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脫貧之策:避免“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決勝脫貧之策:避免“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一問

  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戰帶來新的挑戰,如何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南方》雜誌記者/溫柔 史成雷 發自廣州、佛山、茂名等

  ●李秉記(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

  ●陳瑞愛(全國人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梁德標(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溫錦玲(全國人大代表、茂名高州市果留香石榴專業合作社社長)

  ●謝舒雯(全國人大代表、河源市連平縣順意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溫思美(全國政協常委、華南農業大學原副校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疫情之下,如何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做到“防疫戰”“脫貧攻堅戰”兩不誤

  《南方》雜誌:廣東剩餘脫貧攻堅任務艱鉅,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脫貧攻堅工作如何加強?

  溫思美: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處於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春播春耕的關鍵時節。如果簡單、僵化地採取疫情防控措施,不僅會影響農產品有效供給和食品安全,對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影響更為致命,有可能導致“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現象。應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做到“防疫戰”“脫貧攻堅戰”兩不誤。

  一是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應儘快疏通農產品和農資供應通道。應重點疏通村(鎮)、縣(市)兩級農產品和農資供應綠色通道,恢復和推動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恢復農村農資供應點正常營業,引導各地根據農業農村實際,優先保障重要農產品的生產及扶貧產業的發展。在粵東西北貧困農村地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對口幫扶單位的作用,確保春耕春播有序開展,抓好鄉村扶貧產業發展。

  二是建立疫情期間貧困村鎮和貧困戶的農業生產受損上報、登記及補償機制。及時開展畜禽疫情損失補償工作,對因防控疫情造成經濟損失未納入政策性保險條款的貧困農村地區,有關政府部門應給予貧困農戶一定的財政補貼,以保護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鼓勵農戶儘快恢復生產,適度擴大種養規模,以滿足疫情結束後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

  三是儘快組織貧困村鎮的農民工有序進城務工。粵東西北應該與珠三角地區建立緊密的勞務供需協調機制,抓緊組織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勞動力輸出輸入地的有關部門,應嚴格遵循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有關規定,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方便,嚴禁層層加碼、層層設卡,不能因疫情防控把非疫區的務工人員困在村裡。

  四是要加大對貧困農戶“兩不愁、三保障”政策的落實力度。隨著疫情時間的延長,一些貧困戶因為沒有了務工收入,或者因病導致支出增加,都可能面臨返貧的困境。因此,貧困地區的各級組織和對口幫扶單位,應重點關注,精準施策,確保貧困農戶的正常生產生活。此外,鑑於目前各類學校已經以網課的形式開始授課,對貧困家庭子女網上學習可能面臨的困難,也應予以關注並幫助解決。

  防止返貧:即時發現,即時幫扶

  《南方》雜誌:面對可能出現的“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現象,如何做到動態跟蹤、精準幫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梁德標: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可能返貧致貧的困難群眾,簡化認定程序,落實好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機制。

  對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組織人力,認真摸清貧困戶和貧困群眾的底數,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對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戶和脫貧戶,實行預警防範,及時將符合標準和條件的農戶納入農村低保或建卡貧困戶。

  此外,要廣開就業門路,為貧困群眾多提供一些就業機會和致富途徑,防止因“疫”停工,或一味“等靠要”依靠政府。比如,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採取“點對點”方式,引導貧困勞動力分批有序返崗;通過協調防護物資、原材料以及幫助籌集資金、招聘工人等方式,引導扶貧車間有序復工復產,優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對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帶動貧困戶發展的扶貧企業,給予一次性生產補貼或貸款貼息。

  溫錦玲:面對疫情,我們更要注意精準扶貧對象所面臨的困境。

  一是疫情防控不忘精準扶貧對象。地方政府和基層工作人員在做好各項防疫工作的同時,不能忽視了這一群體。比如進村入戶做防疫宣傳時,更應重點針對扶貧對象,他們很多人沒有智能手機,獲得科學防控疫情知識的渠道很少。

  二是復工復產不忘精準扶貧對象。可以就地就近增設公益性崗位,幫助貧困戶務工就業,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面對因運輸不暢造成滯銷的農產品,地方政府可引導農戶發展深加工或者網絡銷售,這些環節可以優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

  三是春耕春播不忘精準扶貧對象。要根據實際情況幫助貧困戶抓住農時搞好春耕春播。發揮各鎮農技站指導員和幫扶工作人員的作用,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進村入戶上門配送種子種苗、化肥、農膜等農資,並提供技術指導。

  實現整個農業的提質升級

  《南方》雜誌:此次疫情帶來一些次生影響,一些地區出現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對脫貧攻堅戰造成影響。如何破解?

  陳瑞愛:關鍵在於鄉村振興。核心就是要通過標準化的經營、專業化的服務、科技化的支撐、市場化的供給,實現整個農業的提質升級,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實現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等。

  三產融合是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農業仍然是根基產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鄉村旅遊業帶來了衝擊,一些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基礎薄弱的三產融合項目受到影響。對此,建議鼓勵多元產業發展,在原有扶貧產業基礎上,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產品增加值。

  針對農產品出現銷售難的問題,建議完善農產品市場宏觀調控體系,提高農業市場化運作程度。要充分發揮好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互相促進與協調作用。

  可以積極發展新型農產品流通業態,加大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農產品物流、連鎖經營、直銷配送、電子商務、代儲代銷、期貨市場等現代流通方式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實現農產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現代化等。

  謝舒雯:必須要解決農產品品牌效應的建設問題。現在不少地方通過網絡直播、新媒體平臺等多渠道銷售農產品。但相比其他省市,廣東優質農產品品牌效應還不夠強。對此,建議藉助政府力量,為農業企業搭臺唱戲。互聯網渠道的宣傳費用對於許多農業企業來說是不小的支出,政府可以對企業的品牌建設給予補貼,幫助企業打響品牌效應,促進銷售。

  此外,我國農產品的流通存在數量巨大、供應分散、物流成本較高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降低流通成本,加快推進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首先,要儘可能地減少流通環節、縮短供應鏈。建議提高農產品的直銷比例,建立起較為直接的產銷對接模式。同時,通過冷鏈物流能夠有效降低農產品的損耗,政府可以將冷鏈運輸作為農產品流通體系中建設的重點內容。

  李秉記:當前,廣東縣域經濟總體發展還較為薄弱,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塊短板。

  如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必須準確把握縣情,發揮比較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區域特色,選準發展座標,努力實現特色產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甚至國際化。其次,政府需要積極引導,在基礎設施建設、政務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出實招,消除縣域經濟發展“堵點”“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