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星是如何从倒卖蔬菜和小鱼干的小铺子发展成世界五百强的?

恋恋女生


财阀经济,你若说和韩国政府无关,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和政府有关,这个关联性也没有那么大,因为最终财阀的所有人是家族。

卖菜三星:

38年,三星3万韩元成立,创始人李秉喆,开始为三星商会,50年代,韩国政府听取日本原关东军军事参谋濑岛龙三的建议,鼓励韩国企业“综合商社模式”,三星是第一家响应号召的韩国企业,从此改名为三星物产,旗下糖业,纺织和制药三个行业。出口内销齐头并进。之后三星还模仿日式企业的模式,成立秘书室。(韩国政府后来也成立了秘书局,都是仿日军的参谋模式,这个模式的关键是大财团信息中心模式,为大财团的外延开拓奠定了基础,毕竟一个人智慧是有限的,专业的决策团队可以很好的掌控一个多元的集团)

朴正熙的产业政策:

战前朴正熙以血书的行为艺术进入了满洲日式军校。后来毕业刚好遇到日本战败。

战后朴正熙由于毕业于军校,自然成为韩军军官,并平步青云(朝鲜战争)。1961年,朴正熙通过五一六政变获得韩国政权,开始了十六年的军政府统治。为了在经济上压过北边的朝鲜,并且维护自己的政权稳定,朴正熙开始大刀阔斧改善韩国经济。韩国在1965年对日关系正常化,朴正熙在政府决策体系上也模仿日本。韩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朴正熙的第一步,就是将银行全部收归国有。然后通过银行贷款来扶持韩国的重点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此时,现代重工,浦项钢铁和三星开始崛起。

三星开始在韩国国有银行的支持下迅速扩张,先是收购了东方生命保险、东花百货、世韩造纸。后来又建立了多个公司,如中央开发、高丽总医院、三星电子。当时三星电子以家电冰箱的制造业为主。

在70年代,三星继续向重工业挺近,原因是朴正熙政府对于重工业的支持更多,三星在造船,精密机械,甚至于飞机引擎方面,以及存储半导体上面都获得了技术突破,此时亚洲经济进入红利期,当时亚洲四小龙沿着海运航线一字排开,从马六甲新加坡,到香港,台湾,到日韩。虽然79年朴正熙被暗杀,但是韩国这些龙头综合企业,或者是财阀的基础已经变得坚不可摧。在1980年代,日美在存储芯片竞争方面,英特尔被挤出,很多人认为只有日本的企业造成了英特尔的颓势,但是此时三星和现代等企业也进入相同领域,包括台湾(真是对手太多了)。1983年12月三星成功开发出64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VLSI芯片,成为芯片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即使如今,三星半导体的优势依然在延续。

90年代的阵痛期。

90年代,三星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公司内部自满滋生,三星新一任管理者李健熙1987年任会长,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又在美国获得经济学硕士,他本身具备西方管理者的现代企业思维。在1993年,其开始主导三星从量转质,提出“新经营”宣言。制定了“三星宪法”,当时三星面临的困境是产品积压,质量低下,所以在一批洗衣机发生质量问题之后,李建熙开展了停线纠错制度。就是一发生质量问题,那么生产线全部停止,查出问题再开工。

虽然李健熙在企业改革上很成功,但是也挡不住亚洲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韩国的财阀大洗牌。现代基本解体,如今的叫现代的公司,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关联,大宇在2000年遭遇困境卖身。韩宝钢铁和三美基团也相继倒闭。三星也一样,负债过高被迫卖身,李健熙卖掉了七个子部门14家子公司,之后便奠定了三星电子和三星半导体为主轴的经营方针。此次三星差点翻船,但是在危机之后,三星则是第一个脱困的,依赖的正是芯片和消费电子,苹果起步的时候,很多芯片来自三星。由于财阀锐减,三星在多个领域开始占据韩国主导,到16年,三星的经营已经可以影响韩国GDP的2成份额,成为韩国从上到下都甩不掉,逃不开的企业。

现在的三星集团

韩国民众普遍不喜欢财阀经济,但是对于财阀又无可奈何。而三星一直和韩国政府之间拎不清的关系,在前任总统朴槿惠入狱过程当中,也牵涉着三星。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经济模式其实和日本的经济模式一模一样。其经济政策本质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本质是主导国有银行向特定企业贷款,让他们集约集中规模优势发展,从而带动经济腾飞。但是到了后期,由于经济占比过大,这些财阀逐渐反过来开始主导政策走向。青瓦台求着大企业的地方,反而更多。

都是市场,模式各不相同。

三星的成功,其实说白了就是紧紧跟随政策方向做出决策,并大量使用国有银行的贷款扩大规模,比如重工业,化学,半导体,都是当时韩国政策的方向。

日韩模式、德国模式和英美模式都是市场经济,但是各有差异,日韩模式是政府主导产业模式,就是给大企业贷款。德国是政府主导研发模式,培养的是中小企业,并且不太注重金融市场。英美模式主要是破除头部垄断企业,然后通过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来扩大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现如今看,日韩的企业都是大企业,而且年代久远,德国的企业中小为主,也是年代久远。唯独美国的企业,大小都有,但新贵较多,比如通用电气和通用汽车,往往是日薄西山苟延残喘的境地。而洛克菲勒和摩根基本上被分拆。


财经纸老虎


三星集团是当今世界电子产业巨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零起步到取代英特尔成为世界芯片行业的老大,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到了行业的巅峰。

三星公司是1938年由韩国人李秉喆创立的,最初主要靠将蔬果和鱼干销往中国来谋利。在韩语中,“三星”的意思就是三颗星星,“三”在东方文化中是个吉利的数字,李秉喆希望他的公司能像星星一样恒久。

早期三星的主要业务是将韩国的干制鱼、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国的北京及满洲里。

不久之后,三星又建厂开始了面粉和糖的生产及销售。1948年,三星将办公地点转移到了韩国首都汉城市,并成立了“三星物产”公司。“三星物产的成立标志着三星开始正式展开国际贸易业务。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政局的动荡仍旧严重影响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三星也因此而经历了很多困难。尽管困难重重,以兴国为己任的三星还是准备一新,以再次重建韩国经济。

1969年,三星旗下的电器部门三星三洋电机正式成立,一年后生产了它的第一款黑白电视机。

其实,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三星并不是一家电子企业,而是生产化肥,贩卖农产品的一家韩国企业。三星的电子公司直到1969年才成立。当年所谓的电子公司其实严格来讲并不能成为电子,只是勉强跟电沾边儿,主要是引进日本的家电生产线,生产电冰箱和黑白电视机。


管理会计知识汇


据《财富》7月21日消息报道,从规模来看,韩国科技巨头三星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眼下,它已经成了智能、记忆芯片和电视界的龙头老大,在最新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更是紧追苹果成为科技界二当家。在多数人眼中,恐怕科技感十足的Galaxy S7最能代表三星的形象,不过这家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公司其实还有许多神秘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下三星的发家史。

1.卖鱼干起家

图1

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其第一任社长为李秉哲(Byung-Chull Lee),起初三星可不是科技巨头,相反,它只是一家向中国出口水果、蔬菜和鱼干的农产品公司。在韩语中,Samsung就是三颗星的意思

,而3这个数字在韩国是幸运数字,社长希望公司能像星星一样长命百岁。

三星的电子部门诞生于1969年,其第一款产品是黑白电视机,该产品于1970正式上市。

2.差点破产

图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韩国,当时的三星差点破产。为了生存,三星不得不裁掉了24000名员工,这几乎相当于其公司雇员的三分之一了。此后,为了削减开支,三星将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墨西哥和巴西等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

3.第二款安卓

图3

虽然有时三星的独创精神一般,但其紧跟潮流的能力在业界绝对首屈一指。在HTC推出了首台安卓G1几个月后,三星就拿出了自家的首款安卓机Galaxy i7500。该机搭载3.2英寸触摸屏和500万像素摄像头。在取得了初步成功后,第二年三星便顺势推出了Galaxy S系列,并慢慢成为行业的霸主。

4.主题公园开发商

图4

除了电子产业,三星还在地产方面有自己的投资。眼下,它们掌控了韩国最大的主题公园爱宝乐园,同时,该主题公园也是世界20大主题公园之一。

5.为质量不惜一切

图5

1995年,时任三星集团董事长的李健熙(Lee Kun-hee) 对公司产品的质量很不满。为了让员工记住质量至上的准则,李健熙在工厂将仓库内的和传真机堆成了小山,在质量就是我的骄傲的标语下,李健熙将这些产品付之一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