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这是我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创作的原创文章,署名秋风。网上转载的很多,还被某学者盗用一部分出过书。今天我重新编辑整理,发到这里,献给老电影爱好者们。

大约是二〇〇一年吧,长影为三位老艺术家浦克、王启民、尹升山合办寿宴,颇为隆重。我偶然看到这事儿的新闻稿,随手查了查三位大师的资料。巧得很,他们都曾供职于伪满洲国的文化机构,尹升山曾是伪满洲国宫内府乐队的乐手,而浦克和王启民来自“满映”。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满映”的历史点滴。“满映”是伪满洲国的电影机构,全称是“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从1938年到1945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拍摄过108部故事片。这些打着“娱民”、“国策”旗号的电影,充当殖民主义者宣传工具的本质可谓众目昭彰,艺术质量相当粗劣,不用说,东北沦陷区的老百姓对之视若敝屣。“满映”的电影活动,历史已有公论,我就不再赘述。这里单表表“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在中国电影史上,这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一方面,“满映”培养和造就了他们的电影技能,给了他们谋生之术;而另一方面,这段不堪回首的从影史成为他们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让他们在几次政治风暴中深受其苦。公平的说,他们都是正直善良的电影人。当初加盟“满映”的初衷很简单,无非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明星梦的向往,要知道,那时候他们大多还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随后在逐渐看清殖民统治者的险恶居心后,他们开始觉醒和抗争,并最终选择了正确的队伍,从而成为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和重要力量。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张奕在《开国大典》中扮演屈武

张奕

看过【开国大典】吧,不知大家对屈武的扮演者有没有印象了?如果没有,那看过【两宫皇太后】吧,皇上老师的扮演者也是这位老先生。如果还没有,那我没招了,最近二十几年,这位老先生演过二十几部影视剧,也就这两个角色还算有点知名度。老爷子老有所为,倒也自得其乐,虽然他偶尔也会想起多年前他在“满映”当大明星的日子。他叫张奕,是“满映”重要的男明星之一。“满映”的演员分为多个等级,张奕是副参事级干部演员,属于最高级别。在“满映”的八年间,他拍了二十多部戏,其中有十部是主演,代表作是【黑脸贼】。建国后,张奕一度离开电影界,从事话剧表演,直到1980年才重返大银幕。本世纪初,年过八旬的张奕写了一本回忆录【满映始末】,很有资料价值。2006年,张奕去世。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夏佩杰在《党的女儿》扮演二姐

夏佩杰

她是我的哈尔滨老乡,入“满映”前是位电车售票员。“满映”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家培养的。1937年11月,第一期演员训练所开学,录用了43名学员,上面提到张奕就是第一期中的佼佼者。而夏佩杰是21名女学员中的一个。在“满映”的女演员中,夏佩杰资格老,但级别较低,属于雇员。八年间,她甘当配角,很少有抛头露面的机会,风头都被她的明星老公浦克抢去了。解放后,夏佩杰在长影接着当配角,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演了几十个“大姐”、“大嫂”、“大娘”形象,光我看过的就有近二十个,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党的女儿】中扮演田华的二姐。1991年,夏佩杰病逝。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郑晓君在《寂静的山林》中扮演任大婶

郑晓君

相比夏佩杰,第一期女学员中的郑晓君要风光得多。还没毕业,就在“满映”第一部电影【壮志烛天】中扮演女主角,一夜成名。从此片约不断,先后在【大陆长虹】、【真假姊妹】、【都市的洪流】、【家】、【胭脂】等影片中担任女主角。郑晓君容貌出众,加之自幼习武,身手矫健,堪称亦动亦静,因此观众缘相当不错,影迷们丝毫不吝惜对她的赞美之辞:“满洲之花”、“满洲最漂亮的女演员”、“南湖女侠”、“古典美人”。1942年,郑晓君主演完【雁南飞】后,到上海发展,真的“雁南飞”了。然而,“满洲之花”并不适应外滩的水土,不久即告凋零。建国后,郑晓君先在北京从事话剧活动,1952年进入长影,演过几个不起眼的配角,1978年离休。我看过郑晓君在“满映”期间的电影剧照,相当养眼,不虚盛名。然后看她十几年后在【寂静的山林】中的银幕形象,失望至极。很难将眼前的中年妇女与当年的“古典美人”扯上干系。一朝春尽红颜老呀。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凌元在《黑三角》中扮演女特务“水鸭子”

凌元

对,就是她,“呱呱叫的水鸭子”。【黑三角】中的女特务连同她阴险的双眼和冰棍的叫卖声已深深嵌入我的记忆,永难磨灭。凌元的原名叫张敏,从影前是长春市的一名助产士。“满映”演员训练所的第一期女学员中,20岁的张敏算得上老大姐了。在“满映”第一部电影【壮志烛天】中,张敏扮演一位老母亲,为她一生的银幕形象定下了基调,从此与“花旦”、“青衣”之类的角色基本绝缘。张敏是“满映”级别最高的女演员,也是有影响的女演员之一。抗战胜利后,张敏先是参加护厂运动,后来又参与创建了东北电影公司,名字也由张敏改为凌元。解放后,凌元先后在长影和北影任演员,除了【黑三角】,她的代表作还有【平原游击队】和【锦上添花】。凌元的丈夫是著名导演李恩杰,曾执导过【马兰花开】和【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还是《东方红》的导演之一。2012年,凌元去世。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李林在《党的女儿》中扮演叛徒马家辉

李林

小时候,对【党的女儿】中那个留港式中分的叛徒印象深刻,恨之入骨。多年后,当我在家人面前提起这个人时,我的姑姑几乎脱口而出“马家辉”。呵呵,地球人都认识他呀。再后来,知道“马家辉”叫李林。他是黑龙江省巴彦人,后搬家到哈尔滨,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李林是“满映”演员训练所的第一期学员,与张奕同期。与张奕相比,李林的演员级别要低一些,属于第二级别的干部演员心得。八年来,主演名单上几乎见不到他的名字。抗战胜利后,李林和众多“满映”同事一起参演了【松花江上】,扮演日本工头。后入北影当演员。李林堪称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力最旺盛的反派演员之一,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除【党的女儿】的“马家辉”外,还有【钢铁战士】、【虎穴追踪】、【地下尖兵】等片中的角色。到了七八十年代,观众仍能在银幕上看到李林的坏相,最经典的莫过于【黑三角】中的郎井田。1992年,李林病逝。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侯健夫在《怒海轻骑》中扮演潘司令

侯健夫

上世纪五十六年代,长影有位较活跃的演员,名叫侯健夫,先后在【内蒙古人民的胜利】、【民主青年进行曲】、【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古刹钟声】、【前哨】、【炉火正红】【烽火列车】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配角。个人认为,侯健夫留短髭的形象比较帅,就像【怒海轻骑】中那个高大帅气的潘司令。没想到,侯健夫也是“满映”出身,而且是第一期演员训练所学员,那时他叫侯志昂。他在“满映”主演的影片不多,戏份较多的只有【胭脂】和【园林春色】。1943年底,侯志昂离开“满映”到华北电影公司当副导演,后来又在“中电三厂”和北影当演员,1955年底调长影剧团工作。另一个没想到的是,侯健夫英年早逝。1962年,他在上班途中遇车祸罹难,年仅42岁。侯健夫也是哈尔滨人,从影前曾在哈尔滨道外同记工厂当学徒,后又当过铁路职员。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周凋在《一贯害人道》中扮演李仙钧

周凋

1938年3月,“满映”演员训练所招收第二期学员,这批学员中没有出现大明星,较知名的有女演员王丽君、叶苓、张晓敏,男演员张书达。男学员中还有一位后来成了“满映”导演,他叫王则,与张敏是“满映”鸳鸯谱中的一对。1944年,因反满抗日,惨死狱中。1938年4月,“满映”演员训练所又招收第三期学员,共49人,周凋就是其中之一。他出身于辽宁昌图的农民家庭,成年后在沈阳当英语教员。在第三期学员中,29岁的周凋是年龄较大的一位。从1940年起,周凋开始担纲主角,先后主演过【患难交响曲】、【家】、【黄河】、【黑脸贼】等影片,形象多变,在“满映”演员中算得上戏路较宽的一位。抗战胜利后,周凋先后在“长制”、“北影”、“长影”当演员,1956年1月病逝。在“满映”出身、有影响的新中国演员中,周凋是去世最早的一位。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白玫在《寂静的山林》中扮演女一号

白玫

与王心刚配戏的女演员,有人称之为“刚女郎”。那么,最佳“刚女郎”是哪一位?王晓棠?抑或祝希娟?我心目中,二者皆不是,最佳“刚女郎”非白玫莫属。换句话说,王心刚与其他女明星的银幕交流都是体制内的,唯有在【寂静的山林】中与白玫的对手戏才是入情入理,无牵无绊。第一次看到白玫的银幕形象,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双眸,顾盼传神,风情万种,完全是京剧花旦的风范。后来一查资料,她果真是京剧演员出身。她本名白玫珍,早年在北京学习京剧,1938年加入华北电影公司,主演过京剧故事片【苏生】。后经“满映”女明星李明介绍进入“满映”,很快成为一线女明星,先后主演【有朋自远方来】、【如花美眷】、【龙争虎斗】、【黑痣美人】等十多部电影,有“妖艳美人”之誉。 “满映”后期,地位最高的女演员有两位,一位是张敏,另一位就是白玫。解放后,白玫除继续演员生涯外,主要从事配音工作,先后为【流浪者】、【蝴蝶梦】、【卖花姑娘】等300余部译制片配音。白玫和王启民是长影美满夫妻的代表,从“满映”时代相识结婚起,一起走过60年,直至1999年白玫去世。两人有过两次银幕合作,一次是“满映”时代的电影【晚香玉】,另一次是【甲午风云】,王启民担任摄影,白玫扮演慈溪太后。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寂静的山林》工作照,左起朱文顺、白玫、王心刚、包杰

朱文顺

“满映”的电影风格如何,我无从考证,但看过【寂静的山林】后,我斗胆认为,这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满映”风格电影。起初,这完全是一种突发奇想,因为在这部电影中我嗅到一股气息,与我在哈尔滨的古旧日式、俄式建筑中感受到的气息别无二致。后来随着我对这部电影的了解,逐渐认证了我的论断。你看,【寂静的山林】的导演朱文顺,摄影包杰,演员白玫、郑晓君、贺汝瑜、侯健夫、李林、浦克、夏佩杰等人都是“满映”出身的电影人,建国后,恐怕没有哪一部影片比【寂静的山林】有更多的“满映”标签。朱文顺是辽宁金县人,生于1920年,从小学会一口流利的日语,甚至连日本民谣都能唱。凭着这一特长,1938年进入“满映”。先任剧务助理,后任导演助理。1940年,他与周晓波成为第一批独立拍片的中国导演,独立拍摄了【谁知她的心】、【她的秘密】、【劫后鸳鸯】、【豹子头林冲】、【芝兰夜曲】等十部电影。抗战胜利后,朱文顺先是协助金山导演【松花江上】,并担任了一个角色,后又独立导演了【小白龙】。解放后,朱文顺长期在长影工作,先后导演了【神秘的旅伴】、【寂静的山林】、【古刹钟声】、【两个小八路】、【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等二十多部电影,影片类型五花八门,有文艺片、战争片,也有反特片、儿童片。无论拍摄什么类型的电影,朱文顺都非常注重商业因素,注重票房,凡是他导演的电影,大多具有不俗的娱乐性和流行元素。1995年,朱文顺病逝。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聂晶(左)与导演崔嵬是一对黄金搭档

聂晶

提到聂晶,大家首先会想到【小兵张嘎】。是啊,夕阳下的白洋淀泛起金光,映照在嘎子黝黑的脸上——多么美好的画卷哟。在我心目上,中国黑白电影摄影师,除了王启民,接下来就是聂晶。您可能不知道,两人同出一个师门,以师兄弟相称。后来,一个是长影的总摄影师,一个是北影的总摄影师,私下里密切来往,交流心得。寻根溯源,聂晶也出身于“满映”。他的原名叫聂允中,辽宁锦州人。1940年7月,“满映”演员训练所第四期开学,次年3月结业。招生时有训练生27人,结业时只留下13人,其余均被淘汰。聂晶就是13个幸运儿之一。当了一段龙套演员后,聂晶觉得得有门赖以谋生的手艺,于是转入摄影科,从此开始一段传奇的摄影之路。聂晶担任摄影的故事片很多,【小兵张嘎】和【青春之歌】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然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聂晶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并不是以上两部,而是一部不为人所知的戏曲片【野猪林】。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刘国权导演了两部《青松岭》,都是彩色的

刘国权

小时候,看过两部【青松岭】,一部1965年出品的,一部1973年的,情节都淡忘了,只记得当时流行的一首儿歌与影片有关:“钱广赶大车,给我捎点货……”后来才知道两部影片的导演是长影著名导演刘国权。刘国权也是“满映”出身,跟朱文顺有所不同的是,在进入“满映”前,刘国权在上海有过一段短暂的演员经历。1940年11月,刘国权加入“满映”作导演助理。1942年,首次导演了【黑痣美人】,次年又导演了【碧血艳影】。1943年11月,刘国权离开“满映”,陆续在山东、天津、北京等地从事影剧活动。解放后,刘国权先是担任译制片导演,我们熟悉的译制片【夏伯阳】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他的杰作。1955年,他调任故事片导演,先后导演了【黄河飞渡】、【女跳水队员】、【青松岭】等十多部影片。1979年病逝。

前尘影痕——细数“满映”出身的新中国电影人(连载一)

张天赐

满映的导演大致分五个档次,一是副参事级导演员,二是职员级导演员,三是职员级导演手,四是准职员级导演手,五是雇员。中国导演中,只有张天赐是副参事级导演员,比朱文顺还高一个档次。张天赐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是台北人,1909年出生。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电影艺术研究院导演系。1938年,醉心中国电影的张天赐回国发展,进入“满映”。“满映”派他到日本东京日活公司学习一年,学成归来后担任副导演。1941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先后导演了【黑脸贼】、【白马剑客】、【百花亭】等多部影片。抗战胜利后,张天赐在“长制”工作,导演【哈尔滨之夜】。解放后,张天赐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主要从事戏曲片导演工作。1992年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