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結拜兄弟,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兵戎相向的?

不才講史


蔣介石和張學良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詳。別看張學良比蔣介石小很多,其實張學良還是蔣介石義結金蘭的結拜兄弟。後來因為“抗戰問題”的分歧,逼反了張學良,才使得蔣介石和張學良這一對政治聯盟徹底走向了決裂。



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幾年時間就成為了國民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東北易幟後,全國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可當時還有另外三大軍事集團,足以比肩蔣介石集團。蔣介石不能一家獨大,懷恨在心的同時,便以中央名義開始裁撤軍事編制,想通過此舉在軍事上形成絕對權威。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桂系集團、閻錫山集團、馮玉祥集團三大軍事集團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摩拳擦掌的同時,國內其他失意政客和軍閥也在虎視眈眈、聞風而動。他們曾經都是蔣介石往上爬而被利用的石子,現在有了機會肯定要有所行動。


(晚年張學良)


蔣介石通過武力和“銀彈攻勢”先後打敗了風頭正勁的桂系和戰鬥力最強的馮玉祥,又掉頭擊潰了剛剛被蔣介石起用不久、但野心十足的唐生智和廣東地方實力派的張發奎。幾場勝利下來,彷彿蔣介石已經勝利在望。


不過正因為蔣介石先後取得了歷次反蔣戰爭的勝利,使得全國範圍內的所有“反蔣派”們感到唇亡齒寒,於是拋棄成見,聯合起來一致反蔣,全都彙集到山西太原,以閻錫山為首,李宗仁、馮玉祥等為副,一場決定中國未來20年主導權的戰爭即將打響。


這就是“中原大戰”。


中原大戰是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軍閥戰爭。戰爭進行的同時,雙方陣營也都把目光轉向了關外的奉系張學良身上。張學良手握重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儼然成為了當時能決定戰爭勝負最關鍵的人物。



張學良面對雙方代表,態度模稜兩可,其實還在觀望到底支持哪一方。最後在奉系內部會議上,一致決定支持蔣介石的南京政府,也由此使得蔣介石取得了這場艱難的勝利,成為了最大的軍事集團。


蔣介石投桃報李,先是任命了張學良為海陸空副總司令,然後又把黃河以北的管轄權全都交給了張學良管理。在張學良來到南京前,蔣介石更是親自去下關車站,給予了最高的待遇。也就是在這一次相聚時,蔣介石和張學良義結金蘭,成為了異性兄弟,表示要榮辱與共,共同進退。此時的張學良,實力和聲望都達到了一生的頂點。


沒想到一年之後,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使得輿論口中的“國家英雄”瞬間變成了“民族罪人”,於是在蔣介石的花言巧語下,張學良被迫“出國考察”。



1934年回國後,張學良出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剿匪”工作。在這期間,張學良非但沒有把紅軍剿滅,反而讓自己的東北軍陷入困境,也使得張學良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其實“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一直都想走上抗日的最前線,而不是把槍口對準同是中國人的紅軍。但由於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使得東北軍內部怨言頗多,也終於逼得張學良走上了兵諫的道路。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張學良和楊虎城聯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不在闡述,但張學良卻由此斷送了政治生命。由於輕信蔣介石,使得在之後的半個世紀裡,張學良都被囚禁起來,直到李登輝上臺後,張學良才徹底恢復自由。



垂垂老矣的張學良,或許想不到自己還能在有生之年恢復自由。在被囚禁的這半個世紀裡,張學良明白了很多道理,尤其是認清了蔣介石這個人,什麼兄弟之情,什麼國家榮譽,完全是建立在個人利益之下。


至於蔣介石之所以不殺張學良,也完全是宋美齡、宋子文等人的苦苦哀求,而不是蔣介石大發慈悲。如果蔣介石真的念及張學良的功勞,應該早就把張學良放出來了,而不是等老蔣和小蔣先後去世,才遲遲恢復自由。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蔣介石和張學良這對異性兄弟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一、蔣介石和許崇智: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是蔣中正的結義兄長,作為軍界前輩,先是提撥蔣為粵軍總參謀長。孫中山原本讓許崇智兼任黃埔軍校校長,後許崇智辭任,蔣中正有可能接任黃埔軍校校長。孫中山有意讓程潛為正,蔣為副,在許崇智、李烈鈞幫助下,蔣中正如願以償,執掌黃埔。兼任廣東省長的粵軍總司令許崇智進一步委任蔣中正為廣州衛戍司令,但黨代表廖仲愷遇刺後,蔣中正與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結盟,先逼走外交部長鬍漢民,後派兵突然包圍粵軍總司令部,逼許崇智出洋考察,蔣取而代之。

二、蔣中正和馮玉祥:馮的西北軍接近30萬,戰鬥力極強,但西北軍缺錢,蔣以銀元拉攏,並和馮玉祥結為兄弟,共同北伐。北伐成功後,蔣準備削藩,先以30萬銀洋收買馮玉祥手下韓復榘、石友三,韓復榘等人的背叛,使西北軍事集團走上了沒落的道路。馮玉祥、閻錫山等通電反蔣。中原大戰爆發,西北軍慘敗收場,馮玉祥不復與蔣爭雄中原的力量,通電下野。



手機用戶慕


最典型的莫過於張耳和陳餘。

二人皆戰國末年賢士。張耳曾是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秦滅魏後,欲招張耳入仕。張耳不從,與陳餘結伴亡命江湖。陳餘性孤傲,以父事張耳,二人結下吻頸之交。後行蹤敗露,張耳阻止陳餘因一時衝動殺官而招來殺身之禍,救了陳餘一命。

後陳涉起兵,二人投奔。一番征戰後,二人立趙歇為王,建立趙國。張耳為丞相,陳餘為大將軍。至此,二人一路並肩作戰,患難與共,刎頸之交,為時人稱頌。

後章邯王離率數十萬秦軍兵臨城下,張耳與趙王困守鉅鹿城中,危在旦夕。張耳三番五次急召陳餘來救。陳餘手中僅五萬之眾,明知不敵秦軍,故躊躇不前。張耳由氣憤,到怨恨。危急之下,張耳派人殺出重圍,乞求陳餘發兵,並以當年吻頸之約相逼。陳餘萬般無奈,發五千兵攻秦,瞬息淹滅。

不久項羽率各路諸侯打敗秦軍。解圍之後,張耳藉故收了陳餘大將軍印,陳餘怒而出走。至此二人正式撕破臉面,恩斷義絕。

項羽分封諸侯時,封張耳為常山王,卻封陳餘為侯,封地僅南皮三縣。陳餘一怒之下,打跑了張耳,復立趙歇,趙歇感念陳餘之恩,封其為代王。張耳奔漢。後韓信與張耳攻趙,陳餘兵敗被殺。

一段亂世傳奇,後人唏噓不已。


浪子飄飄


中國的歷史上,親兄弟互相殘害的都那麼多,經典如唐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最終在血泊中踏上了帝王寶座。

既然是結拜兄弟,最後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兵戎相向,那這肯定只能指的是王侯將相之間的把兄弟了。咱們中國,上下五千年,歷經朝代多,這樣的例子還是挺多的。

“項羽與劉邦”、“太平天國結拜六兄弟”、“鐵木真和扎木合”、“蔣介石和李宗仁”等等。

這其中,我比較熟悉的就是“鐵木真和扎木合”,就簡單談一談這一對結拜兄弟由結拜兄弟到最終兵戎相向的。

說起,鐵木真和扎木合,這對草原“安答”(蒙古族結拜兄弟的意思),他們可不是說是半路遇到一個脾氣合得來的,兩個人一拍大腿就結拜的那種,兩人的故事頗有歷史淵源。

1、【本是同根生】:

說到本是同根生,有的朋友可能說,他們倆怎麼能扯到“同根生”,會不會是我記錯了。這個還真沒有,因為喜歡看歷史劇,央視版《成吉思汗》、孫紅雷演“扎木合”版《蒙古王》我都看了,由於當時對於影視劇裡面各個草原部落之間的關係不懂,所以之後陸續查找資料,多少有了一些瞭解。

“鐵木真”和“扎木合”,往上數好幾代祖先,他們祖先的祖先的祖先是同父異母。不過,這中間經歷了好幾代,要想弄清楚,就得這就要從最初的“鐵木真”和“扎木合”他們共同的祖先,“孛兒帖.赤那”說起,由於這個族譜關係用文字說不清楚,我就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族譜關係圖,來闡述一下他們兩個部落的發源與淵源。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鐵木真”所屬孛兒只斤姓氏氏族,即後來的黃金家族(乞顏部),從族譜關係來講,來自於髮妻一脈,這也就是他們自己包括草原上其他部落認可他們為黃金家族,正統一脈的原因。而“扎木合”所屬的扎答闌部,由於其祖先來自於從別處掠奪來的妻子所生,所以他們一脈,一直被認為是血統不正的“遺腹子”一脈。

血統高貴程度不同,直接影響著他們之後在草原上的影響力。要知道,在古代,尤其是草原上,遊牧民族對宗族血統是很看重的,而且稍微有些不純正的血統都會其他部落所看不起。

所以,這裡說本是同根生,也是有一定道理,畢竟來自於同一個祖先。

2、【相煎何太急】:

後來的故事我們大家也就很熟悉了,簡單的說,就是分為了幾個主要歷史階段。

2.1在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打敗了在草原搶親蒙面人,救下了弘吉剌部的美女—訶額倫,後來娶她為妻,剩生下了鐵木真。

2.2也速該回蒙古草原,途中參加塔塔兒人的宴會,札鄰不合乘機在酒中下毒,鐵木真父親回草原不就後就去世了。

2.3也速該的部眾在其死後,拋棄了鐵木真母子。他們流落在草原,這還不算慘,在鐵木真營地西北面的箴兒乞部來報昔日也速該搶妻之仇,他們攜掠一番,搶走了鐵木真新婚的妻子李兒帖。

2.4鐵木真和扎木合結為“安答”,最終鐵木真與強大的克烈部和札答闌部聯合起來一起攻伐箴兒乞部,最終救了妻子回來。之後鐵木真,不斷壯大,並繼承汗位。

2.5之後,因為偷馬賊事件,札木合,決心要為自己的弟弟報仇。他聯合本部和泰亦赤兀惕等部共計鐵木真部。

2.6之後,二人又不斷的相互攻擊,最終以鐵木真統一草原,扎木合戰敗而亡結束。

鐵木真和扎木合這一對草原結拜兄弟的故事,很有典型意義,即可共患難,但當草原上一山不容二虎時,必定需要分一個勝負。不過,聽聞,在草原部落間,扎木合的名聲也還可以,也被認為是一代英雄。


醉觀滄海


我覺得這種關係最為典型的是劉邦和項羽了,劉邦比項羽大的多,結為兄弟和後來隨口答應給項伯結為親家一樣,說說算一遍,大風一過了無痕跡。後來的楚漢戰爭,兩人你死我活的鬥爭多年,那還有一點兄弟之情?有趣的是,在一次戰爭中項羽俘獲劉邦的老爹劉太公,以此來要挾劉邦,劉邦這時卻念起了兄弟情,反正咱倆拜過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把他烹煮了,別忘分我一碗肉湯。瞧這無賴嘴臉!


丁丁媽


歷史上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大動干戈的人,還是又很多的。我們最為熟知的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他們兩個就義結金蘭過。

不過在大秦被滅之後,他們也從兄弟走向了仇敵。最終作為大哥的劉邦,把項羽給逼死了。

中國近現代史上,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兵戎相向的,最典型的代表應該是蔣介石。可以說蔣介石一生結拜的兄弟有很多,估計連他自己都數不清。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北伐的時候,和馮玉祥、李宗仁結拜過兄弟。他們之間一直都是存在著爭權奪利的。

正是這種關係,也就導致了他們之間的情誼極是其不穩定的。一旦有利益上的衝突,他們就會向自己的兄弟舉起大刀來。

當初蔣介石之所以要找馮玉祥結拜為兄弟,是因為馮玉祥的西北軍十分的強大,他的兵力多達四十多萬。

擁有這樣實力的人,當然是蔣介石拉攏的對象了。

所以,蔣介石極力的討好馮玉祥,和馮玉祥結拜為了兄弟,馮玉祥年長,就成了蔣介石的大哥。

他們好的時候,穿一條褲子,不好的時候,兵戎相向,哭爹喊娘。

蔣介石和李宗仁的結拜兄弟也是如此,他看到李宗仁的桂系軍,如此的強悍。竟然能把孫傳芳的軍隊給打敗,所以,他有了拉攏李宗仁的心。

儘管當時李宗仁的軍隊,僅僅只有二十萬人馬,但是,蔣介石沒有了他的支持,北伐也是難以成功的。

因為利益所趨,所以,他們走在了一起。也會因為利益分配不均,他們分道揚鑣。

不久之後,北伐戰爭勝利了,他們幾個兄弟之間就開始撕逼了。這時候大家開始分享勝利的果實,劃分地盤了。

本來北伐戰爭打響的時候,蔣介石給馮玉祥的承諾是,待北伐戰爭勝利之後,把京津地區給馮玉祥。

我們都知道,馮玉祥的勢力一直都是在西北,但是,西北是很窮的。馮玉祥想要在西北養活如此龐大的軍隊,是一份十分困難的事情。

當他聽到蔣介石承諾給他京津的時候,他高興的不得了。北伐戰爭的時候,十分的賣力的正是馮玉祥。

畢竟京津是當時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得到這裡他養兵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可是,到了北伐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怕馮玉祥佔領了京津之後,風頭會超過自己。所以,他反悔了。

然後,蔣介石就悄悄的把京津地區給了閻錫山。

本來閻錫山和馮玉祥也是結拜兄弟,這麼一來,蔣介石就挑撥了馮玉祥和閻錫山的關係,讓他們互相猜疑,自相殘殺。

不得不說蔣介石用的這一招,十分的奏效。閻錫山和馮玉祥真的到了動刀動槍的地步,他們打過一次仗,兩個人之間鬧的很不愉快。不過,後來他們都回味過蔣介石的用意來了。

於是,他們又團結起來,閻錫山主動向馮玉祥認錯,誓死要給蔣介石幹到底。此刻,蔣介石又成了他們的敵人。

整個北伐的期間,蔣介石一直在想辦法壯大自己的隊伍。

所以,這就會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到了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兵戎相向了。

歷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戰,就是蔣介石和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之間打響了。很可笑的是,這些人都是結拜兄弟。

這時候他們把當年拜把子時候,喊的有難同當有利同享都給拋到腦後了。

最終我們都知道中原大戰,因為東北軍張學良的加入,他幫助蔣介石打敗了馮玉祥、李宗仁和閻錫山,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所以,說到結拜兄弟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兵戎相向的人,我就想到了蔣介石。


漢史趣聞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

這一拜,保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壯我情懷。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真正的結義兄弟,貴在精而不在多,可同患難亦可同富貴。而洪秀全和他的結義兄弟們卻沒能同富貴。

太平天國領導層,有東、西、南、北、翼五王(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加上天王洪秀全,共是結義六兄弟。

在攻克南京之前已經犧牲了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後來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意圖奪權,北王韋昌輝在洪秀全暗示下殺了楊秀清並屠殺相關黨羽三萬有餘,翼王石達開不滿韋昌輝殺戮,又逼洪秀全殺了韋昌輝。

天京事變之後,異姓兄弟六人只剩下洪石二人。而此時二人早生嫌隙,洪秀全已不相信石達開。之後石達開率兵二十餘萬出走,最後導致了太平天國最終的覆滅。


凌雲流水


無情無義柴鄭趙。


恆城傢俬


有的,比如近代蔣介石就跟結拜兄弟李宗仁反目成仇,遠的話劉邦項羽也是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瘸哥說史


項羽和劉邦

蔣介石與馮玉祥、張學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