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汉末农民起义?

军豪君951


汉未农民起义是导致三国鼎立的直接原因。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专权,国力日衰,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人民生活越发困苦,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冀州钜鹿人张角,创立“太平教",以给人看病及传教为掩护,秘密组织起义。公元184天下大旱,朝廷赋税不减,豪强地主盘剥益甚。张角等准备发动起义。

起义军打出"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很快起义烽火遍及大半个中国,人数达几十万人,起义军攻城掠地,东汉王朝岌岌可危。腐朽的东汉朝廷难以应付,汉灵帝只得倚仗地方豪强势力,组织对起义军的镇压。同年张角病死,在各路地主豪强势力的疯狂绞杀下,起义失败。

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东汉王朝受此重创,更加羸弱不堪,各地方势力乘机坐大,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政权,刘汉政权风雨飘摇。我们所熟知的三国人物也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屠杀中纷纷登场。

黄巾起义是张角等农民领袖,在东汉末年,为反抗封建统治;地主剥削而举行的大起义,由于自身限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经验,很快就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是东汉王朝的掘墓人,是三国乱世的揭幕者!在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我也不知道这次回答能不能还会被删?心有余悸,就说这点吧!




沧州老夫子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一群可怜的草根无路可走的悲壮之举。汉末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

当时政治的昏暗一定是到了非常严重的境地,这时候再来一个什么自然灾害的话,就具备了起义所有的客观条件。然后缺的,不过是一个振臂高呼的人。当张角兄弟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时候,未来怎样?他们并不清楚。

黄巾起义的最终结局是被东汉末年的军阀和朝廷联手剿灭了。起义虽然失败,但却正式敲响了汉王朝的丧钟。天下开始狼烟四起,军阀混战,终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魏文帝曹丕的即位,汉朝宣告灭亡。


任十三读史


一家之言

人类社会最底层的阶层永远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同时,忍受力也是最强的,但凡有条活路,有口吃的,就不会造反。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一部部反剥削,反压迫的起义。汉末农民起义,其实和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性质是一样。

当时的大环境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骂王朗的话中说的很明白“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行之悲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东汉末期,经历了质帝,冲帝两个短命皇帝,皇权更迭频繁,不可避免的被士族门阀侵蚀,两相争斗,外戚,宦官交替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治动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汉末的政治格局,士族门阀壮大,这是在东汉建立之处就存在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是借力门阀士族的力量。但是东汉前期,社会终于安定下来,各个阶层都在发展,都在疗伤,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人少地多,阶级矛盾不怎么剧烈。所以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王朝初期,只要皇帝不作死,不折腾,都会迎来一个盛世,例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永乐盛世,(包括女真入关所谓的康熙盛世,这个水分很大)。但是随着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恢复,土地矛盾加剧。门阀士族要发展壮大,必定要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底层农民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士族门阀政治在两晋壮大,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更替,一直持续到唐末,最后到唐末黄巢起义,士族门阀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纣无道,起而伐之”,农民活不下去,种地不行,要么饿死,要么逃荒。明末流民就是这样慢慢壮大的,流民乞讨活命,乞讨不行了就发展到最后就发展成流匪。

说白了,农民起义就是想讨个活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涌现出来,作为首领,领导起义。这时候农民被迫无奈的自发的起义,演变为具有一定政治目的性的割据势力,进而王朝更迭,皇权交替。





枫吹雨


两汉农民起义的根源都在于经济的崩溃,西汉时期由于王莽篡逆,整个西汉时期的政治资产全部被王莽所篡夺。因此王莽可以随心所欲的实行他的那一套天方夜谭似的经济政策。

首先,他主张改变币值。将原本的五铢钱全部废弃,而使用他种类繁多的新币。据《汉书》记载:

“莽即真,以为书‘刘’字有‘金’、‘刀’,乃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而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宝货’。 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铢,曰‘幺钱一十’。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因前‘大钱五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其文。

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中就将国家经济捣毁,由于它是全方位的经济革命而不是部分的改革完善。所以,因为王莽改制而破产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都投入到了反王莽的队伍中,也就是后来的农民起义军。

东汉时期的黄巾军起义也是由于经济的困难造成的。东汉桓帝时期国家经济就已经开始面临极大困难。桓帝延熹四年就开始明码标价出售实际官职和高级爵位:

“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光和五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在卖官鬻爵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钱币数量非常惊人。“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这样的钱币数量足以使五铢钱的价值跌到谷底。一般等价物的崩溃和贬值自然会让小农的经济破产,黄巾军起义便是由此而来。


经典守望者


汉末农民起义是指黄巾军起义。

东汉末,政府朝廷混乱,外戚、宦官干涉政务,中央集权体制已然衰落,地方分权格局加剧。

地方上连年旱灾,赋税却依旧延续征收,不见减少。

所以农民暴动是历史必然,然而地方军阀也开始了磨刀霍霍。

农民为了吃饭为了生存,为了争取自身的安定生活,拿起各式农具讨伐汉朝的昏庸无道,但最终失败了。

皇帝从农民身上获取了全部的资源,最后却还不断压榨人民。人民何罪之有?!


往事隨風飄流


汉末农民起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它第一次把农民战争和宗教结合起来,宗教强化了农民战争的动员能力,包括思想的号召力,这是一次在宗教思想支持下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那么农民战争和宗教结为什么会结合起来?以及它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东汉流民: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这是东汉晚期流传的一首歌谣。大意是说:小麦还在生长,大麦已经成熟,在田间收割的只有妇孺。家里的男人在哪里?男人都在西北胡地服兵役。基层官吏自备车马,一路向西。百姓苦不堪言,控诉无门,只能含泪吞声,私下论议。

国家有边患,男儿服役从戎、保家卫国,本来是寻常之事。可是,东汉后期的西北兵役为什么会让百姓如此痛入骨髓而怨声载道呢?

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给东汉王朝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汉安帝时期(106—125年),为平息羌乱,花费二百四十多亿。汉顺帝时期(125—145年)的一场战争,又耗资八十亿。而当时,东汉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大约八十亿。这无休无止的庞大军费,自然都出在百姓身上。

旷日持久的对羌战争,成为东汉王朝始终无法甩掉的沉重包袱,也给黎民百姓带来无限痛苦。男子出生入死,奔命边关;妇孺劳作田间,还得负担巨额军费和多如牛毛的杂税。战争之外,东汉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愈演愈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加上连年灾荒瘟疫,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乞食,成为流民。

太平道:

早在西汉成帝时,一个名叫甘忠可的人,从滨海齐地千里迢迢来到京城长安,向朝廷献上了一部名叫《包元太平经》的书。朝廷认为他假借鬼神欺上惑众,将他关进大牢。东汉顺帝时,齐人宫崇向天子奏上《太平清领书》,被没收封存在帝国的书库里。桓帝时,著名的方士襄楷又向皇帝提到这部书,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也没有追究他的过失。到了灵帝时期,张角接受并宣传《太平清领书》的思想,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太平道。

张角的太平道,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道教组织。位于巴山北麓的午子山,壑幽林密,溪水潺潺,风景秀丽。相传,东汉人张修曾在这里创立了“五斗米道”,在百姓中收徒传道。百姓交五斗米,就可以加入组织,“五斗米道”由此得名。张修在徒众中建立起严格的管理组织,俨然成为一个与地方政府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太平道用符水疗疾,给老百姓治病,正是当时广大生活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一种需要。太平道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东汉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广大人民群众困苦不堪有很大的关系。

黄巾举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太平道发动起义的战斗口号,也是他们起义前的舆论准备。“苍天”,代表腐朽的东汉政权;“黄天”,则代表新生的太平道理想社会。“甲子”,是184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为农历甲子年。实际上,“苍天已死”的口号并不是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时才发明的。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地发现了一块墓砖,上面赫然刻着四个字:“仓天乃死”。“仓天”,也就是“苍天”。“苍天乃死”,与张角太平道宣扬的“苍天已死”口号如出一辙。这块墓砖有明确的纪年——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比张角起事早了十几年。这说明,早在张角起事之前,下层百姓中间就普遍弥漫着绝望和仇恨的情绪,这也是太平道迅速发展的群众基础和时代背景。一旦有星星之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总之,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它虽然没能推翻东汉政权,但是使这个老迈腐朽的封建王朝遭受重创,奄奄一息。第一,东汉政府的统治秩序受到巨大冲击,国家财政出现了巨大危机,宦官与士大夫群体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更加黑暗。第二,黄巾军开启了一个持续动荡的时代。在边疆,汉族豪强与羌人、乌桓、鲜卑势力联合,边陲再无宁日。在中原,小规模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官军疲于奔命。第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逐渐由帝国秩序的维护者演变为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后来开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曹操、刘备及孙权的父亲孙坚,都曾参与过镇压黄巾起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