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最近的影視劇誰最火,《安家》會許當仁不讓,有例為證:《人民日報》兩度發聲,第一次有些批評的意味,稱其為懸浮劇,拍一行毀一行。時隔不久,再一次發聲稱“這部劇從一個特定視角打開生活橫切面,讓每個人能看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提出的問題有著一定價值。”

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3月8日文

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3月16日文

相比第一次的批評意味,第二次評論溫和許多,也很是中肯,承認了劇裡反映問題的價值。

安家在進入高潮之後,得到了觀眾與主流媒體的關注與認可,其實現了華麗轉身。

我認為這種逆襲在三個方面做得比較對位: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故事情節的反轉處理與人間溫情傳遞。

人物塑造細膩立體,形象生動

劇中很多人物不能單純用好和壞來形容,人物刻畫得比較豐滿立體。

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無情戰神

好人不是一直好:兩個主角都是正面形象,但徐姑姑的不完美之處在於隨緣,用他同學秦律師的話就是“有些優柔寡斷”,遭前妻背叛,還一味妥協,在工作上也是情大於理;女主房似錦一出場並不討喜,為成交不擇手段。隨著劇情進展,徐姑姑“狠心”了起來,找前妻張乘乘要房子;房似錦也融入了靜宜門店,不再是一個只知掙錢的機器了。還有林茂根,大老闆玩小聰明;寧馨可憐小女子卻恩將仇報。

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一味忍讓

壞人亦有可愛之處:潘貴雲對房似錦百般壓榨不擇手段,看得人牙根直癢,但其身上揹負著整個家庭的重擔,為了家族、為了後代,她厚此薄彼,亦屬可憐。老謝妻子脾性不好,好動手,還大鬧老公單位,但在兒子感召下,還是同意賣房救人,其對於老公的理解與支持與前期的蠻橫無理形成差別,令人肅然起敬。

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大鬧門店

故事情節貼近生活,展現人間百態

職場人的辛酸:在房產中介行業,在靜宜門店裡,人們總是可以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翟雲宵公報私仇、空似錦空降、雙店長鬥法、小樓的主動投靠、王子健擦馬桶、985被放鴿子,一個個都那麼平常,又那麼親切。

原生家庭的痛楚:徐姑姑本是一個公子哥,卻在15歲那年母親離世而怨恨父親,選擇了父親最不喜歡的中介行業謀生;房似錦揹負家庭的魔咒,自覺沒有資格享受生活;小樓因母親好賭而省衣節食;老油條家有悍妻,在外“喝酒搓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楚。

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大鬧合租房

孩子教育的無奈:宮蓓蓓當著公婆面教訓兒子,兩代人教育理念的差別無法逾越,每個為人父母者或許都有類似的經歷,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家庭,孩子需要老人幫忙來帶,其中的碰撞多麼切膚與真實。

金錢對人性的考驗:福布斯富豪榜上的飼料大王價值幾億的洋房都買了,卻要跳房似錦的單;江奶奶兩個外甥為了多撈點繼承,百般阻撓洋房成交;寧馨為省幾萬元中介費將孩子小姨拉黑;潘貴雲將為老人看病的錢拿去給兒子裝修。

傳遞溫情,倡導社會正能量

和諧團隊創造價值。房似錦是帶著任務來到靜宜門店的,上任伊始也是百般挑剔,一心想改變門店的風格,但融入一段時間後,她卻被策反了,面對翟雲宵的逼迫,她選擇了對知遇恩人的背叛。因為她想要過“輕鬆快樂的生活”,這既是其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是職場理想的工作狀態。

讓人民日報兩度評論的《安家》是如何實現反轉的

和諧團隊

原諒他人即是放過自己。從劇透中可以看出,房似錦最終原諒了潘貴雲,徐姑姑也與生父化解了仇恨,沒有什麼仇恨值得永遠銘記,相逢一笑泯恩仇,原諒他人即是放過自己。

天道倫回善惡有報。

翟雲宵最終身敗名裂,林茂根雙倍支付了佣金,小樓喜提豪門千金,或許王子健與朱閃閃也得喜結連裡。

人民日報評論“安家,其實是對生活的經營。”圍繞房子,《安家》講了世間萬象與人生百態,有批判有弘揚,傳遞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主流媒體的評價證明,一部劇不在乎製作多麼精良,陣容如何強大,只有發人思索,散發正能量,就能獲得認可,《安家》的成功逆襲就是一個好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