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中國金融行業人才發展現狀分析

CFA協會的羅蘭貝格和領英曾經聯合發佈了《中國金融行業人才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金融業用人標準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企業愈加重視人才的綜合能力,尤其是特定業務所需的專業能力以及面對新興業務的創新能力。業內專家指出,面對複雜多變又創新迭出的國內市場,金融機構應 建立科學用人標準,注重綜合素質能力。除了傳統的畢業院校、專業背景、知識技能以及行業經驗以外,金融機構也應注重基於未來發展考量的跨行業知識及先進的海外經驗等。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金融人才市場形勢

1、人才需求缺乏經濟支撐

宏觀經濟剛剛步出金融谷底,行業整體處於轉型期,將會限制對金融人才的需求。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結構調整程度也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構成影響。

2、人才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

目前金融業發展對高端管理人才、業務人才及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與此對照的則是我國金融人才學歷偏低 、知識結構單一 、更新速度滯後的現狀。

3、高端人才流動頻率加快

近幾年,人才流動數量明顯增加,特別集中於高級專業人才。主要流向由券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向基金公司流動轉變為各行業之間的橫向流動。

4、有效金融人才後備不足

由於缺乏面向市場的高校教育體系,以及金融企業普遍存在的職業培訓短板,導致大批高校畢業生無法有效轉變為適合金融企業需求的有效後備人才。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現代金融對人才需求標準主要體現

1、學歷

主要針對中低層管理崗位。如教育背景、執業資格等。

2、能力

較強的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及複合型高層次人才。

3、人脈

有助於企業快速發展,同時能創造優異的發展環境。

4、成就

業務經驗豐富、實際能力強、在某領域取得建樹等。

5、性格品德

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關係,高度敬業精神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金融人才市場需求狀況

1、人才缺口較大的類別

經營領導人才的成長週期很長,需要金融競爭環境的培育,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市場發展的短暫歷史,這類人才數量和勝任力要求上都存在較大缺口;

高級管理人才中,綜合管理人才的數量發展跟不上需求,而高級業務管理人才的缺口更大,尤其是能夠通曉國際金融業務的運作流程和經驗、抵禦金融風險的業務管理人才的供給和需求嚴重不平衡。

支持型人才中,具備金融業務知識和專門領域知識的複合型金融法律人才、複合型金融信息人才比較短缺。

專業技術人才中,投資研究型人員目前總供給相對不足;而風險控制、精算等相對較新發展職能的人才則供給更少,在各類金融企業都極其缺乏。

2、供給相對充足的類別

基礎人才中的操作人才基本滿足需求,甚至供大於求,未來應該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員配備為準則 。

支持型的技術人才數量相對較多,但知識技能結構有一定差距 。

一般專業人才中,銷售類人員的成長週期比較快,經過2-3年的培養基本成熟,這類人才的供給相對其他人才略顯充裕。

總體上,按照緊缺程度的先後排序,依次是高級業務管理人才、經營領導人才 、風險控制及精算等新崗位人才、專業人才中的投資研究型人員、高級管理人才中的綜合管理人才 、支持型人才中的複合型金融法律人才、複合型金融信息人才等,這些崗位構成了金融企業最主要的人才缺口。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金融各行業人才需求缺口比較

1、證券業

風險管理、國內外市場業務保薦人、行業研究、策略研究和金融工程

2、銀行業

研究與分析、風險管理和個人理財,重點為研究與分析

3、保險業

風險管理、投資分析、精算和信息技術

4、基金業

研究型人才,主要集中於國際和國內宏觀研究,其次是策略和行業研究人員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我國金融企業招人看重的四個方面:綜合素質、經驗、技能及學歷

實踐經驗中,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考察重點出於對企業財富的創造和對自身競爭力的不斷髮展的動力。

綜合素質:是否能勝任應聘崗位,包括適應能力、轉變能力、組織能力等;

經驗:是否具備處理具體崗位事物所需的相關經驗及豐富程度,是否具備業內 認可的突出成績和研究成果;

技能:能否擁有國際專業資格證書是體現人員專業技能的重要標誌,比如金融特許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和金融理財規劃師CFP等;

學歷:目前,金融企業對學歷僅設置最低門檻,而將對能力和經驗的考察普遍置於重要位置。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對金融人才能力的具體細分

1、核心能力

基本技能或任職資格,一個組織內所有的職位或職能部門有效運作都需要具備的普遍性技術和知識 。

2、技術能力

執行特定職位不同任務所需的職能性和操作性的技術。技術能力通常可通過教育培訓或者在職鍛鍊,以及取得代表性的職業或技術資格來獲得。

3、管理能力

成功與人(同級、上級和下級)合作或者對人進行管理所需的執行或監督技術,對於管理能力的要求隨著個人在管理層中職位的提升而增長。

行業發展衍生出的“能力關鍵詞”

1、複合型

綜合掌握金融、法律、數理統計、計算機編程,掌握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多種專業知識和運作技術,跨行業運作

2、創新型

能夠綜合運用多種傳統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實現客戶定製及個性化服務,以此擴大市場份額

3、國際型

具有雙語能力、熟悉外國經濟及國際財務、國際金融法規、國際金融業務並富有管理經驗

4、高學歷型

不但要熟悉金融業務知識,還必須具備駕馭高風險金融市場的能力

5、企業家素質型

包括思想素質、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用人能力和身心素質 ,對社會、市場、經濟和政治力量與趨勢具有良好的洞察力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人才素質需求

隨著金融各細分行業的迅猛增長,金融機構類型不斷增多,企業也愈加重視人才的綜合能力。同時,如何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已成為金融機構人才戰略制定的基準,也是關係到其轉型升級的關 鍵。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金融業持續快速發展,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也因此不斷增長。其中,銀行業一直是金融人才最集中的行業,就業人員接近金融業總人數的一半。然而,隨著銀行業進入轉型期,未來幾年, 銀行業用人需求將繼續穩定在低速增長狀態,而保險、證券、基金等行業的用人需求將在未來幾年內保持高漲。

在互聯網金融不斷衝擊傳統金融業,以及金融機構進一步發展混業經營的新形勢下,金融行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現在金融業各大公司基本上都在拓展業務、混業經營,所以需要複合型人才。人才的專業分析能力、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綜合素質都比較重要。

在評價金融人才專業程度的衡量標準上,近年來,國際認證資格證書在人才市場上愈加吃香。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各行業因其職能業務內容的不同,所認可的資格證書有差異,但國際認證資格證書 因其專業權威性,已在求職領域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份量。

各大機構普遍認可這些國際認證資格證書的原因有三點:其一,國際認證資格證書需要額外學習和考試獲得,所以,資格證書相當於候選人對自我高要求的證明;其二,資格證書可以證明候選人在 相應的領域有知識積澱;其三,基於考取這些資格證書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考取相應專業資格證書的人才通常具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和專注領域,相較其他人更易有突出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