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向孫權推薦了龐統,如若龐統加入孫權集團會改變三分天下的局勢嗎?

長安驛站


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假如龐統加入江東集團,是改變不了三分天下之勢!

第一、一個團體或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國家的走向與最高領導人的才智,謀略,方向有極大的關係。

第二:在赤壁之戰後,周瑜新亡,劉備己有荊州江南四郡落腳之地,三國鼎立之勢己具雛形,劉備一直以恢復漢室為已任,意圖統一全國,奈何起步晚,資源少,兵弱將寡,即使把時間往後再延續到劉備己取益州,也難以施展,原因:

A,益州本土人士未必誠服劉備集團,這樣會牽扯劉備精力,對劉備統一全 國的戰略會有阻礙,後來也證實這一點。

B,謀士法正與劉備意趣相投,節奏合拍,怎奈早逝,還有後來的龐統。諸葛亮戰略與劉備一致,但穩重有餘,氣度不足,在用人,攻城略地方面過於謹慎。

C,武將方面除了傳說五虎上將外,其它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寥寥無幾。

D,根據地方面:荊州五分四裂,江夏孫權所佔,北部南陽、樊城歸魏。劉備就擁有了荊州的南郡以及江南四郡也是四面受敵,資源瓜分殆盡,所剩無幾,益州號稱天府之國,實際遠不如江東,更別說與魏國的青,冀,幽……等州相比。

所以蜀漢集團保持後來的現狀已非常不易了!

第三、江東孫權方面:早在龐統之前,魯肅已向孫權進言,從魯肅版的《隆中對》看:

肅見權,權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從中可以看出,孫權沒有象劉備那樣的偉大目標,孫權而與魯肅一樣的想法,能瓜分荊州部份領土,作為戰略緩衝區,,能保住祖宗基業已不錯了!

再看一看龐統

A龐統對荊州的地位與諸葛亮相反,不贊成為四分五裂的荊州爭得頭破血流,荊州是一個是非之地,有點與魯肅合拍。另外贊成沿長江一線發展,或向北擴張,甚至取西川,這點未心可行。

B,龐統稱"鳳雛",這一稱號是他叔叔封的,從後來他的發展經歷看,有些言過其實。即使他加入江東集團,未必能左右孫權。

C,何況江東豪士族張昭之流會阻擊,對孫堅之死和孫策之亡,都是江東本土豪強對孫氏的抗爭。

而就實際資源來講,孫權統一全國的條件比劉備好:兵強馬壯,戰將無數,人口物資,地理位置……可是最高統治者及主要謀臣只想守土之志!

第四、北方曹魏方面:

A,曹操及其繼任者雄才大略,挾天子而令諸侯,佔盡天時。

B,疆土廣闊,物資豐富,人才濟濟。

C,也有難言之隱:以荀彧為首豪強士族幫助曹氏,但更擁護漢天子,要知道荀彧是曹操的張良啊!還有關隴集團司馬氏與曹家貌合神離。

D,雖然北方大部份已平定,近在咫尺的遼東烏恆柔然也是肘腋之患,讓曹魏心煩。何況還有一個天天喊叫恢復漢室、時刻要北伐的劉備集團。

如此看來,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曹魏集團也很難吞併吳蜀。

所以就當時局勢、各集團高層的狀態、戰略等方面看,假如龐統加入江東,也不會改變三國鼎立局勢。







狐羊樹


首先,歷史大勢和方向不是任何個人可以改變的,只能說利用個人能力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三國鼎立之勢有歷史的必然性,不會隨意被改變,從東漢末年的大亂到三國時期的相對穩定,是社會和百姓的覺醒和願望。其次,龐統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才,相當於目前的傑出智囊,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無論他在哪個陣營都會起到助推劑的作用。


軒軒猿劍


天意莫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