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级是选拔出来成绩好的学生,另一个班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弟,你愿意带哪一个?

平凡人生观察


实话讲,这两个班级都不好带。

如果选择带成绩好的这个班级,虽然学生的底子都非常好,但是学校对这个班级也是给予了厚望,如果由于任课教师的原因,或者是同学的原因,出现了成绩的起伏,不仅是学校不答应学生的家长也不会答应。到时候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任课老师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顶在他们头上的光环太亮了,学校的佼佼者承担的是为学校争光的责任,他们不能满足于校内的竞争而是要放眼全市甚至全省,这种带队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选择带进城务工子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进城务工的人一般素质都比较低,尤其是文化程度上,他们几乎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帮助子女的学习上,肯定多少要吃亏。但这些年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农村子弟和农民工子弟考上了名牌大学和顶尖高校,这就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也不会比其他人差。

如果教师选择带这样的队伍,首先,心理压力就不会很大,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游刃有余,也可以大胆的尝试新的教法。也许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能够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带一个成绩好的班级和选择带进城务工子女的班级,对于老师来讲其实都是一样的,我相信我们的人民教师不会因为他们的家庭原因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任何教师都是本着以为学生更好的服务为宗旨,在教育学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学生的成才铺路。

以上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和交流!


说文写作


“有教无类”,老师这个职业是来什么学生就教什么学生,各种不同的经验都是教学生涯的积累。

好的老师会通过不同的教学来完善自己的经验,对待不同资质的学生态度都是一致的,但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会做调整。

这两种情况,哪一个都是好教的,哪一个都是困难的。

经过选拔出来的精英班或者是实验班,这些孩子成绩好的背后,相对来说,家庭环境、学习习惯会好一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强,反应迅速,比较好教。

在普通层面上讲,老师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但凡这样子的班级,学校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都很高,这样的班级不是轻松随便带的,要出成绩,老师的责任是非常大的。

进城务工子弟群聚的班级,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家境稍差,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可能稍微弱一些,有些进城务工子弟的父母其实很重视教育,但是他们不太知道怎么去管教,或者是不太知道,怎么给孩子建立或者是培养很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不是一棒子打死全部,务工子弟当中也有学习习惯非常好的,我们说的是普遍性。做这样子的班级的老师,管理班级秩序或者是维护日常的学习秩序要多费一些心。

相对来说,他们对于分数也不是那么分分计较些,这就给老师多一些空间。

剑有双刃,事有优劣,什么事都有好有坏啊!做老师没办法选择学生,只有选择自己好好的做好份内工作。



简阅中英空间


不知道您是做什么工作的,但是从您提的这个问题来看,您对农民工的孩子还是有偏见的。这样不好!

至于这个问题,作为老师我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我会毅然决然选择进城务工子弟班!理由如下:

我愿意

农民工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实属不易。我愿意将自己的精力与努力付出在他们的子女身上。

中国还处在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有太多太多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总要有人去打破。作为老师,我愿意与这些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出人头地!

成就感的期待

选拔出来的学生,智力、眼界、理解、家庭教育等等各方面都是相对优秀的。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好学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的结果。所以,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我们能做的东西太少了(当然,我也喜欢这样的学生)!

一个正常的进城务工子弟班要更多元化,而且这样一帮孩子对于改变命运、生活的欲望是非常强的。我愿意去引导他们,引导他们更有激情的去努力。

所以,从成就感方面来讲,我更愿意接受进城务工子弟班!


总之,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我的角色都是老师。踏实工作,立德树人,解惑引导,不变的宗旨!


薄期


家庭教育与环境的差别不应当成为教师判断学生优劣的因素。

最近有条新闻很火,就是某教师让学生画车标。轩然大波呀。有感于此,年近不惑的老公赶紧让我学了个本儿。从来不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但万一孩子内心不像他父母这么强大怎么办?没好车可是容易被瞧不起的哇。
虽然房子比车子值钱多了,但好像也没有人会按照房子的多少或户口的位置来给孩子分级吧?
但“外来务工子弟”就是这样!
叶算是进步吧,十多年前那可叫“农民工小学”。这更难听。
我家周围有6所以上的小学。小时候上初中,高中,经常见到周围这几所学校的孩子。进入社会以后,大家问及学校的时候,也毫不避讳的叙说自己的成长经历。

直到十多年前,说自己来自XX小学的人开始不再说自己小学的事情了。因为他们的学校变成了“农民工子弟小学”。

歧视到底有多深呢。以至于题目当中吧“成绩好的学生”和“农民工子弟”划分为两类。难道农民工子弟里就不能有优等生了么?

如果优秀学生与农民工子弟两类学生分别成班的话,让我选,我是无所谓的。估计有人说我圣母了。但事实上我想还是有很多老师对此都是持无所谓态度的。
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头痛。哪需要分什么一等二等呢?当然也可能有些老师不这么看,毕竟农民工“会来事儿”的少。不过相对于优等生家长的会来事儿,农民工对于教育方面的朴实不也是一种对教师的辅助么?

咱们换一种角度,一个班的家长都是每天监督教学进度,各有各的“教学心得”,各种教育论点在你耳边轰来轰去,或者打不得骂不得批评不得;另一个班的家长啥也不懂,你让他在家怎么严厉他就怎么严厉,允许你在学校放手施为,打内心里希望配合老师工作。
这两个班,作为教师,我想任谁都会选择第二个!

更何况,教师的快乐来源于学生的进步。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题目当中的优等生还是农民工子弟,都会在教师的教育当中得到进步。那么我们作为教师来说,都是快乐的!

章鱼老师就是我


应该说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知道学校的分班制度一般情况下都是平等的或是平行的分班,因为这样的分班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公平或是公正的。教育就是要讲究人人的平等。

我想题目应该是假设的类型,一班是成绩好的孩子,一班是进城务工的子弟,这两者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首先来说进城的务工子弟,我们不要小看了进城的务工子弟,这和学习好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也有学习努力的,甚至是优秀、拔尖的。

他们相比我们来说学习更刻苦,因为他们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那就是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通过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选拔出来的成绩好的孩子应该是相对的成绩好。我们知道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只不过有的人更擅长学习罢了。这样的孩子在一起不能说就一定是好,因为成绩好只是代表孩子的某一个阶段它很出色。学习是随时变化着的。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才能持续的发展。

作为老师来说,我认为带哪一个班都是可以的,相信每一个老师都这样理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才,都可能学习出色,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大语文天地


把优生、差生,选出来进行分班,这是违反了教育局的规定,教育应该是均衡化的,一般在公办学校是不可以的。

作为教师,如果学校愿意让你从这两种班级选择,说明你是幸运的,说明学校重视你的意见。这两种班都有各自的特点,成绩好的班级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学生成绩普遍较好,学生管理起来容易一些,最主要的是带班的过程更有成就感,不过既然是挑出来的好成绩的学生,学校会更关注这样的班级,对成绩的要求肯定高过其他普通班级,所以作为班主任压力也是要大一些。对于进城的务工子弟,成绩相对来说参差不齐,作为班主任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汗水,并且要做好即使你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的思想准备,但是学校对这样的班级,在成绩方面,要求的可能相对较低,更多的是要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的教学压力相对轻一些。这两种班级,都有各自的特点,作为年轻老师,选择前者和选择后者,都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力,并且自己真正的努力了,应该会获得相应的收获,只不过选择后者,可能成就感稍微低一些,不那么明显,选择前者,曾经成就感强一些。


教师角色


都愿意带!如果是为了出成绩,在心力上来说基础好的学生更好带,但事情没有绝对,进城务工的孩子也有优秀的潜力很大的孩子!哪怕进城务工的孩子可能有一部分由于家庭条件环境和家长的文化基础有限,可能孩子们在学习方面会有影响,但不代表,这些孩子就不如那些选拔的成绩好的孩子!孩子有什么样的前途,固然受环境和基础所影响,但如果遇到一个懂教育懂人性和心理综合素质高有爱心有能力的老师,也可能后来者居上,事情没有绝对!这样的老师社会上也是有的…务工家庭的孩子动手能力独立性这方面比只会学习的孩子要强啊!但如果优秀的老师带成绩很好的班,可能会更好,同时,都是尖子生难免都鹤立鸡群,章显自我,成绩都好的一个班,依然有最好,一般好,普通好,一惯成绩好,当竞争激烈的时候,更重要的考验的是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和心胸情怀,如果从这个角度说,不一定基础好的班就一定会永远好!人性的外显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何况群体性的班集体!群体的可变因素就更多了!万事不能绝对的说好与坏,没有好坏,关键看发心、能力和心态!无论那种班,都看孩子们的优势,发挥特长,尽量不触发孩子们性格当中不好的一面,引导潜能,那么孩子们都是优秀的!事物本身都具备两面性,事物本事永远是在不断变化当中,遵循规律,尊重每个孩子生儿为人的这个大前提,每个孩子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跟什么样的孩子有缘就带什么班,遵从天意,而事在人为!愿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愿每个老师都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带所有的孩子,不分好坏……


系统管理学派创始人


首先我们不能有这样的偏见,农民工的子女有权享受到国家的正规教育,我记得几年前已经不允许有教育歧视了吧!

聪明的选择是服从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分到成绩好的重点班,应该鼓励重点班的同学去帮助,农民工子女帮他们把成绩提高起来,大家一起进步。

分到农民工子女普通班,也要尽心教学帮助他们迅速提高成绩,与重点班的班主任沟通让他们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本人观点不必纠结分到哪个班,爱岗敬业,爱学生,最重要,所谓寒门出贵子,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你帮他一把,他会记你一辈子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爱生活的小泡泡


从教25年,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教师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生,就像父母不能选择自己的孩子一样。作为一位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祟高思想境界的教师,他的理想是“得天下学生以教之”。他不会从个人私利出发去有选择性地教育学生。他从不急功近利,从不拈轻怕重,在他的肩上始终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重托。他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他不慕虚名,不图富贵,不会把学生作为自身追名逐利的工具。他热爱教书育人的工作,将它视为毕生永无止境的事业追求。他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引导每一位所教的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黑暗走向光明和探求真理的道路。总之,一个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教师是没有精力和兴趣去纠结于教哪个班教哪些学生的。


英語教师


一个是选拔成绩好班级,一个是务工子弟的班级,两个班级的组成不同,其教学和管理方式也不同,成绩好的班级,组织课堂容易,学生纪律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开展顺利,学生容易取得高分,教学成绩显著,教师名利双收。同时成绩好的班级也是社会各方瞩目的焦点,家长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一级学校,校领导期望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地位,所以教师的压力还是蛮大的。这样的班级教学没有问题,但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务工子弟的班级,学生学习程度可能参差不齐,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学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这样的班级更有挑战性,取得好的成绩,更有成就感,挑战自我就选这样的班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