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遇考试就紧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是刘小喜


不得不说,孩子担心的事情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

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害怕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上体育课,因为我体育很差。不会跳绳,三年级跳绳考试0分,跑步全班垫底。直到小学六年级都没有敢投过篮球,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投不到篮。

第二件事是从三年级开始我每天都在焦虑,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我焦虑呢?说出来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我害怕上课叫“起立”。因为我整个小学都是班长,每节课都需要叫“起立”。这件事困扰了我好几年的时间。

改变心理需要一个契机,我在上初一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开了心结:某一天我看到一个比我更小个子的同班同学在投篮球,我见没有其他人在场,所以试着去投了一下,结果发现我原来可以投,甚至还可以投三分。真的不可思议!


您的孩子目前可能有一个心结:ta认为自己没法考好!就像我竟然害怕叫“起立”一样。

怎么办呢?孩子肯定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比如老师,家长。你需要去找出关键人物,然后帮助孩子调节内心。


如果是你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那么你就得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提成绩,不要经常提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我记得有好多学生跟我讲过:自己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父母经常说别人成绩好!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很多孩子受不了!

接受孩子的成绩,你会发现孩子可能自己会转变。

如果真如您所说,孩子平时成绩很好。那么你可以在跟孩子互动时多一些幽默感,特别是对学习。你的孩子缺少的是自信和勇气,ta需要大人支持和鼓励。

比如我的孩子也欠缺自信,就像我小时候一样。如果孩子跟我说她做得不好,我会拿自己开涮,告诉她我小时候做得不好的事情。一旦我这么说了,孩子就会放松,她会活得勇气,重新出发。

不要想着解决这个问题,试着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一些勇气。如果在你心中孩子是天使,那么你就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了!祝福你!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近日,我接待了一位家长,一进门,这位妈妈就愁容满面的说:“老师,你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一问原因,原来这位妈妈被自家孩子的学习状况给愁住了。每天妈妈都问“你学的都会了吗?”孩子则信心满满的说“都会了”,可是一到考试就到处是错。孩子学习也挺认真的,不是那种撒谎胡说的孩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困惑。其实,孩子并不是单纯紧张导致考试成绩不好,她口中的“会”也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了知识。换句话说,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会”。很多时候,孩子都觉得我知道这件事情就叫会了。这其实是对自己、对所学的知识缺乏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是盲目乐观和自信。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理解层次比较浅

很多孩子学完一个新知识之后,对知识的理解处于一个比较浅的层面,没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在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很多家长和同学对这句话不理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才是好学生啊!其实能提出问题,是对这个知识的内涵作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老师讲了2和-2的绝对值都是2。

  • 甲同学说我记住了,我会了。
  • 乙同学经过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一样呢?探讨其原理。
  • 丙同学进一步思考提出问题,还有绝对值一样的数吗?探讨其知识的延伸。
  • 丁同学深入探讨,提出问题,符合什么特点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呢?这个问题就直指核心,由特殊到一般探索出根本的规律。

这四位同学的最终学习效果一目了然。甲同学所说的“我会了”,其实只是知道了这么一件事情,没有真正挖掘知识的内涵和规律,那么在考试的时候一遇到变式、灵活的题目,自然就漏洞百出了。

【建议】如果对知识的理解一直处于表面化,自然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在学习时,多问为什么,多想一想原理和方法。有这样一句话,“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找不出问题”。

二、记忆层次比较浅

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落实到记忆在脑海里。就像拾麦穗儿,拾的速度再快,拾的数量再多,最终没能装到袋子里,都漏掉了,那也是颗粒无收。

记忆是一样的道理。 在小学阶段,因为学习的知识比较浅,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少,所以不用专门拿出很多的时间去记忆。但是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习内容和深度的加强,需要记忆的知识和方法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学习方法和记忆习惯,很多孩子们认为记住的东西,其实只是只言片语。

有研究表明,如果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复习,一小时后就只剩下1/3,一天后只剩下1/4,而一周后就只剩1/5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问他会吗?他说会,但是让他真正复述的时候,却断断续续,丢三落四。

【建议】要培养孩子必须记忆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制定科学的记忆方法。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只是停留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层面。 但考试的特点是对知识灵活考察、变式考察、综合考察,所以老师会总结很多二级结论,常见基本图形,常用方法,解题思路,这些都是需要着重记忆的。


三、复习层次比较浅

大家都知道复习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复习呢?不同的同学,复习的效果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有些同学复习就是对每节课的单个知识点机械记忆一遍。做过的题目,逐个再看一遍就算复习好了。知识之间不沟通,不对比,不连贯。就像一盘散沙倒在一个漏网里,没有漏掉的是幸运,即便有幸在网里的,该到用时,也不知道要到哪个角落里去找到它。

所以当你问这样的学生“你会吗”,他也说“我会”,但这种“会”一定是似是而非、漏洞百出的。

真正有效的复习是对一阶段以来的知识做联系和沟通,就像很多老师都教给学生的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既要对整章知识有一个宏观的全局把握,又要对细节的每个知识点有全面的了解。 每个知识点会从哪几个角度出题,侧重考查哪个方面;某几个知识点又可以怎样联系起来出题;这样深入复习,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建议】复习不是简单的回顾和记忆,而是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重新有条理的进行梳理,动脑筋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 而且还要认真思考相近知识点的区别,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不断归纳、总结、反思,才能使知识网络逐渐立体、清晰的展现在脑海里。



四、思维层次比较浅

在课堂讲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问出来以后,有一些中等学生立刻举手回答问题,而那些学习比较出色的学生却依然在思考。并不是后者思考速度慢或者没有想出来,而是后者可能思考的更深入、更全面。

考试的时候,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某次试题很简单,我都会,出来成绩却很差。真实情况是问题可能其实并不简单,只是他没有想到更难的情况。

比如,分类讨论的是数学考试中的必考的思想方法。一位同学只做出其中一种情况,就欢欣雀跃,认为我都会。但出了考场和同学一对答案,发现还有第二种情况,甚至第三种情况。这种“会”就是思维单一,不会对比分析,没有全局意识,浮于问题表面的表现。

【建议】要培养孩子全面深刻思考问题的习惯。碰到问题多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习题做完之后要学会及时总结,分析和反思。题目之间有什么样的异同点,还可以做哪些变式?只有不断的积累,才会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对思维的培养越来越深入。


五、心理因素导致考试失败

考试过于紧张,患得患失,一紧张脑子就一片空白,心理素质比较差。

专家研究表明 ,人在紧张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这种激素会损害人的记忆信息。即便准备充分,一紧张知识就全忘了 学生考试时,当一个题目卡壳之后,心理一下子紧张起来,知识、思路、方法全忘了。想的不是题目还有什么解决方法、解题思路,反而是我做不出来怎么办? 这次考试考砸了怎么办?我的名次下降了怎么办?我考不上了怎么办?越想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做不出题来。

但是回到家,在一个相对比较宽松平稳的环境里,知识也都想起来了,思维也灵活了,题目自然就做出来了。


【建议】这样的孩子要加强心理的训练,平时在家里就要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定量的题目。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要培养孩子“每逢大事有静气”的气质。

总之,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既有心理的因素,也有平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知识是否掌握扎实牢固的因素,家长要仔细观察,抓住问题的实质,帮助孩子有效地制定策略去解决问题。


师者馥仁心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解析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从小到大,我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

我们在与这些困难作斗争的同时,不免会产生畏难心理!

畏难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但也不能任其“潜滋暗长”,唯有尽早攻克它,方能取得长足地进步与发展!

对于一名学生而言,畏难心理主要体现在考试上,有人畏惧数学考试,“谈数色变”;有人畏惧英语考试,“谈英色变”;还有人畏惧语文考试,“谈语色变”……

对于孩子害怕考试这一现象,我们家长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困难呢?

穆老师认为,我们首先要弄清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否则是隔靴搔痒,事倍功半。

孩子为什么害怕考试呢?穆老师为大家分析如下:

💞【1】心理压力大,害怕考不好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考试呢?我想,最大原因是害怕考不好,因为考不好的背后,将意味着很多……

来自老师的“鞭策”……

来自家长的“责怪”……

来自同学的“比较”……

如此种种,孩子自然会有心理压力。倘若孩子比较内向,家长平时又缺乏与孩子及时有效沟通,孩子在压力的“压迫下”会越陷越深。


💞【2】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

我们经常听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句话,对于考试而言,也是如此。

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吸收快,效率高;而有的孩子则吸收慢,效率低。

面对考试,效率高的孩子一两天准备就够了,而效率低的孩子,可能需要延长一两天,奈何考试不等人,效率低的孩子自然会有压迫感,感觉自己还没有复习好,由此会产生畏难心理、恐惧心里,考场发挥也就可想而知了。

💞【3】害怕平时的努力付之一炬

孩子平时很努力,渴望在考试中一展风采,并取得较大的进步。 但到了考场,又心生质疑,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考试,是充满了恐惧的未知……

💞【4】父母期望值高,给孩子造成负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


父母们不仅渴望,而且还付出了实际行动,各种辅导班,各种学习资料,各种营养餐,可以说只要是对孩子学习有帮助的,都想尝试一下……

殊不知,无形中给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也想学好,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孩子可能并没有父母想象中的那么好。

父母的焦虑,父母的每一个眼神与举止,孩子都会看在眼中,记在心上,长此以往,孩子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孩子成绩的进步,适得其反。

关于孩子害怕考试的原因还有很多,穆老师就不再一一举例啦!接下来,我们来解决问题。

我们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

🎁【1】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鼓励,考不好不去责骂孩子,不给孩子心理压力。


🎁【2】每次考试后,要帮助孩子分析本次考试的进步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总盯着错点不放!

🎁【3】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带孩子出去转转,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4】告诉孩子,我们要有承担压力的能力,克服压力的勇气,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抗压能力基础。

风筝无风不飞,球无压力不起,作为学生,如果没有压力,也很难提高成绩!

🎁【5】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信心,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抛头露面”的学校活动,让孩子脱离“自卑心理”,走向强大……

我国著名作家张海迪,可谓是身残志坚的典范,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然后,她并不屈服命运的压打,凭借顽强毅力,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斩获无数荣誉与成就。

她曾经说过这样这一句:“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这点困难同前辈张海迪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加油!


🎀 如果你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面临的障碍,困难产生焦虑,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大部分,我们之所以紧张不是考试这个事儿,而是对于考试我们的想法让人紧张。假如家长,老师对考试的反复强调重视,那么孩子自然就感觉如临大敌,家长是坐镇的指挥官,孩子就是拼命厮杀的小兵,她知道打战的辛苦,更怕打完失败的惩罚。所以,她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家长看法应该改变,应该把考试看成检验孩子学习的机会,允许试错,更允许她有改正的机会。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二,告诉孩子,都要考试了,就不用再去想还有什么知识没复习完,因为平时都没搞懂,现在再去解决,肯定无解,还让自己更紧张。

三,家长自己要有承受能力,孩子考不好,千万不要给他脸色看,不要说:只要你成绩好,我什么都不需要你做。

四,评价一个孩子应该是多方面的,ta成绩不好,你不能就觉得ta什么都不好。家长自己要不断学习,要提高认知,才能发现孩子在动手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艺术方面的才能。不会简单评价孩子。

总之,家长和孩子正确对待大考这个事儿。考不好,天不会塌,你父母还是一样爱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不要为一次失败就去摧毁一个人的进取心。


合奏就好听


是不是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或者孩子对自己要求高?

首先,考试是对学习成果的检查。就算孩子的知识很扎实,也可能因为紧张的心里而发挥失常。那么就需要,也只能是由家长来做孩子的心理工作。

现在初中开始就有月考了,也是想让孩子熟悉“战场”,百战沙场,就不会胆怯了,也就不存在考前焦虑。

不要给孩子负担,不要说考的不好怎么怎么样,长时间考前焦虑怕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passion高中物理


可以约心理咨询师做考前减压~找到引发焦虑的原点 情绪点脱敏 压力免疫接种~音乐中高考减压效果不错…




知心音乐心理


首先感谢你的推荐😊,我觉得孩子遇到考试就会紧张,这主要取决于孩子的这种考试心态不是很好。之所以在考试之前会感觉紧张,是因为学生没有觉得自身没有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换句话说,就是啊,其对知识的掌握度不够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受到的期望值比较高,她害怕自己达不到所期望的这种分数,所以才会感觉到很紧张,我个人觉得孩子应该调节它自身的这种心态,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要,当然要尽自己最大力!顺其自然,也不是你紧张就能改变啥,放平心态,好好考!


教育学课堂


这是因为孩子太在乎结果了。

这跟父母平常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父母在平常的教育中,不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孩子的收获,而是更看重孩子的成绩,导致孩子对于成绩的过度重视,所以一考试就怕考不好。

父母应该在日常教育中,鼓励孩子学习,关心孩子学习获得的了乐趣,淡化成绩结果,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放松心情,享受考试的过程。


神通奶爸


不要给孩子压力 可以尝试偶尔和孩子一起学习


金辉528


我觉得这是因为孩子过于焦虑,太在意结果了。孩子还不能正确保持适度紧张,压力太大,弦绷得太紧了,反而给断了。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分析孩子过于看重成绩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家长方面,有没有对孩子要求过高,期望值太大?在当下的中国,我觉得几乎找不到不在意孩子成绩的家长吧?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大家衡量孩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成绩。家长们有意无意中也在比较,谁家的孩子成绩好,就是值得骄傲或炫耀的事情,孩子成绩差好像也矮人一头一样。家长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行,有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攀比过,比如有没有说过“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你的成绩怎么就上不去呢”这类的话?这些看似无意中的话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或者有没有给孩子要求期末要考多少名,平时孩子考得不好了是不是训斥孩子,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特别在意成绩,他越是想证明自己,就越紧张,情绪过于焦虑,自然就会影响发挥。

老师方面,有没有给孩子施加压力?我们都知道各个学校都很看重期末考试成绩,它有时会涉及到班级之间的比较,当然也会和老师们的考核挂钩,老师自然希望学生们都考得好一些。尤其是题主的孩子平时成绩比较好,老师可能对他寄予厚望,可他一次考不好就觉得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他就越发想证明给老师看,而结果越发不理想,然后往往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家长应该和老师沟通一下,请老师注意一下激励孩子的方式。

孩子方面,有没有太过于争强好胜?有些孩子真的是特别要强,见不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都能达到一种病态的地步。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从小很优秀,老师家长都宠着,到了高中,高手如云,一时之间不太突出了,就受不了了,心理很压抑,总想考过某个人,可就是考不过人家,于是竟然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趁人不注意,把对方的笔记本、错题本、一些书都偷偷扔了。后来家长老师做了好多工作,直到高二才正常了。不知道题主的孩子是否对他自己要求也很高,心高气傲的孩子往往不甘落后,急于显示自我,可往往又事与愿违。

我觉得家长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首先,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目标,这个目标和要求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其次,多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即怎么正确对待考试,告诉孩子考试只是检测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主要是查漏补缺,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太在意成绩变化,而是要通过成绩的变化来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策略。再次,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舒缓压力,比如每天都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一定能考好。有烦恼了通过交流、写日记、运动等方式来宣泄,考试时主要做题顺序或方法等。最后,还有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告诉孩子失败是人生常态,面对失败要做的是怎么避免再次失败,而不是只知道担心焦虑,却不去寻找成功的方法。

一次小小的期末考试,尚且过不去,那高考怎么办?以后人生中还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又该怎么办?“宠荣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拿出这样的气度来,考不好大不了看下次,越是放得开,越能考得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