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規模化豬場生長育肥豬飼養管理方法


科普一下規模化豬場生長育肥豬飼養管理方法

結合目前我國規模化養豬場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市場前景良好,不過養殖場之間的競爭也逐漸激烈起來,想要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要份額,保障養殖場的生產經營效益,就要牢牢把握住生長育肥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將其作為養殖場盈虧的關鍵一環,從各個方面研究並落實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方法。文章聚焦於如何有效開展生長育肥豬飼養管理工作,圍繞此問題展開相關研究分析,以供參考。

一、分群要合理

為了將養殖場圈舍面積充分利用起來,養殖人員要合理開展群飼和分群工作。一般情況下仔豬進入到斷奶保育階段時,就可以採用群飼形式,在將其放置於育肥豬舍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育肥豬相互出現咬鬥或者以大欺小問題,可將育肥豬舍內的豬按照體重大小、強弱程度、品種類型科學分群,將來蘇爾或者酒精等具有濃郁氣味的藥液噴灑在豬鼻上,以便令其不能通過氣味將非同群豬辨別出來,此外夜間組群也是一種常見的分群方法,在分群時按照先混再分的原則進行。

完成豬群的組群之後儘量穩定群體狀態,減少豬調出群、調進群的現象,涉及到必須調出需求時,包括個體豬體質過弱、體重差別過大、發生疾病等,要在變動不大的前提下完成個體調出,一般在組群3天左右就可以形成新豬群群居秩序。

二、調教要及時

這裡指的調教包括臥睡、排洩、採食三方面。及時開展三定位的生長育肥豬調教工作可以保持乾燥清潔的圈舍環境,促進育肥豬的健康茁壯成長。不過圈舍條件的差異性情況所面臨的調教難度係數也有所差異。由於豬糞便和尿液不容易在全漏縫地板沉積,所以這種圈舍條件下的調教環節養殖人員禁止豬在食槽內排洩就可以,調教難度較低。如果圈舍為實體地面,需要每天定時將排洩糞便尿液清除乾淨,那麼調教人員就要進行排洩定位調教,具體方法如下:在豬還沒有進入到圈舍之前養殖人員先用水或者豬尿液潑溼定點的排尿糞區,也可以將少許豬糞放在定點排洩區。然後讓豬進入圈舍把豬群向定點排洩區趕至,令豬群進行第一次進圈後的定點排洩,通常在調教兩三天後便能夠達到目標,豬群形成整體的良好習慣。

科普一下規模化豬場生長育肥豬飼養管理方法

三、飼養密度要適宜

有些養殖人員錯誤的認為飼養密度越小,育肥豬就能成長的越好,顯然這種認識是片面性的,過小和過大的飼養密度對於生長育肥豬來說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只有適宜的飼養密度才能夠達到最佳的育肥效果。如果密度過大,則很容易減少豬臥息時間,騷亂、相互擁擠的現象較多,難以保證飼料的供給可以覆蓋到每頭豬營養需求上,進而影響育肥豬的生長速度和體質水平。反之,如果密度多小則會極大浪費圈舍空間,在氣溫較低的寒冷時節,難以保證圈舍的溫度達標,進而影響豬的生產性能。

實踐表明,每個育肥豬豬圈的飼養數量要控制在20頭以內,最適宜數量為10頭~16頭之間,所以養殖者要掌握飼養密度的適宜範圍,進而合理規劃每個豬圈的飼養數量。

四、防疫和驅蟲要搞好

綜合防治豬病是每個規模化養殖場所面臨的重要工作,在具體落實上要樹立起預防為主的理念,採用治療為輔、預防為主的防治模式,搞好豬病防疫與驅蟲工作。養殖場嚴格執行當地的豬病免疫接種程序和規範要求,按時完成藍耳病、豬瘟、口蹄疫等常見豬傳染疾病的免疫接種,隔離觀察從外地新運輸引進而來的豬隻,在這一時期要實施補接種的免疫程序。

養殖場使用消毒工具定期對圈舍內外、基地內各個區域和基地周邊進行徹底消毒,尤其是在豬病發病季節時要加大全面消毒的力度,全面貫徹執行生物安全制度,設置門衛對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把關,進出徹底消毒,杜絕外來人員參觀,對於外出採購及生豬拉運都要制度詳細的管理制度,避免養豬場進入病原體。注意圈舍的衛生清潔工作,保證溫度和空氣溼度環境適宜育肥豬成長,必要情況下可以通過早期離奶技術等措施的應用,增強豬病預防效果。

科普一下規模化豬場生長育肥豬飼養管理方法

針對影響豬群健康的各種寄生蟲,要結合蟲體和蟲卵的生活史,制定有效的驅蟲方案。在開展驅蟲過程中要結合育肥豬的生長特點,明確蝨子、疥蟎、薑片蟲、蛔蟲為主要的驅蟲對象,由於青飼料在集約化養殖模式下無供給可能,有些吸附的青飼料上的蟲卵不可能被豬群接觸,但也不排除通過其他渠道感染寄生蟲的可能。所以不能忽視寄生蟲感染,可通過驅蟲金方等操作簡便的驅蟲方法,將豬隻體內和體表寄生蟲乾淨的清除掉。

五、飲食要科學

成長育肥豬對於飼料營養需求較大,因此養殖人員要進行科學的飲食措施,結合豬隻的實際需求,提供相應的營養供給,注意飲用水的清潔無菌,建議在圈舍設置自動飲水器,這樣豬就能夠根據飲水需求隨時進行適量飲水,避免水質不佳影響豬隻健康成長。當豬隻成長到35kg體重時,養殖人員按照每1000kg添加25kg活性肽原的比例,對豬進行飼餵直到出欄,這種飼餵方式基本能夠達到提前10天出欄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