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兵”如子 润物无声——“服役”十年“兵妈”光荣退休

3月15日,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但是也无法阻挡春日阳光的明媚,今天是“徐妈”要离开消防队的日子。此时,一群“兵儿子”们正围徐妈身后,准备拍一张特殊意义的“全家福”,中队指导员正在认真调试着照相机,来回调整相机最佳机位,反复调整构图,似乎害怕这张全家福拍的不够“喜庆”。

爱“兵”如子 润物无声——“服役”十年“兵妈”光荣退休

这里的“徐妈”,是一位已是天命之年的女人,她姓徐,全名叫徐玉芹,是新乡市消防救援支队凤泉区宝山路消防站的一位厨师。“徐妈”这个称呼是中队指战员对她的敬称、爱称,是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是破除拘泥客套的“家人”亲情;她是独在异乡指战员们的“心灵导师”,在她那里总能得到母亲般的安慰和关心;是中队的“缝纫工”,截裤脚、缝扣子,修修补补是中队思想工作的“编外指导员”,中队指导员总能与她达成战略联盟共同了解指战员难以启齿的“小情绪、小算盘”。

爱“兵”如子 润物无声——“服役”十年“兵妈”光荣退休

离别之际,中队为徐妈举行了欢送仪式,拍摄了全家福。中队指导员动情的说:“徐妈和我妈同岁,脾气性格很相似,我们一直把您当成一家人,十年来您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寒冬酷暑,起早贪黑,我代表中队真诚向您表示感谢!”“兵儿子们”挨个和她拥抱依依惜别,这时,她悲喜交加, 几度哽咽,泪眼婆娑,再也按捺不住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凭它滴落在“兵儿子们”的肩膀上……

徐妈此次离开主要是因为马上要当奶奶了,儿媳在家临盆待产需要人照顾,“兵儿子”们和她约定届时一定要请客吃喜面。

回首往昔,恍如昨日。徐妈已经在消防站工作10年了,3650个日日夜夜,她与“兵儿子”们朝夕相处,早已成为了中队密不可分的一员,早已成为了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她是干部眼中的“好大姐”,队员眼中的“好妈妈”,干部孩子口中的“好奶奶”。

巧妇善为有米之炊

中队指导员经常半开玩笑对徐妈说:“一个好司务长顶半个指导员,徐妈我看你一个好厨师能顶一个指导员”。工作上,徐妈像个拼命三郎,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使队员们都吃上称心如意的饭菜,她经常私下里观察队员们的饮食口味,暗自钻研菜谱,看饭菜搭配是否合理、是否营养。她总是说:“我是个厨师,管着咱们上下二三十口人吃饭,不能有丝毫马虎,你们出警、训练这么辛苦,我一定要搞好后勤保障,把饭做好,你们吃的好,拳头才能攥得紧”。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中队晚上出警,不管回来的时候几点,永远能看见厨房的灯是亮着的,徐妈妈已经给中队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爱“兵”如子 润物无声——“服役”十年“兵妈”光荣退休

“小刘,你最近是不又叫外卖了,那些东西不卫生吃多了不好,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少喝饮料多喝水,少吃零食多吃饭”……这些已经成了徐妈日常的口头禅。队员们打心底感受到了徐妈无微不至的关怀。

慈母之爱浸润心田

生活上,她像个慈爱的母亲,把每个队员都当成他的孩子一样对待。谁的衣服破了,总是她坐在厨房门口的台阶上为队员们缝缝补补;谁要是生病了,也是她嘘寒问暖,再做一碗热气腾腾的酸鸡蛋汤看着你喝完;谁要是训练磕着碰着了,她总是嘴里一边说着心疼安慰的话,一边给你买来红花油、创可贴,看着你心疼的直掉眼泪。私下里,在她的小本子上记下了每个人的生日。队员生日那天,都会吃到徐妈亲手做的一碗温暖的长寿面还有一个煮鸡蛋,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都是徐妈给中队满满的爱。

10年间,徐妈妈迎接一批又一批的新队员走进了宝山路中队,又亲自送走一批又一批的老队员离开了这里,只是没想到,这次轮到了中队的徐妈。她教中队种菜的那片菜地已经重新撒下种子,却再也不见徐妈在厨房演奏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了。

爱“兵”如子 润物无声——“服役”十年“兵妈”光荣退休

“我只是干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想到大家都视我如亲人,还给我办了这个仪式,真的很感谢大家,也舍不得大家,在这里工作了十年,这里也是我第二个家,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在这十年里,每天我都很开心,很充实,一群孩子围着我转,个个都是我的心肝宝贝,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很幸福,很开心,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希望大家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继续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徐妈边说边掉下难舍的泪水。分开,也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吧,希望徐妈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10年寒来暑往,10年风雨兼程,10年秋收冬藏,见证了徐妈妈日复一日对中队的无悔付出。

精神关怀栓心留人

用人之道,重在拴心。宝山路消防救援站一直以来都重视仪式教育,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集体、有情感的团队、有人情儿的上下级关系,注重精神层面的关怀。中队干部从自身做起做“有温度的指挥员”,锻炼自己懂得用波澜不惊的态度,如沐春风的言行,微笑地和人说话,耐心地帮人做事。升华转变管理模式和观念,对标“两严两准”工作标准,切实提升中队管理水平。中队多年来坚持“父母到队必陪同、队员家属有聚会,重要时刻有仪式,生日节日有礼物,急事难事必援助”,切实做到不让队员父母操心、不让指战员寒心,用实际行动写好“拴心留人”四个字,以真情打动真心,增进指战员的认同感、成就感、归属感。2018年改革转隶以来,中队仅有1名贵州籍队员(在校大学生)返校继续上学,中队17名指战员无一人退出。2019年中队6名面临转改人员全部自愿留队转改,稳定了队伍,保证了战斗力。不奢望望旆来归、群贤毕至,但求最大限度地把业务尖子凝聚到消防救援事业中来。

(通讯员 吕家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