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遇考試就緊張,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是劉小喜


不得不說,孩子擔心的事情經常出乎我們的意料!

記得我小時候特別害怕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上體育課,因為我體育很差。不會跳繩,三年級跳繩考試0分,跑步全班墊底。直到小學六年級都沒有敢投過籃球,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投不到籃。

第二件事是從三年級開始我每天都在焦慮,到底是什麼事情讓我焦慮呢?說出來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我害怕上課叫“起立”。因為我整個小學都是班長,每節課都需要叫“起立”。這件事困擾了我好幾年的時間。

改變心理需要一個契機,我在上初一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打開了心結:某一天我看到一個比我更小個子的同班同學在投籃球,我見沒有其他人在場,所以試著去投了一下,結果發現我原來可以投,甚至還可以投三分。真的不可思議!


您的孩子目前可能有一個心結:ta認為自己沒法考好!就像我竟然害怕叫“起立”一樣。

怎麼辦呢?孩子肯定很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比如老師,家長。你需要去找出關鍵人物,然後幫助孩子調節內心。


如果是你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那麼你就得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提成績,不要經常提一些成績好的同學。我記得有好多學生跟我講過:自己最討厭的事情就是父母經常說別人成績好!這種無形的壓力讓很多孩子受不了!

接受孩子的成績,你會發現孩子可能自己會轉變。

如果真如您所說,孩子平時成績很好。那麼你可以在跟孩子互動時多一些幽默感,特別是對學習。你的孩子缺少的是自信和勇氣,ta需要大人支持和鼓勵。

比如我的孩子也欠缺自信,就像我小時候一樣。如果孩子跟我說她做得不好,我會拿自己開涮,告訴她我小時候做得不好的事情。一旦我這麼說了,孩子就會放鬆,她會活得勇氣,重新出發。

不要想著解決這個問題,試著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給孩子一些勇氣。如果在你心中孩子是天使,那麼你就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相處之道了!祝福你!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近日,我接待了一位家長,一進門,這位媽媽就愁容滿面的說:“老師,你快幫我想想辦法吧。” 一問原因,原來這位媽媽被自家孩子的學習狀況給愁住了。每天媽媽都問“你學的都會了嗎?”孩子則信心滿滿的說“都會了”,可是一到考試就到處是錯。孩子學習也挺認真的,不是那種撒謊胡說的孩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種困惑。其實,孩子並不是單純緊張導致考試成績不好,她口中的“會”也並不是真正的理解了知識。換句話說,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才叫做真正的“會”。很多時候,孩子都覺得我知道這件事情就叫會了。這其實是對自己、對所學的知識缺乏一個全面、正確的瞭解,是盲目樂觀和自信。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理解層次比較淺

很多孩子學完一個新知識之後,對知識的理解處於一個比較淺的層面,沒有一個更深入的思考。我們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很多家長和同學對這句話不理解,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才是好學生啊!其實能提出問題,是對這個知識的內涵作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老師講了2和-2的絕對值都是2。

  • 甲同學說我記住了,我會了。
  • 乙同學經過思考提出問題,為什麼這兩個數的絕對值一樣呢?探討其原理。
  • 丙同學進一步思考提出問題,還有絕對值一樣的數嗎?探討其知識的延伸。
  • 丁同學深入探討,提出問題,符合什麼特點的兩個數絕對值相等呢?這個問題就直指核心,由特殊到一般探索出根本的規律。

這四位同學的最終學習效果一目瞭然。甲同學所說的“我會了”,其實只是知道了這麼一件事情,沒有真正挖掘知識的內涵和規律,那麼在考試的時候一遇到變式、靈活的題目,自然就漏洞百出了。

【建議】如果對知識的理解一直處於表面化,自然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在學習時,多問為什麼,多想一想原理和方法。有這樣一句話,“不是沒有答案,而是找不出問題”。

二、記憶層次比較淺

知識的學習最終都是落實到記憶在腦海裡。就像拾麥穗兒,拾的速度再快,拾的數量再多,最終沒能裝到袋子裡,都漏掉了,那也是顆粒無收。

記憶是一樣的道理。 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習的知識比較淺,學習的內容也比較少,所以不用專門拿出很多的時間去記憶。但是到了中學階段,隨著學習內容和深度的加強,需要記憶的知識和方法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及時改變學習方法和記憶習慣,很多孩子們認為記住的東西,其實只是隻言片語。

有研究表明,如果學過的知識不及時複習,一小時後就只剩下1/3,一天後只剩下1/4,而一週後就只剩1/5了。

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問他會嗎?他說會,但是讓他真正複述的時候,卻斷斷續續,丟三落四。

【建議】要培養孩子必須記憶的意識;形成良好的記憶習慣;制定科學的記憶方法。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只是停留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層面。 但考試的特點是對知識靈活考察、變式考察、綜合考察,所以老師會總結很多二級結論,常見基本圖形,常用方法,解題思路,這些都是需要著重記憶的。


三、複習層次比較淺

大家都知道複習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複習呢?不同的同學,複習的效果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有些同學複習就是對每節課的單個知識點機械記憶一遍。做過的題目,逐個再看一遍就算複習好了。知識之間不溝通,不對比,不連貫。就像一盤散沙倒在一個漏網裡,沒有漏掉的是幸運,即便有幸在網裡的,該到用時,也不知道要到哪個角落裡去找到它。

所以當你問這樣的學生“你會嗎”,他也說“我會”,但這種“會”一定是似是而非、漏洞百出的。

真正有效的複習是對一階段以來的知識做聯繫和溝通,就像很多老師都教給學生的知識樹或者思維導圖。既要對整章知識有一個宏觀的全局把握,又要對細節的每個知識點有全面的瞭解。 每個知識點會從哪幾個角度出題,側重考查哪個方面;某幾個知識點又可以怎樣聯繫起來出題;這樣深入複習,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建議】複習不是簡單的回顧和記憶,而是把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重新有條理的進行梳理,動腦筋把它們分門別類的歸納起來。 而且還要認真思考相近知識點的區別,不同知識點的聯繫,不斷歸納、總結、反思,才能使知識網絡逐漸立體、清晰的展現在腦海裡。



四、思維層次比較淺

在課堂講課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問題問出來以後,有一些中等學生立刻舉手回答問題,而那些學習比較出色的學生卻依然在思考。並不是後者思考速度慢或者沒有想出來,而是後者可能思考的更深入、更全面。

考試的時候,有些同學可能認為某次試題很簡單,我都會,出來成績卻很差。真實情況是問題可能其實並不簡單,只是他沒有想到更難的情況。

比如,分類討論的是數學考試中的必考的思想方法。一位同學只做出其中一種情況,就歡欣雀躍,認為我都會。但出了考場和同學一對答案,發現還有第二種情況,甚至第三種情況。這種“會”就是思維單一,不會對比分析,沒有全局意識,浮於問題表面的表現。

【建議】要培養孩子全面深刻思考問題的習慣。碰到問題多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還有沒有別的方法?習題做完之後要學會及時總結,分析和反思。題目之間有什麼樣的異同點,還可以做哪些變式?只有不斷的積累,才會使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知識的瞭解越來越全面,對思維的培養越來越深入。


五、心理因素導致考試失敗

考試過於緊張,患得患失,一緊張腦子就一片空白,心理素質比較差。

專家研究表明 ,人在緊張的時候身體會分泌一種叫皮質醇的激素,這種激素會損害人的記憶信息。即便準備充分,一緊張知識就全忘了 學生考試時,當一個題目卡殼之後,心理一下子緊張起來,知識、思路、方法全忘了。想的不是題目還有什麼解決方法、解題思路,反而是我做不出來怎麼辦? 這次考試考砸了怎麼辦?我的名次下降了怎麼辦?我考不上了怎麼辦?越想越緊張,越緊張就越做不出題來。

但是回到家,在一個相對比較寬鬆平穩的環境裡,知識也都想起來了,思維也靈活了,題目自然就做出來了。


【建議】這樣的孩子要加強心理的訓練,平時在家裡就要訓練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定量的題目。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要培養孩子“每逢大事有靜氣”的氣質。

總之,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既有心理的因素,也有平時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知識是否掌握紮實牢固的因素,家長要仔細觀察,抓住問題的實質,幫助孩子有效地制定策略去解決問題。


師者馥仁心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解析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張海迪

從小到大,我們將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

我們在與這些困難作鬥爭的同時,不免會產生畏難心理!

畏難心理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們不必過於焦慮,但也不能任其“潛滋暗長”,唯有儘早攻克它,方能取得長足地進步與發展!

對於一名學生而言,畏難心理主要體現在考試上,有人畏懼數學考試,“談數色變”;有人畏懼英語考試,“談英色變”;還有人畏懼語文考試,“談語色變”……

對於孩子害怕考試這一現象,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克服這一困難呢?

穆老師認為,我們首先要弄清孩子產生畏懼心理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否則是隔靴搔癢,事倍功半。

孩子為什麼害怕考試呢?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

💞【1】心理壓力大,害怕考不好

孩子為什麼會害怕考試呢?我想,最大原因是害怕考不好,因為考不好的背後,將意味著很多……

來自老師的“鞭策”……

來自家長的“責怪”……

來自同學的“比較”……

如此種種,孩子自然會有心理壓力。倘若孩子比較內向,家長平時又缺乏與孩子及時有效溝通,孩子在壓力的“壓迫下”會越陷越深。


💞【2】認為自己沒有準備好

我們經常聽到“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句話,對於考試而言,也是如此。

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吸收快,效率高;而有的孩子則吸收慢,效率低。

面對考試,效率高的孩子一兩天準備就夠了,而效率低的孩子,可能需要延長一兩天,奈何考試不等人,效率低的孩子自然會有壓迫感,感覺自己還沒有複習好,由此會產生畏難心理、恐懼心裡,考場發揮也就可想而知了。

💞【3】害怕平時的努力付之一炬

孩子平時很努力,渴望在考試中一展風采,並取得較大的進步。 但到了考場,又心生質疑,懷疑自己的能力,對於考試,是充滿了恐懼的未知……

💞【4】父母期望值高,給孩子造成負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考試中能取得好成績!


父母們不僅渴望,而且還付出了實際行動,各種輔導班,各種學習資料,各種營養餐,可以說只要是對孩子學習有幫助的,都想嘗試一下……

殊不知,無形中給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孩子也想學好,但實際情況是複雜的,孩子可能並沒有父母想象中的那麼好。

父母的焦慮,父母的每一個眼神與舉止,孩子都會看在眼中,記在心上,長此以往,孩子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影響孩子成績的進步,適得其反。

關於孩子害怕考試的原因還有很多,穆老師就不再一一舉例啦!接下來,我們來解決問題。

我們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害怕考試的心理呢?穆老師給出如下建議:

🎁【1】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與鼓勵,考不好不去責罵孩子,不給孩子心理壓力。


🎁【2】每次考試後,要幫助孩子分析本次考試的進步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總盯著錯點不放!

🎁【3】平時多與孩子溝通,帶孩子出去轉轉,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4】告訴孩子,我們要有承擔壓力的能力,克服壓力的勇氣,為將來走上社會打下紮實的抗壓能力基礎。

風箏無風不飛,球無壓力不起,作為學生,如果沒有壓力,也很難提高成績!

🎁【5】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信心,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拋頭露面”的學校活動,讓孩子脫離“自卑心理”,走向強大……

我國著名作家張海迪,可謂是身殘志堅的典範,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然後,她並不屈服命運的壓打,憑藉頑強毅力,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知識,斬獲無數榮譽與成就。

她曾經說過這樣這一句:“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同學們,你們現在的這點困難同前輩張海迪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


🎀 如果你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對面臨的障礙,困難產生焦慮,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大部分,我們之所以緊張不是考試這個事兒,而是對於考試我們的想法讓人緊張。假如家長,老師對考試的反覆強調重視,那麼孩子自然就感覺如臨大敵,家長是坐鎮的指揮官,孩子就是拼命廝殺的小兵,她知道打戰的辛苦,更怕打完失敗的懲罰。所以,她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一,家長看法應該改變,應該把考試看成檢驗孩子學習的機會,允許試錯,更允許她有改正的機會。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二,告訴孩子,都要考試了,就不用再去想還有什麼知識沒複習完,因為平時都沒搞懂,現在再去解決,肯定無解,還讓自己更緊張。

三,家長自己要有承受能力,孩子考不好,千萬不要給他臉色看,不要說:只要你成績好,我什麼都不需要你做。

四,評價一個孩子應該是多方面的,ta成績不好,你不能就覺得ta什麼都不好。家長自己要不斷學習,要提高認知,才能發現孩子在動手能力,與人溝通交流,藝術方面的才能。不會簡單評價孩子。

總之,家長和孩子正確對待大考這個事兒。考不好,天不會塌,你父母還是一樣愛你。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不要為一次失敗就去摧毀一個人的進取心。


合奏就好聽


是不是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太大?或者孩子對自己要求高?

首先,考試是對學習成果的檢查。就算孩子的知識很紮實,也可能因為緊張的心裡而發揮失常。那麼就需要,也只能是由家長來做孩子的心理工作。

現在初中開始就有月考了,也是想讓孩子熟悉“戰場”,百戰沙場,就不會膽怯了,也就不存在考前焦慮。

不要給孩子負擔,不要說考的不好怎麼怎麼樣,長時間考前焦慮怕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passion高中物理


可以約心理諮詢師做考前減壓~找到引發焦慮的原點 情緒點脫敏 壓力免疫接種~音樂中高考減壓效果不錯…




知心音樂心理


首先感謝你的推薦😊,我覺得孩子遇到考試就會緊張,這主要取決於孩子的這種考試心態不是很好。之所以在考試之前會感覺緊張,是因為學生沒有覺得自身沒有掌握好相關的知識。換句話說,就是啊,其對知識的掌握度不夠好,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受到的期望值比較高,她害怕自己達不到所期望的這種分數,所以才會感覺到很緊張,我個人覺得孩子應該調節它自身的這種心態,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要,當然要儘自己最大力!順其自然,也不是你緊張就能改變啥,放平心態,好好考!


教育學課堂


這是因為孩子太在乎結果了。

這跟父母平常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父母在平常的教育中,不是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的收穫,而是更看重孩子的成績,導致孩子對於成績的過度重視,所以一考試就怕考不好。

父母應該在日常教育中,鼓勵孩子學習,關心孩子學習獲得的了樂趣,淡化成績結果,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放鬆心情,享受考試的過程。


神通奶爸


不要給孩子壓力 可以嘗試偶爾和孩子一起學習


金輝528


我覺得這是因為孩子過於焦慮,太在意結果了。孩子還不能正確保持適度緊張,壓力太大,弦繃得太緊了,反而給斷了。要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分析孩子過於看重成績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家長方面,有沒有對孩子要求過高,期望值太大?在當下的中國,我覺得幾乎找不到不在意孩子成績的家長吧?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大家衡量孩子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成績。家長們有意無意中也在比較,誰家的孩子成績好,就是值得驕傲或炫耀的事情,孩子成績差好像也矮人一頭一樣。家長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言行,有沒有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攀比過,比如有沒有說過“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你的成績怎麼就上不去呢”這類的話?這些看似無意中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或者有沒有給孩子要求期末要考多少名,平時孩子考得不好了是不是訓斥孩子,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特別在意成績,他越是想證明自己,就越緊張,情緒過於焦慮,自然就會影響發揮。

老師方面,有沒有給孩子施加壓力?我們都知道各個學校都很看重期末考試成績,它有時會涉及到班級之間的比較,當然也會和老師們的考核掛鉤,老師自然希望學生們都考得好一些。尤其是題主的孩子平時成績比較好,老師可能對他寄予厚望,可他一次考不好就覺得辜負了老師的期望,他就越發想證明給老師看,而結果越發不理想,然後往往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家長應該和老師溝通一下,請老師注意一下激勵孩子的方式。

孩子方面,有沒有太過於爭強好勝?有些孩子真的是特別要強,見不得自己不如別人,甚至都能達到一種病態的地步。我以前有個學生就是這樣,從小很優秀,老師家長都寵著,到了高中,高手如雲,一時之間不太突出了,就受不了了,心理很壓抑,總想考過某個人,可就是考不過人家,於是竟然做出了不理智的舉動,趁人不注意,把對方的筆記本、錯題本、一些書都偷偷扔了。後來家長老師做了好多工作,直到高二才正常了。不知道題主的孩子是否對他自己要求也很高,心高氣傲的孩子往往不甘落後,急於顯示自我,可往往又事與願違。

我覺得家長應該重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首先,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幫助孩子樹立合理的目標,這個目標和要求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實際;其次,多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觀念,即怎麼正確對待考試,告訴孩子考試只是檢測自己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通過考試主要是查漏補缺,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太在意成績變化,而是要通過成績的變化來及時調整學習重點和策略。再次,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舒緩壓力,比如每天都要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一定能考好。有煩惱了通過交流、寫日記、運動等方式來宣洩,考試時主要做題順序或方法等。最後,還有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告訴孩子失敗是人生常態,面對失敗要做的是怎麼避免再次失敗,而不是隻知道擔心焦慮,卻不去尋找成功的方法。

一次小小的期末考試,尚且過不去,那高考怎麼辦?以後人生中還有無數次大大小小的考試,又該怎麼辦?“寵榮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捲雲舒”,拿出這樣的氣度來,考不好大不了看下次,越是放得開,越能考得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