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有“好玉不做旧,做旧非好玉”的说法,这个您是怎么理解?

玩古赏今


好玉不做旧--这是市场去论的,好玉比一般古玉价还要高,和田白玉过万还是按克论价,一件一般民间古玉同样是白玉过万已到藏级了,这亏本的买卖没人去做的…当然,有人会拿好玉做旧,那也是市场去决定的,据蚌埠一个高仿高古玉高手给记者透露,他曾为一家博物馆仿一件汉代什么的高古玉,称专家也分辨不了真假,仿品的具体用途不清楚,说明只要有黑市场或许会有人去冒险的,但这个市场不会大,风险却是巨大的…这里要倒转一个思维就是古玉未必都是用好玉

做旧非好玉--同样有市场因素,但现在有的并非好玉,也不必做旧,经治玉大师制作肖色肖形艺术玉雕,化腐朽为神奇,也得天价的,如前些年玉雕大师制作的《风雪夜归人》,百元玉料雕出售价360万的玉牌…所以只要是玉,是名玉,即使品相不好亦可珍视…做旧非好玉应还有非好玉未必要做旧…





謝亞鐵


古玉鉴定有“好玉不做旧,做旧非好玉”的说法,相当正确。

去看一些馆藏还有一些出土的玉器,玉器自身去除一些附着物后都是干干净净,玉质好的呈现出温润的宝光。古玉或多或少都带有沁色,玉质好且出土地为干坑,有的几乎就没有沁色。就算沁色较重的玉器,也是色由浓到淡,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也不是像做旧的玉器,色不正而浮,油腻腻的。





玉器做旧无非就是为了获更多的利,好的玉器自古至今,价格也不菲,谁还能拿去再做旧。





玉器的做旧,还得从宋代说起。宋代由于经济繁荣,政治安定,贸易兴隆,金石学的兴起,带动了玉器文化的兴盛,宫廷和民间用玉都呈现出一个高峰,宫廷玉器在民间还设有(玉院)。文人雅士,赏玉,玩玉,藏玉风盛,因此带动民间作坊开始制作仿古玉器。好的玉器自身就有好的皮色,被玉工设计成巧雕作品,有宋玉红的说法。

明末戏曲家,收藏家高濂《遵生八笺.燕闻清赏.论古玉器》对古玉做旧议论的比较详细:“吴中工巧,模拟汉宋螭玦钩环,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从这段话就能看出,明末做仿古玉用的玉料都很差。

说到这,还有这样一段故事。乾隆帝御制文《玉杯记》记录了苏州名工姚宗仁祖父的“染玉法”及其感慨之言。原文的前段意思是这样的,宫廷旧藏有一只白玉双童耳杯,乾隆拿到手上抚摩,措手不滑,表面上浮着一层像干了的稠粥一样的东西,并不是从玉肌内生出的,不似汉代器物,便疑窦萌生,犹豫不定。便命内廷玉工姚宗仁来鉴定,他“嘻”地笑出声来说是他祖父制作的,因世世代代磨玉,所以它能识别出来。

民国以前,凡是人为烤、煮、染上去的颜色,我们都称为老提油。凡是老提油的玉器,现在见到的玉质都不好。

70年代后期,港台经济繁荣,刮起古玉收藏之风,刺激大陆制玉业不失时机地参与制造伪古玉的行列。用一些带石皮,杂色,石质较软的低档玉料,还有一些石英类材质,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使用化学药剂,烧染玉器做仿古玉器而获利。直到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玉器做旧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大家就要慧眼识真,去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玉。


大河话珠玉


玉器做旧,应该是始于宋代。当时士人崇古,仿古之风甚盛,铜器有仿,玉器也有仿。只是宋代仿古玉现存世量不多,也难鉴定为宋仿古,故无法推测当时用什么样的玉料仿古。按理说,为了仿古玉之沧桑感,大概没必要用上好白玉去仿,反而一般差点的料可能更类似古玉。这与现在的以次充好,减低仿制成本,有本质上的区别。

做旧技术到了明清可能已近成熟。所谓老提油,多是这一阶段的产品。存世量多,玉质有好有差,但基本上都是和田玉,只是青灰玉色的老提油多些。藏品中一件明代仿唐的玉骆驼,就是上好的和田白玉老提油。乾隆皇帝好古,宫里做了不少仿古玉器,都是上等料。不少仍存故宫。国际市场上也偶见有“乾隆倣古”四字刻款的乾隆玉器,这些官制仿古器,有的只是器型仿,但也有刻意做沁或巧色仿。上个月纽约佳士得拍品中就有不至一件。

清末民初以来,玉器仿古日盛,谋利成了主要目的,成本低,利润空间就更大,所谓“好玉不做旧,做旧非好玉”,应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现在的高古玉市场行情远不如和田玉料市场,好的料没有必要做旧来谋利。所以现仿高古玉赝品,应该不会用好料。


卓然堂


每个人不论买新玉还是老玉,标准都不同,我的标准是料好,工好,器型好,满足这三点就可以入手;老玉更讲究这三点标准。

如果是新玉,可能料子的好坏是主要标准。前面,一块和田籽料的“一夜成佛”当时淘宝上卖原石的价格才12500。经过玉雕大师的鬼斧神工,拍卖出了62万的高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

说这么多,我的意思就是好玉,不需要做旧就能卖出高价,做旧了就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现在做旧的手法越来越高超,用新玉做旧,懂玉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懂玉的,你做旧了喊高价,也没几个傻子敢下手(现在这个世道,生存下来的没几个傻子,一句话,钱难赚)。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狼0925


好玉不做旧,做旧非好玉。这说法我赞同。

一块好的玉石,不管从它的色,种,水,还是它的质感等。它都是一个值得收藏的的佳品。根本没有必要再做旧。

一块不上当次的玉石,它给人感觉就是色差,种低级,水浊而厌,质差无足取。这样的玉经过不法分子的做旧,挠乱市场,混涍真伪,使收藏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万分可恶。

一切做旧的行为都是应该受到惩罚的!!!


LZF080513












大观堂


同意您的说法。这主要是成本决定的。好的玉料动辙过万,再加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没有哪位仿者跟自己过不去,赔本赚吆喝。

但是近一年仿品又有改进,不再釆用俄料.青海料,而是采用一些质量偏差顏色发暗的和田籽料。增加了识别仿品的难度。万变不离其中,还是坚持把握住古玉的质.型.工.浸,从细从严一项不符坚决不取,留住自已的血汗钱。


爱玉者说


好玉本身价就高,


天涯过客ZJ



竹下听风1


黄玉"令"牌!明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