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吼叫過嗎?這樣對待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窩囊廢”

特殊時間長時間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爸,終於有空閒時間來好好陪陪孩子了。孩子爸最開始的那幾周,待在家裡還比較放鬆,整天和孩子玩鬧。但是我家這個孩子,年齡正處於“可怕的三歲”,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貓狗都嫌棄的年紀。

在家帶孩子,孩子爸知道很辛苦。但是這一次在家裡這麼長的時間裡,終於才見識到了孩子真正的厲害。想著孩子在家裡一個人待著無聊,放在以前我每天都要帶孩子去小區的玩具區,玩半個小時的蹦蹦床,孩子爸就網購了一個可以在家裡玩的小型“蹦床”。

對孩子吼叫過嗎?這樣對待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窩囊廢”

爸爸在安裝蹦床的時候,小傢伙非要去給爸爸“幫忙”,開始小傢伙還會去聽爸爸的話,但最後看著爸爸的動作,越來越好奇。把他爸好不容易安裝上的零件,又給一個一個的拆下來。在廚房做飯的我,突然聽到他爸大吼了一聲:“去沙發上坐著去,再給我亂動,打你屁股。”趕忙從房間裡出來,就看見孩子一個人在沙發上坐著,害怕的望著爸爸。

看見我走到客廳,一定讓我抱抱他。其實吼叫孩子,是我們中國式教育孩子的方式。在我們固有的思想中,總是認為吼叫孩子,才能加深孩子對自己所犯錯誤的印象,這樣才可以保證孩子以後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殊不知,越是吼叫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嚴重,最終只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對孩子吼叫過嗎?這樣對待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窩囊廢”

一、父母喜歡吼叫孩子的原因

1. 外部原因導致。

現代社會成年人的心理壓力都很大,房貸、車貸以及養育子女和日常開銷,都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每個成年人的肩膀上。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難免會把這些不良情緒帶進家中,偶爾再遇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變成了父母情緒發洩的對象。

2. 吼叫成為習慣。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犯錯誤的時候,大聲吼叫會起一些作用。原因其一父母與孩子不平等的關係,孩子總是仰視著父母。其二父母的威嚴,迫使孩子在父母的吼叫聲中,不敢有任何反抗。小時候你在孩子面前,覺得吼叫對孩子有用,這只是孩子恐懼父母的體現。

李玫瑾曾說:“為什麼我們當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問題的時候,發現吼叫對孩子好像起不了作用,這是因為孩子長個了,他不怕父母了,有的孩子站在父母面前甚至比父母還高。”可以看來,吼叫事實上是最沒有效果的教育方式。

對孩子吼叫過嗎?這樣對待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窩囊廢”

3. 遷怒別人。

當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除了孩子本身所犯錯誤之外,作為父母也會把自己的不良情緒隨著孩子所犯的錯誤,一起發洩在孩子的身上,在專業領域也被稱為“踢貓效應”。貓作為最弱小的動物,當父母遇到讓自己生氣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孩子的身上。

對孩子吼叫過嗎?這樣對待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窩囊廢”

二、吼叫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影響。

1. 孩子會變得孤僻

吼孩子是導致孩子性格缺陷的直接原因,父母長時間的和孩子這樣相處,也就會導致孩子有樣學樣,與別人溝通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好好地去和別人進行交流。久而久之,當孩子在與於別的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出現吼叫生氣的狀況,其他的小朋友慢慢的也就會疏遠孩子,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2.孩子膽小懦弱。

大吼大叫會讓孩子變成一個“討好型人格”,長期在父母吼叫的環境下成長,當孩子意識到,長期得到不父母的認可和尊重。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變得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當孩子再次面對困難的時候,孩子也就學會了逃避現實,要注意管教孩子不是靠吼的。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同時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我們與孩子之間產生衝突,這也就說明我們和孩子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作為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去發揮。彼此之間都留有空間,保持距離感,才能有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

對孩子吼叫過嗎?這樣對待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窩囊廢”

三、怎麼樣和孩子正確的相處

1. 愛孩子需要被表達。

在我們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中,愛孩子是不需要表達出來的。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愛孩子不是需要給予孩子多少的物質,也不是以前所謂的“棍棒教育”。而是愛孩子我們就要給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孩子才會建立一個正確的“自我”意識。

2. 當孩子鬧情緒或者生氣時,父母要學會“冷處理”。

之所以親子之間溝通出現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急於求成。當孩子某一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總是想著“一招制勝”,孩子永不再犯。殊不知,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孩子不想和父母進行溝通,當父母強行地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就會有衝突。正確的做法就是,我們要學會“冷處理”,放到孩子心情平復之後,再去和孩子進行討論。

對孩子吼叫過嗎?這樣對待孩子,容易把孩子養成“窩囊廢”

3. 走進孩子的世界。

我們中國式父母,都有一個這樣的困擾:孩子不願意和自己講心裡話。實際上,父母為了生計到處奔波,長時間沒有和孩子相處,當孩子出現問題很多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吼叫孩子一通。我們可以適當的換位思考,當我們長期的被孩子吼叫的時候,我們還願意和孩子進行溝通嗎?答案一定是:不會。和孩子相處多點耐心,學會傾聽。

總之,吼叫孩子可能一下就能看到孩子改變,但卻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吼叫只是讓孩子知道不可以這麼做,而沒有告訴孩子為什麼。因此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地去引導孩子。在孩子面前有一個穩定平和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有一個良好的性格行為去面對未來的人生。

你平時會吼叫孩子嗎?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