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葉片輕木之殤——淺說風電產業鏈安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风电叶片轻木之殇——浅说风电产业链安全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一場新冠病毒戰疫讓中國人民體驗了全民皆兵的感受,而在幾個月之前,風電領域卻因一個小小的原材料讓風電整機行業掀起了一股漲價高潮,2019年年底,因為葉片某個原材料的稀缺,一套葉片輕鬆漲價40-60萬元,再到主機廠,硬生生的讓主機價格提升200元/kw以上,讓風機主機廠家和開發業主無可奈何。而這個稀缺的原材料就是傳說中的巴沙木,俗稱輕木。

巴沙木,世界上最輕的木材,故又稱輕木,其體積形態穩定、不易變形,強度以及柔性適中,完美吻合風力發電機組葉片所需特性,被稱作是風機葉片夾層中不可替代的優質材料(筆者認為沒有不可替代這一說)。

2020年的併網要求,導致風電行業掀起搶裝潮,各大風電業主都爭先恐後招標下達主機訂單,作為風電機組交付中的一個核心部件,葉片由於巴沙木等原材料限制,產能跟不上產業鏈的交付進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風電機組產能。

兆瓦級葉片自2006年開始進入中國以來,已經15個年頭,然而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木頭,讓整個行業帶來激烈震盪。2009年國家能源局下文要求境內銷售風電機組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實際到今天,運行的風機國產化率應該超過90%以上(含電子元器件),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輕木就國產化不了呢?

行業標準限制了輕木的替代

風機的行業頂級標準是GL認證標準,國內引進MW風機之日,就把產品的認證定位於GL認證,GL認證標準某種意義上就限制了風機部分原材料,不採用這種原材料就不能通過認證,某種意義上說,實際這也是國外原材料供應商的一種銷售策略,尤其是輕木這種用量小,總體成本佔比較低的原材料,加上國內對GL認證的頂禮膜拜(沒有歧視的意思),就順理成章的默認採用引進產品標準的原材料。因此,某種意義上就因為認證標準限制了輕木的替代。

因為標準定義了輕木作為葉片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十幾年來就無人敢動,也無人敢想動,這就是標準的神奇力量,印證了一流的產品靠標準。

價值低限制了輕木的開發替代

光說葉片,我們可以看到,葉片的其他價值較高的原材料,包括模具用樹脂,膠衣,產品用樹脂、膠黏劑,玻璃纖維,PVC,因為風機價格下降的需求,早就實現了國產化,價格也腰斬,為什麼輕木就替代不了,而且是非常核心的一種原材料。

在這裡,我可以給大家算一個簡單經濟賬。早期市場行情價格也在4000-6000元/m3,按2019年的吊裝數量測算,風電新增風機數量1萬臺左右,意味著風機葉片數量每年新增近3萬支,平均每支葉片巴沙木用料4m3左右,中國風電行業每年巴沙木的需求在12萬m3左右,算起來這也是一個6個億(終端銷售)的小行業,如果按1:3的產業拉動,也是20億元的產業。

引進種植沒有難度。也許大家會認為,輕木有自己特殊的生長環境和土壤要求,是不是難以引進呢。那我們回顧一下國內大家熟知的一種藥材引進案例,以瑪卡為例,原來也是南美高山上種植的一種藥材,因為藥用價值高(宣傳這麼說的),國內的藥材開發商們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終於找到了雲南麗江這塊神奇的土地,引進成功,價格立馬應聲跳水。

因此,輕木如果引進種植,我個人認為不存在障礙,總有一塊土地可以種植成功核心在於產品價值低,行業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如果引進不行,開發替代材料,我相信難不倒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們。

行業領軍企業產業鏈安全意識還有待提升

大凡一個行業的發展技術進步,都是行業領軍企業在發揮行業技術進步的作用。汽車領域,全球的企業領軍企業概莫如此。我原來曾經待過的工程企業領域,更是如此。領軍企業在做什麼,第二梯隊就會跟著做什麼,帶領行業進步,促進行業發展,只有行業的產品性價比越來越高,單價越來越低,行業市場規模才有可能越來越大。作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國內的葉片和主機領軍企業在過去15年中卻很少關注輕木的引進或替代(至少我瞭解到的),才導致了2019年下半年的葉片之殤,部分的導致了主機漲價狂潮。為獲取輕木,國內不少同行不惜遠涉重洋到還不如國內八十年代的厄瓜多爾蹲點提貨(我有個兄弟真就去了半個月)。

在這裡,我很有必要提一下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家工程機械企業(全球前三),為了核心的機械液壓零部件國產化,不惜十年磨一劍從模仿到消化,到創新,終於實現了國產化,導致儘快部件價格大幅降低,同時安全有保障。為什麼,因為這些核心零部件全部來自日德,一旦國際關係出現變動,如果沒有國產化,就被這些國家卡了脖子,意味著我們的很多大國重器就沒有了心臟,沒有了腿。

需要說明的是,只有行業領軍企業才能去做這件事,因為只有他有這個能力,實力以及財力去做核心產業鏈的國產化工作,因為這需要錢去砸,幾年可能沒有回報,但是從產業鏈安全角度出發,這個非常有必要。國產化後,價格降低了,標準統一了,產業安全了,市場擴大了。這就是行業領軍企業的責任,也是行業領軍企業的義務。

產業鏈安全迫在眉睫

兆瓦級風電發展了15年了,中國的風電已經進入世界領軍團隊,規模第一,產品性能也已經也不亞於國外其他領先企業,需要提升和修正我們產品行業標準。無論部件或材料再小,價值再低,為了產業安全,該引進,該國產化,該替代,我個人覺得都應該去做。按2020年風機需求產能計算,輕木價格翻番,小小輕木讓大家付出了幾十億的代價,這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教訓。

其實,風電行業的上下游不僅僅是這個輕木,還有很多的核心的部件,我們要瞄準高端,瞄準第一去開發創新,才可能真正成為風電強國。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