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2020年

调度所的这拨“60后”

就将告别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

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然而

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民战“疫”

吹响了号角


他们

义无反顾坚守岗位

要跟同志们

战斗到最后

以最靓丽的一笔

给自己的职业生涯

画上完美的句号


综合室主任蒲秋林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我们这代人完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未来就看你们的了。” ——蒲秋林


1981年,走出内江铁路技术学校的校园,他刚刚20岁出头,第一站来到原成都铁路分局马角坝机务段,成为第一批“60”后火车司机。1990年,考入原成都分局调度所,开启了调度工作的职业生涯,历任机车调度员、机调室主任、综合室主任。


蒲秋林大年三十主动担当了办公室的值班任务,他说:“这是我的最后一次过年值班,年三十我来!”


大年初三,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蒲主任第一时间到岗到位,牵头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做好干部职工后勤保障工作。从制定调度员集中管理实施方案、对接送餐上下班接送细节,到防控物资请领发放、环境消杀、分散就餐安排、摸排出行情况等等,事无巨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奔走忙碌的身影。在班组,在科室,总能听到他的碎碎念:“要带口罩哦,勤洗手、上下班不乘坐交通工具,这些要求要传达到每个人;消毒酒精要注意使用,键盘鼠标要每天消毒......”


站好最后一班岗,蒲主任以实际行动述说着对这份职业的情结。


计划调度员张能文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干了大半辈子调度,有情结,也有很多感悟。”——张能文


1980年,刚满20岁的他,是四川大邑县的一名知青,分配到原成都铁路分局广元车务段工作,成为一名运转车长。1987年,考入原成都分局调度所,从此扎根在调度指挥一线,这一坚守,就是33年。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疫情期间,张能文坚守在一线班组的计划调度岗位,调整车流、组织防疫物资及时挂运;围绕“货运上量”,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运输生产”的要求,主动想办法,严格执行货车编组计划,更为精细地调整车流,节约成本。


退休前突遇这场战役,伴随了自己33年的调度台突然变得熟悉而又陌生,干好每一天,就是他的座右铭。


机调室科员那宗山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40年了,就要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还是有些不舍。”——那宗山


1980年,19岁的他参加工作,从西昌车辆段到西昌内燃机务段,再到原西昌分局调度所、成都局调度所,4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疫情发生以来,科室为划小工作单元,减少上班人员,还有两个多月就要退休的他把轮休的机会让给了其他同志,坚守工作岗位。勾画机车交路、统计分界口机车交接数据、分析机车机班运用情况,为加速防疫物资挂运、货运增量尽了自己一份力。


他说:“就要退休了,抓紧时间多干点,年轻人家里孩子小、负担重,就让他们多点时间照顾家庭,站好最后一班岗,竭尽所能和同志们一起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客调室科员何方林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在即将退休的前一个月,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必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何方林


1984年,24岁的他退伍参加工作,成为广元车务段的一名站务员。1986年,考入原成都分局调度所,34年,调度的精神和气质已融入血脉,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


春运、调图、疫情防控相互叠加,客调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何方林和同志们一道加班加点核对调整计划、修改运行图、下达命令。一名倒班客调生病了,他主动顶上,到班组倒班,无怨无悔。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疫情就发生在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前一个月,心情复杂地坚守岗位,他说,“多干少想,客调的最后一笔既然这么特殊,我一定尽全力把它画好。”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老调度大厅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新调度大厅


施工调度朱新科,供电调度王钧、汪自伟,车辆调度王光辉、陈玉英……他们,也将在这次战”疫“之后离开工作岗位,此时此刻,让我们向仍然坚守的他们道一声感谢!珍重!


站好最后一班岗,打赢这场最后的战役,必将成为你们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


面对疫情,他们站好最后这一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