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痛风3年,因治疗不当长出了石头,究竟如何是好?

用户64325649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尿酸盐结晶沉积会逐渐增加,后期会导致痛风石的形成。我们要正确认识,听从专业医生指导,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痛风发生的前提是血尿酸水平升高超过饱和度,而出现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等组织处所导致。所以,其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痛风石的治疗也是如此。

对于已有痛风石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带壳海鲜和肉汤,少吃动物性肉食、鱼肉;要多吃新鲜蔬菜、多饮水;要戒烟限酒,不饮酒最好,难以戒酒者必须严格控制量和频率;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要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们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使用降尿酸药物,对于已有痛风石形成的人群,建议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00umol/L以内,以最大限度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而对于过大的痛风石,必要时还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以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痛风可除根。本人亲历,分享一下,希望能对痛风患者有所帮助。 本人患痛风2年,尿酸一直在560左右,最高602,左脚大指关节处形成半个花生米大的痛风石。痛风发作时,疼痛难忍。本人治疗方法是: 1、急性发作痛疼时,吃安康信(也叫依托考昔’〉,120mg的,每天一片,连吃两天,就一点不痛了。 2、平时每天吃半片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半片苯溴马隆(促进排尿酸),怪持半年了,同时严格注意饮食。另声明,本人未吃小苏打片来碱化尿液 3、结果是痛风石目前已缩小至半个黄豆粒大小。目前继续坚持吃药,直至痛风石完全消失。 病友可以一试,需耐心哟。估计结晶石越大,吃药时间越长。吃好了后,千万管住嘴啊。


高山流水GG


题主只说了自己患痛风3年了,没有说清楚自己的高尿酸病史有多久,而且所谓的因治疗不当长出了石头,也是自己认为的,并不足于诊断为痛风石!

临床上对于痛风石的诊断并不是大家认为的脚上、手上或者耳朵上鼓起来了,就可以说明长了痛风石,像一些炎症反应,它本身也会引起红肿热痛,但它本身并不一定就有痛风石的形成。

要诊断是不是痛风石,通常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题主所说的可见明显的如石头状鼓起;

二是要至少10年以上的高尿酸史。

如果两者都有,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是痛风石了,但是我们如果要真正诊断和搞清楚这个石头,医学上有一个金标准:就是要用偏振光显微镜来查,这个跟大家平时见过的普通显微镜是不一样的,那个尿酸结晶放在偏振光显微镜底下去看,去观察,不同的角度,它的颜色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一会是红色,换个角度可能就变为黄色了,而且它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尿酸结晶是不同的固定,不同的结晶。

(临床上一例奇葩的病人,痛风石长的位置与很多人都不一样)

那么一旦痛风治疗不当,就如题主说的那样痛风3年了,最后长了石头,该怎么治疗最好?

注意:有了痛风石,是必须要服用药物治疗的,单纯的饮食控制早就不适合用于控制痛风病情的发展了。

第一,使用合适的药物把血尿酸控制到目标值内。具体是使用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药,还是使用苯溴马隆等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甚至联合使用,因个人病情而异,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用,当然,通常大部分人都是尿酸排泄减少型,从而防止痛风石的进一步增大。

而且痛风石下降速率与我们体内血尿酸的水平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越低,痛风石缩小速度就会越快,而且在服药期间,出现一些疼痛,也无需停药,可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因为疼痛是我们体内组织关节内尿酸结晶溶解的一种表现。


当然,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则不能使用降尿酸治疗,应先给予消炎镇痛等对症治疗后缓解1-2周才能进行降尿酸治疗。

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痛风石的病人,降尿酸标准又是不一样的,要比一般的痛风病人的降低到<360μmol/L还要低,要达到300μmol/L以下,才能减少和消失痛风石!

第二,管住嘴,多喝水!我们体内有20%左右的血尿酸来源于食物,因此,控制饮食摄入,尤其是高嘌呤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尿酸和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作用。同时多喝水,至少每天要达到2L以上,到了现在夏天,还要求更多,2.5L以上,从而增加尿酸排泄,注意以白开水、碱性矿泉水等为宜,忌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第三,辅助服用碳酸氢钠药物进行碱化尿液。因为有了痛风石,一般情况下尿酸也往往容易在我们的肾内、尿道沉积,而通过碳酸氢钠药物进行碱化尿液,有助于防止形成肾结石、尿路结石。但注意:碳酸氢钠对胃刺激比较大,也不建议长期服用,一般建议间断性服用!


第四,对于较大的痛风石,尤其是影响到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基本上无法再快速溶解,或者溶解周期很长,应该考虑选择手术踢除,以减少我们关节组织、肾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第五,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要查一次尿酸,看药物治疗效果,好及时调整药物,同时3- 6月复查一次以下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肝功能、血糖、血压、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B超等,防止其他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


医学小侦探


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的结果。当然,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不一定并发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人,只有20%左右的人会并发痛风,80%的人没痛风,所以,不少人不知道自己有高尿酸血症。但有痛风的人尿酸必然高。

你的情况是因为“治疗不当”才出了痛风石,你的意思是因为治疗,而且不当导致形成痛风石。但你痛风三年了,在你出现痛风时,其实患部组织里已经有尿酸结晶一一痛风石的存在了,是由于痛风石对患部刺激产生炎症反应而痛风。其根本原因还是在这之前你的血尿酸已经长时间高了。要消除痛风,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消除病因一一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体内尿酸代謝系统发生故障,而这故障目前还无法修复一一治愈,只能采取药物控制尿酸的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方法来解决。尿酸的生成,是嘌呤在体内代谢中的废物,嘌呤的来源有来自体内肌肉代谢中产生,占80%,来自体外的是膳食中的肉类。所以,消除高尿酸血症,你现在要做的,一是低嘌呤饮食,即低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吃肉类,动物内脏,海鲜,豆类及期制品,戒烟酒,减少尿酸生成的原材料供应。二多喝水加速尿酸排泄。三适度运动,提免疫力,帮助尿酸代謝系统修复,促进代谢。四药物干予,药物降尿酸,溶解痛风石。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服降尿酸药即可,将尿酸降控在32O以下。降尿酸的药有,比较经典的,别嘌呤醇,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苯溴马降,丙磺舒是促进尿酸排泄的。医界公认,非布司他降尿酸目前是比较好的一种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注意,服降尿酸药,一定要在无痛风时开始服用,而且要长期坚持,停药后尿酸又会反弹增高。

没问题,按照以上四点去做,就能解除你痛风的苦楚。


李昌平8


什么是痛风结石

痛风结石是痛风发病过程中,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导致的,痛风结石科发生于人体各个部位,最常见于耳轮,亦多见于踇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少数病人可出现在鼻软骨、舌、声带、眼睑、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

痛风结石的危害

痛风结石对病人的危害性也与它发生的部位有关。例如,在耳郭的痛风结石对四肢活动毫无影响,而手指关节处的痛风结石则可使手的活动明显受限制,足趾及踝关节部位的痛风结石可影响行走。有些较大的痛风结石需要手术切除整形后,方可使关节的活动恢复正常。

有时痛风结石会自行破溃,尿酸结晶穿皮而出,久不收口,使病人生活不便,痛苦不堪。如果破溃处发生细菌感染,则局部发生溃烂化脓,甚至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致死。由此可见,痛风结石对身体的危害切不可低估。

痛风结石的防治

  1、多喝水、多酚咖啡可以增加尿酸溶解,利于尿酸排出。普通人每天喝水、多酚咖啡2000ml以上能有效预防痛风,伴肾结石者日饮水量最好达到3000ml以上。

  2、痛风的发病原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食用素食为主的碱性的蔬菜、水果,可让尿液PH值保持在6.6左右,此时几乎所有的尿酸盐都呈溶解状态,利于排出。夏季可多吃西瓜、冬瓜等,既消热解暑,又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有效。

  3、多运动多做慢步跑、快步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等体育运动,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控制体重增长。


马佳健康学


建议去正规口碑好的大医院接受规范系统的治疗。相信医生,配合医生的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生活作息,适量活动活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凡事要向前看,相信主流医疗方式,不要因为舍不得钱而耽误病情,影响健康。


55841978蓝色的梦


高尿酸痛风患者,如果已经发现有痛风问题了,最后还是长出了痛风石,甚至形成了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问题,那么真的可能是因为平时对于尿酸的控制不到位,没有严格的控制好尿酸水平,使得高尿酸长期持续,从而导致尿酸盐的逐渐累积而形成的“痛风石”问题。

痛风石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痛风石?

通常对于高尿酸已经有急性痛风发作的朋友,在急性痛风发作过后的痛风间歇期,都应该把尿酸水平控制好,通常情况下,建议把血尿酸水平控制到360μmol/L以下甚至更低,之所以要控制好尿酸水平,并不单单是为了减少急性痛风的二次发作几率,同时也是为了减少高尿酸引起的尿酸盐沉积,最终形成痛风石,甚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问题。

如果在痛风间歇期,或者未发作痛风,但尿酸持续高于540的重度尿酸升高问题不干预控制,尿酸盐结晶就很容易沉积在关节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沉积的结晶会引起周围组织的慢性排斥性炎症,从而逐渐被上皮细胞、巨核细胞包围,在中性粒细胞参与下形成结节,这种有尿酸盐结晶引起的异物结节,就是所谓的“痛风石”。

痛风石可小如芝麻,也可大如鸡蛋或更大,常发生于耳轮、前臂伸面、第一跖趾、手指、肘部等处,一般在形成初期质地较软,但如果放任不管,纤维组织会逐渐增生,最终导致痛风石变得越来越硬,会对关节形成磨损,影响关节功能,同时也会发生溃破,形成瘘管等,而结节同样也会影响身体的多个脏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痛风石的形成与体内尿酸盐浓度的高低以及病程的长短息息相关,尿酸水平越高,病程越长,出现痛风石的几率就越大,通常尿酸浓度在595~655μmol/L水平的高尿酸患者,多数都有局部痛风石的情况,而对于尿酸超过655的情况,一般可见全身广泛痛风石,病程越长,发生痛风石结节的几率就越高。

有了痛风石怎么办?

如果真的已经有了痛风石的问题,也不必太过担心,多数的痛风石问题,是可以溶解逆转的,如果太过严重的,也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取石的方式来处理。但通常如果早发现早干预,痛风石完全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控制好,不必进行手术。

一般对于质地较软的初级痛风石,通过控制好尿酸水平,把尿酸有效的降低到300μmol/L以下的水平,痛风石中的尿酸盐结晶都会逐渐溶解,痛风石也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需要指出的是,尿酸的控制是一个综合,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活调理,药物治疗,尿酸监测这三点缺一不可,只有能够长期平稳的把尿酸水平控制在300以下,才能够有效的治疗和逆转轻度的痛风石。

对于已经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形成溃破瘘管,压迫神经的重度结节性的痛风石患者,则建议采用手术取石的方式来治疗。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痛风石,最重要的是预防,如果在高尿酸痛风初期就控制好尿酸水平,可能痛风石根本就不会出现,而如果已经出现痛风石的问题,也要做到早干预早治疗,如果发展成影响关节活动,甚至引起重大问题的,需要手术的痛风石情况,就太晚了!


李药师谈健康


有结石就是血液质量差,导致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受阻,血液循环有问题就会产生运化失调产生结石等症。治疗:提高血液的质量,强壮细胞畅通毛细血管。


玩石462


痛风石,是长期高尿酸血症不积极干预的结果之一。痛风石为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反复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一般在起病10年后出现,痛风石的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处,痛风石的出现提示病程已进入慢性期,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延及关节肢体的正常功能,出现关节破坏、强直等严重后果。及时诊断,适当治疗,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慢性期出现巨大、多发痛风石患者。痛风石的治疗,目前有两种方式:

一、保守治疗: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使尿酸水平长期维持在< 300 μmol /L,痛风石能逐渐被吸收消失,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

  1. 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通过减少尿酸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适用于60 岁以下、肾功能正常、24h 尿尿酸( uUA) < 700 mg 及无肾结石者。常用剂量为50mg 一天一次,用药后1周及一月后复查尿酸水平,评估尿酸是否降至达标值。

  2. 减少尿酸生成:别嘌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尿酸降至300umol/L以下。或者服用非布司他40mg 一天一次,开始,直至尿酸降至300umol/L以下,伴有高血压者,选用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较为理想,因为两者降压兼有降尿酸的作用。

不作为痛风石治疗的首选,且手术前后也必须辅以综合的内科降尿酸治疗,应使血尿酸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状态,因为在术中随着痛风石、尿酸盐结晶的被清除过程中,势必有部分尿酸盐结晶溶解并吸收入血,易造成术后早期痛风急性发作,所以手术的时机提倡在静止期,且术后也必须给与将尿酸治疗,否则痛风石可以再次复发。

  • 痛风结节破溃、伤口经久不愈或引起皮肤坏死;

  • 骨与软组织遭严重破坏;

  • 神经、血管、肌腱受压;痛风石逐渐增大,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 痛风急性发作秋水仙碱无效或不能控制者;

  • 过大痛风石影响外观,患者积极要求手术者;

来自于全科鲜医生的科普,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阅读,转发,评论,点赞。

急诊科鲜医生


痛风石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处形成的赘生物,较小者通常无显著症状,较大者可压迫周围组织、神经,甚至破溃。那么,并发痛风石以后,该如何是好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痛风患者若未给予合理治疗,不仅易发作痛风性关节炎,还会增加痛风石形成,大约有70%的患者在20年后会出现痛风石。伴有痛风石形成的患者,若病程较短,痛风石较小,同时质地柔软,经改变生活方式以及药物降尿酸治疗后,痛风石可缩小或消失;若病较较长,痛风石较大,同时质地较硬,非手术治疗消失的几率较低。一旦出现痛风石,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重,会影响关节功能,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以致活动受限,部分痛风石还可发生破裂,由于尿酸盐具有抗菌作用,故破溃处很少发生感染,但反复破溃,药物治疗疗效较差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上,药物溶石的患者,将尿酸控制在300μmmol/L以下可促进痛风石溶解,同时可大幅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但尿酸不应低于180μmmol/L,因为尿酸盐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在生活方式上,有痛风石的患者应重点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等,少饮酒、果汁、蜂蜜、碳酸饮料、浓缩肉汤等;饮食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多饮水,适当运动;合并血脂、血糖、血压异常的患者应同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会引起代谢紊乱,间接升高尿酸。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即使是在手术后,也应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降尿酸,并定期复查尿酸。

综上,病程短,痛风石较小且质地柔软,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降尿酸治疗后,缩小痛风石,通常将尿酸控制在300μmmol/L;病较长,痛风石较大且质地较轻,或反复破溃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也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降尿酸。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