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縣:產業興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推動鄉村振興

衡東縣:產業興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推動鄉村振興

衡東縣洣水鎮狀元村。

衡东县:产业兴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振兴

駐村扶貧工作隊上門走訪,瞭解李大中今年的發展規劃。

因“狀元”而享有盛名的衡東縣洣水鎮狀元村,位於衡東縣東北方向。清朝嘉慶年間原珍珠鄉黃梓塘村人士彭浚高中狀元,欽授翰林院修撰,曾一度做過當時為太子後為道光皇帝的老師,故有“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之說,幾百年來世代相傳。2016年原雙鳳、同心、黃梓塘三村合併,為傳承狀元文化,激勵後人發奮讀書,故命名為狀元村。

狀元村原有貧困戶28戶、82人。作為衡陽市鄉村振興的試點村,由衡陽市扶貧辦和市衛建委組建的鄉村振興工作隊,通過大力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目前已脫貧20戶,67人,貧困發生率已下降到1%。如今,該村持續用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帶動當地向著鄉村振興目標奮力邁進。

63歲的李大中是狀元村的脫貧戶,老伴和小兒患有智力障礙,完全沒有勞作能力,自身又患有膀胱癌,一家人需長期服藥,雖然通過醫保報銷和低保的扶持,但一家人還是過得很艱難。2018年,市扶貧辦駐村幫扶隊員為他牽線辦理了4萬元的小額貸款,正是憑藉這筆啟動資金和堅決脫貧的信心,勤奮肯幹的李大中不僅承包了3口魚塘、養起了豬牛雞鴨,還種植了近50畝油茶。去年,他還在油茶地裡混種了中藥材。

“自從扶貧隊幫我出主意,搞了這些種養,這兩年我的生活好多了。”此前,李大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種田所得。如今,雖然油茶還需過幾年才看到收益,但去年種下的中藥材預估來年會帶來3000元的收入。脫貧不脫政策,李大中感恩於國家的好政策和扶貧工作隊的幫扶。

據瞭解,狀元村油茶種植面積已達200畝,通過“貧困戶+基地+分紅”模式,吸納了全村所有貧困戶入股,如今,每戶一年可分紅900元,狀元村原有貧困戶28戶、82人,經過各方努力,目前已脫貧20戶人,李大中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9月,狀元村引進黑木耳種植產業,根據合作協議,黑木耳晾乾後,公司以30元/斤的價格回收。黑木耳產業不僅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餘元,貧困戶還能通過在基地做工獲得收益。然而,今年受疫情影響,木耳的銷售出現了難題。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餐飲行業沒有開業,導致我們滯留了6噸幹木耳,一些貧困戶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市扶貧辦駐村工作隊隊員郭智輝介紹,為此,村裡邀請消費扶貧電商平臺進村對產品進行考架,綠色無汙染木耳受到了電商平臺負責人的青睞。“現在他們也準備正式將我們木耳產業納入他們消費扶貧的網站上多方渠道進行銷售。”

下階段,衡東縣洣水鎮狀元村將依託狀元故居開發旅遊產業,提高居民收入。同時,扶貧工作隊將多方籌措資金,建設標準化村部,為鄉村振興築牢村級戰鬥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