷,二是食用菌菌種的終端使用量可能會出現短期下降。針對上述兩種情況,提出下列針對性的建議:

1、在儘快恢復菌種生產的基礎上,調整菌種培養基質配方,增加能夠為食用菌菌絲快速利用的速效原料。培養基裡的速效成分及加快基質利用的元素,具體包括單糖、寡糖等碳素營養,銨態氮、尿素、氨基酸以及短肽等氮素營養,促進木質纖維素基質利用效率的錳離子等成分。

2、改變培養條件,提高菌絲的生長速率。提升菌絲生長的通氣量,適當降低培養料填裝的緻密程度;接種後,儘量滿足菌絲快速定植的溫度條件以及菌絲後期生長的溫度要求。

3、減少培養中含水量,在原有正常生長培養料含水量基礎上,適度降低2-3%,保障培養中的氧氣的順暢供應。

4、正在發菌的菌種,可根據不同地區的菌種需求情況,適當改變培養溫度條件,調整菌種生產的速度,保證菌種的質量和有效供應。

5、已經發滿菌種瓶(袋),可結合當地情況,進行菌種的低溫保藏。特別注意的是,栽培菌種的保藏溫度,要根據當地食用菌的生產情況對菌種保藏溫度進行適度調整,以滿足菌種恢復生長的質量要求。

二、食用菌菌棒生產

菌棒生產受限於人員流動不順暢,產業員工復工率低等原因,可能導致菌棒生產開工不足。受疫情控制影響,菌棒生產原材料的物流可能不能及時到位,也會導致菌棒生產發生滯後現象。有鑑於此,對菌棒生產提出以下建議:

1、在保證生產人員不受疫情威脅的前提下,儘量利用當地人工資源,進行現場培訓,快速培訓熟練工人上崗。

2、以小規模,多批次,倒班作業,保證人員不過於密集的狀態下,滿足菌棒產能的多方式恢復。

3、重新設計生產週期,以出菇的時間為基點,倒推安排生產季節,確定菌棒的生產量及生產時間。

4、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尋找並利用當地可替代的菌棒生產原料,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的農作物秸稈及林木業枝杈資源。

5、根據不同的地區生產季節安排,調整菌棒的物理和化學組成成分。對於木腐型食用菌,可通過改變木屑的粒徑大小,調整菌棒的生理成熟時間;對於草腐型食用菌,可通過充分利用原來發酵料(堆肥)在後期發酵過程中的添加量,來保證堆肥發酵的時間安排。尤其注意的是,在利用動物糞便發酵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動物糞便的暴露時間要足夠,以保證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病毒性病原微生物的充分滅活。

6、針對培養基質的完善,適當控制調節菌絲生長速度的輔料添加比例。如欲延遲出菇,推後菌絲生理成熟時期,可降低促進菌絲快速生長的速效養分的添加量。如欲提升菌絲生長速度,可在原有適宜配方基礎上,適當增加促進木質纖維素利用的錳等微量元素,以及其它提升生長速度的安全可靠的酶促反應調節因子。

7、調整菌棒的規格,以滿足生產調節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可通過改變菌棒的大小,調整菌棒中菌絲的生理成熟階段到達的早晚,進而保障出菇時間的有效控制。針對草腐型食用菌,可通過改變菌種接種方式及接種量的多少,控制出菇時間。

8、調整菌棒發菌的環境因素,滿足生產的實際需要。改變菌棒發菌的溫度,適當降低溫度,減緩發菌速度;或適當調高溫度,促菌種早定植,快速發菌。調節通風通氧和二氧化碳/氧氣比,改變菌絲生長速度。完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濃度比,改變菌棒中菌絲生理成熟水平,調節出菇時間。通過溼度的控制,加速或減緩菌絲出菇的時間。

三、食用菌出菇管理

受疫情影響,生產單位和市場之間的銜接有一定的障礙,這就限制了出菇後食用菌的消費量及消費需求標準,也直接影響了出菇時間的安排。針對這種變化,生產單位的出菇期控制宜結合當前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1、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對出菇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整。疫情發生期間,市場需求量相應有一定的調整。在新鮮蔬菜供應受阻的地區,基於逆境促進出菇的生理原理,可通過改變溫差刺激方式,以及溼度、氧氣的水平,提早出菇,或縮短潮次之間的時間間隔。在蔬菜供應相對充足,外銷受阻的產區,通過降低溫度、溼度和氧氣等適宜出菇的環境因素水平,降低菌絲的營養消耗,延緩食用菌出菇時間,等待合適的出菇時間再行催菇生產。

2、基於目前的狀況,改變食用菌採收方式和採收標準,適應消費需求。對消費需求旺盛的地區,在保證產業效益的基礎上,綜合社會效益,可通過採收適度規模的小菇,縮短採收時間和潮次週期,及時保障市場需求。對消費需求相對不足和外運能力受限的地區,可採取以採收優質菇,增加單位產量的效益的方式,調整採收標準,延長採收時間和潮次週期,進而達到止損保效。

四、食用菌產品保鮮

食用菌鮮品供應渠道因疫情管控,交通運輸能力受阻,以及銷售方式變化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食用菌採收量較大的地區,鮮品存量可能會呈現急劇上升的態勢。鑑於目前的現狀,食用菌鮮品的保鮮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1、啟動各類現有保鮮資源,保障食用菌鮮品的有效儲存。結合各地情況,對閒置的鮮活農產品保鮮庫進行適應性改造,從溫度調節、溼度控制和通氣方式等有關方面進行完善,形成適宜於食用菌保鮮的基本條件,滿足食用菌保鮮的基本要求。

2、改變採收方式,提高食用菌鮮品的貨架期。受制於採收人員數量和抵達消費市場時間的限制,結合各地情況,對食用菌採收方式進行調整。可通過減少採收前出菇環境的相對溼度,以及採收後食用菌鮮品短時脫水,降低食用菌鮮品的含水量,延長食用菌鮮品貨架期。

3、完善保鮮方式,增加食用菌鮮品的儲運時間。結合現有設備,對採收的食用菌鮮品,通過快速預冷儘快降低食用菌鮮品的代謝速率,降低食用菌鮮品品質下降的速度。通過保鮮儲運環節的二氧化碳濃度調整,以二氧化碳氣體填充,或者簡單化學反應增加二氧化碳等多種方式,控制保鮮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1%-4%,進一步提升保鮮效果。通過物理和化學手段協調控制方式,儘量保證食用菌鮮品的保鮮儲運效果,降低損失,保證質量和效益水品。

五、食用菌產品加工

目前疫情的發生與發展,催生了食用菌產業加工形式及內容的變化。具體表現在食用菌加工方式的前瞻性佈局是否適應,食用菌加工產品的市場匹配程度,以及食用菌內在營養與生物活性的深度理解等諸多方面,這在國家新冠病毒疫情控制方案的後幾版中有明確的體現。基於多方面的考慮,在現實情況下,對食用菌產品加工提出如下的建議。

1、一般性食用菌產品的簡單處理加工 由於疫情發展現狀,部分食用菌鮮品難以儘快進入市場,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適宜進行乾燥加工的食用菌種類,充分挖掘可利用的適宜烘乾設備,進行普通烘乾、紅外烘乾、微波乾燥等進行分級分類加工。

2、一般性食用菌加工普適原料加工 短時間加工出來的加工品以能夠普適應用的為主,能夠有短時處理加工的規模為佳,且能夠在未來應用於多種食用菌後續加工產品過程利用。具體而言,以食用菌粉碎加工方式形成食用菌粉,以顆粒狀或者丁狀為主的切細加工,可在後續應用於麵食、飲料、方便食品配料等多種加工行業。

3、食用菌生物活性成分的加工 以食用菌中廣泛存在的免疫調節物質為主線,開發並加工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特殊食品,除滿足一定當前急需以外,也為食用菌行業的深度加工開闢一個新的領域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