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對於我國的農村俗語非常的多,可以說涉及到生活,為人處事,天氣以及一些名言、警句的警告等方方面面都能體現到俗話、諺語當中。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這句俗語就是描述的人們在生活過程當中所總結出來的,鄰里之間處事或親戚間走動的一些經驗之談。

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從表面意思是會很好理解的。鄰居之間有三樣是不能夠攀比的,或者是不能夠相比較的;對於親戚方面,也有三種親戚是不能走的。下面簡單的解釋一下:

“鄰有三不比”,指的是哪三樣不能比呢?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所以有時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攀比的話,這就會出現了一種走極端的心理。其實現實生活當中,知足常樂才是人們看淡一切幸福生活的主要的生活方式。究竟是哪三不比呢?

一是不比誰家有錢。這方面主要現在體現在比誰家農村蓋的樓房高,比誰家城裡有幾套房,比誰家賣的房子大,位置處在什麼位置,在哪個城市裡買的樓房。另一方面比的就是誰家買的車子好,什麼牌的轎車。其實到底買的樓房、轎車是否貸款誰也不知道,自己的苦自己承受,但是臉得要出去。

二是不比孩子有出息。在這方面主要是體現孩子在哪一個大學上學,或者說高考考了多少分,或者是大學畢業又在哪裡找了個工作。特別是在事業單位還是在國有企業單位,工資是多少錢,找了個什麼樣的媳婦,媳婦家是有什麼樣的地位等等。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容易的,即便是天才也有一定的努力,也需要流汗水。

三是不比自己的生活奢侈。對於農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差不多的,但有好多人在互相比自己的生活非常的富裕,吃的東西也非常的好。比如說家裡有多少存款,所以每天大魚大肉的吃的。記得在小的時候,我們村裡就有一個特別注重這一點的人,家裡誰要去看他們吃飯,桌子上都有雞蛋和油條,甚至還有一些肉炒的菜,確實得非常的饞人,那個時候比較貧窮。但到後來才瞭解到,這家的雞蛋和油條以及肉都是擺在桌子上,一般要留好幾天才能夠吃掉,只是為了表現自己家生活富裕而已。

“親有三不走”,究竟是指的哪三種情緒不能主動的?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說明了人窮了的確親戚都沒有用,甚至朋友也比較少,恐怕“窮氣”沾到身上。有錢人說的啥都是有道理的,沒有錢的人說的啥都沒有道理,因為自己都不能夠給自己有底氣說明自己說的有道理。“人窮言微”,就是這個道理。究竟哪三種親戚不能走呢?

一是看不起窮人的的親戚不能走。有一些非常有錢的親戚,他們經常看不起窮人,即便是窮親戚有時也不願意走動,似乎害怕這些窮親戚會借錢一樣,或者說在社會上感覺有一兩門窮親戚提起來,就有一種侮辱自己的感覺。對於這樣的親戚是不能走的,這就是一種愛慕虛榮的親戚,或者說是一種高傲的親戚。

二是不講信譽的親戚不能走。有一些親戚經常借親戚的錢,可以說有時能夠把所有的親戚都借遍了,但是借的錢就是不還。對於這種人的確是一種陰雨非常差的人,而且交往往往總是吃虧。所以對這種親戚來說是不能走的,他們信口雌黃,從來不會說一句真實的話,甚至整天的就是天南海北的吹牛皮。

三是有攀比心理的親戚不能走。對於攀比的親戚現在越來越嚴重,炫耀自己多麼多麼的有錢,家裡買了什麼樣的樓,在哪裡買的樓,或者說家裡有多少存款,或者說子女在哪裡上大學,而且又上哪裡去找了工作,工資又是多少,又找了一個多麼漂亮的對象等等。對於這樣的人走親戚時,不會讓你多說一句話,他們都會把你氣死,順便還說自己過得不如他們好。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總之,對於鄰居之間有三不比,親戚之間三不走動,這就是農村在長時間的生活當中的經驗總結,其實這方面的確能夠使得人們之間產生一定的隔閡。如果說注意這些問題,自己不但過得心情愉快,而且別人也過得非常的開心。儘管現在人們提倡揚長避短,可是這是提倡的人的才能方面,並不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要學習一些農村俗語或者農村諺語,這些對於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至少有時能夠警示人們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