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

本期嘉宾:


张琛实,浙江琛实投资董事长,德国Universität Hohenheim经济学硕士,11年证券期货投资经历,主要从事宏观基本面量化,商品套利策略,期权套利策略,缠论趋势策略,量能跟踪策略等开发,擅长于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操策略。2014年起使用量化交易。2017年起组建团队投研于人工智能在金融数据领域的应用,提炼投研层数据支持量化交易策略,创立间隙数据投研平台。


精彩观点:

缠论里有一个逻辑,当交易者的群体结构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候,尽管整个市场的走势不会重复,但走势的自同构性结构却会重复。

缠论的哲学本质是,走势的生命在于人的贪嗔痴疑慢所引起的自相似性。

用自同构性做原理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点。第一,它的前提是价格充分有效,且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第二,走势必完美,这个走势必完美的存在就是自同构性结构的重复。

我认为交易中最核心的内容,在缠论体系中分为两块:第一块是走势必完美,第二块是级别。

没有级别就没有交易,所有的交易都要建立在级别上面。

只要你做市场的符合非完全驱动交易就可以运用缠论,所以在股市和期市上,我们都可以运用。

交易本身是基于当下,而不是基于猜测。

利用缠论在股市和期市上交易,因为做的品种可能不一样,做的周期可能不一样,资金体量和仓位不一样,包括对缠论的理解不一样,那就很难做到趋同交易。

金融行业的学习方法可能和其它行业不太一样,其它行业是用大数据做小任务的形式,我们考虑用小数据做大任务形式。

技术面和基本面往往在非常多的时间段都相互吻合,而不是相互背离。

下半年之前为了托底GDP,基建的力度一定相对较大,所以黑色系强势,化工品则相对弱势。

缠论本质上是在最小级别上用笔画段去确认段,段形成中枢,中枢形成走势,更大级别的段都是小级别走势递归往上去的。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七禾直播间《机构面对面》栏目。这是我们鼠年第一期节目,今天也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来做开场。我们请到的是浙江琛实投资董事长张琛实先生。首先,请张总为大家做自我介绍。


张琛实: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晚上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很荣幸能够跟七禾网和信达期货在网上与大家做一个缠论量化大讲堂的分享。2008年从国外读书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做股票的二级市场和期货交易。到了2013、2014年,我开始往量化方向走。2015年,我们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做量化投资。对于缠论,我个人已经研究了8年左右的时间,整个过程还是比较艰辛的。技术层面上的单边择时策略,我个人认为缠论是最好的一个策略,我们也花了极大的精力在做这件事情。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也是如何用缠论做量化。


主持人:2020年开年,我们被前所未有的疫情所影响,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惨状。但是有危必有机,如果你能把握住当下的机会,就有可能在这波大行情中获得成功。今天我们也请到了张总来和我们分享,在全球疫情升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抓住投资机会?张总刚才也做了介绍,对缠论有很深的研究,先请张总介绍一下您对缠论的理解。


张琛实:在资本市场上,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在做基本面研究或者技术面研究,但其实本质上都是资金博弈。所以,从各个维度来说,我们做交易要解决的无非就是资金博弈这一问题。在资金博弈中,人性的弱点是一直不会变的。缠论里有一个逻辑,当交易者的群体结构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候,尽管整个市场的走势不会重复,但走势的自同构性结构却会重复。比如在一个高点,可能有人会追,也可能有人会砍仓。就在直播开始前的几分钟,我还看到比特币暴跌,现货已经跌到了5500左右。这就是人性博弈。那到底哪个维度能够反映人性博弈就是交易者要解决的第一要务。


主持人:在目前的交易市场上,交易方法百花齐放,您为什么会选择使用相对来说较为冷门的缠论?


张琛实:其实缠论说冷门也不算很冷门。我们预估了一下,全国大概有两三百万人在学习和使用缠论。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它是否反映了市场底层的运行规律或者机理。


如果我们开发一个量化策略,纯粹是用拟合的方法去做,或者是用以前的数据去推导,那对于策略什么时候会失效,我们是不清楚的。就像刚刚提到的比特币,很多人去抄底,结果却是一抄一个底,一抄一个底,就是这个逻辑。


主持人:当前的行情起伏非常大,今天借此机会,我们想请张总用缠论的方式来讲解几个品种或者近期比较热门的板块。


张琛实:没问题。有些朋友可能对缠论的认识比较浅,我先用一点时间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缠论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内容。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全球疫情升级下,如何用缠论捕捉市场剧烈波动中的投资机会。实际上,不论波动率再大,对于有能力的交易者而言,反而是个机会。因为,如果一个市场的波动率很小,那即使你的交易能力再强,也很难赚到钱。现在的关键就是我们有多少技术能力,能够在大波动下把握住精确的点位以获得盈利。


先说一下缠论量化体系,我们将大家看到的原文中的内容作了一个提炼,这里的提炼指的是百分百按照原文的主逻辑提炼,并没有追加个人的理解。


缠论的创始人本来说要出本书,但因为他去世较早,在2008年就不幸离世,所以最终没有出。他当时给自己的书取名为《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

缠论的哲学本质是,走势的生命在于人的贪嗔痴疑慢所引起的自相似性。缠论将自相似性所形成的无序走势给出了唯一的分解定理,并且这个分解定理是建立在一个纯数学推理的基础上,把走势做了完全分类,每个分类都有明确的操作做依据。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东方智慧。确实,与国外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相比,缠论有着非常强的优势,可以让我们在走势上做精确把握。


用自同构性做原理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点。第一,它的前提是价格充分有效,且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如果这个市场只有你跟我两个人做交易,那就不存在这个。第二,走势必完美,这个走势必完美的存在就是自同构性结构的重复。如果听懂这句话,会对你理解走势和交易意义非常大。如果听不懂,这就是一句很空白的话。


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是,桥水在去年11月份就提出要做空3月份的美国股市的期权,那现在这波下跌大家也看得很清楚。当时桥水是通过基本面的维度,来比较、判断美国历史上不同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情况,来做预判。所以,他们是从另一个维度去发现自同构性结构不断重复。而缠论则是通过纯K线去发现自同构性结构。


缠论在走势的自同构性结构上,做了一个完全分类函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等等。在缠论中就是对走势做了完全分类。重点说一下,缠论是从最底层的裸K线开始,对所有的走势一层层往上去做完全分类。比如我们可以看一下3根K线的组合分类,一共有4种情况,分别是顶分型、底分型、上升K线和下降K线。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通过K线的分类,把顶、底分型和上升、下降K线进行组合,形成笔。笔也是完全分类,分为上升笔和下降笔。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段则由笔组成,在笔组成段的过程中,把段分成了没有缺口的特征序列和有缺口的特征序列。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从段开始就会形成一个有三段重合的部分,三段重合部分在缠论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给它的定义是中枢,有了中枢才会有走势类型。对于走势类型,我们又可以分为盘整和趋势。在盘整里,还分上升盘整和下降盘整。在趋势中,也分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在这样的完全分类下,我们已经将走势做了很完整的分类。现在的关键在于,在操作层面上,我们要等上升趋势走完再去做空,和下跌趋势走完之后再去做多。第二个层面是,我们要如何去判断上升走势或者下跌走势已经走完。


在资本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中,如果做不好震荡行情,是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的。所以,处理好震荡行情中的操作,并不影响能够在趋势行情中把握住趋势机会,是交易者所研究或者追求的方向。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走势类型的区别解决好。在盘整中,会不断出现高点和低点,如果能够把握好盘整的高点和低点,并且判断有没有产生趋势的可能性,会给我们的交易带来质的飞跃。


除了我刚刚讲的,在单一级别是一个盘整或者趋势的走势,它还会生长和转折。我们看下图中的左图,两个同级别的中枢形成了绿颜色的更大一级的中枢。这就是走势发生了生长,从小级别的中枢,生长成了大级别的中枢,或者说从小级别的震荡扩展到了一个更大级别的震荡。右图其实也一样,只是它扩展的方式不一样。左图是两个中枢的扩展,而右图是一个中枢连续不断地走到九段以上,就自然扩展成了绿颜色的更大级别的中枢。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下方左图是趋势的衍生。我们前面提到,缠论里面的定位,有两个不触碰的同级别中枢就是趋势,后面还可以延伸出三个、四个、五个……理论上来说甚至可以是无穷多个,但从实操层面来讲,当出现第三个、第四个,或者第五个同级别中枢的时候,就要很小心,因为这个趋势不可能一直持续。在博弈的过程中,多空的力量会此消彼长。右图则是趋势的转折,从上升趋势转变成了下跌趋势。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下面简单讲一下走势的转折和生长。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其实上图在当下行情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待会儿我们可以举实例来探究一下这个图。图中蓝颜色的段是本级别的段,而绿颜色的段就是更大级别的段。


在缠论中,对所有走势都进行了很严格的区分,对每一个走势之后所衔接的走势也做了非常严格的定义和区分。如果大家数理比较强的话,完全可以将几何用抽象代数的方法来做验证和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缠论上花了七八年时间去研究,它和一般的技术分析理论是有区别的。


在本级别的趋势背驰之后,扩展成了九段,形成了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往上走之后,上面的本级别中枢又扩展成了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形成了绿颜色的两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是没有触碰的,也就是形成了更大的趋势。


蓝色方框中的部分我们叫做C段,C段里面又是本级别的趋势。C段是本级别趋势背驰,并且产生了一个更大级别的趋势背驰。我们可以很严格地将红色箭头下的这个点定义为高点。这种高点不是我们凭感觉去猜的,而是通过理论依据去寻找的具有确定性的点。


基于刚刚的走势类型的分类,我们给大家整理出了缠论中买卖点的图形。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很多人在看缠论原文的时候,可能对这个图的判断并不是很清晰。我们先看第一个,这是一个很标准的盘整背驰结构,当第二个黄色圆圈跌破中枢的最低点,和第一个黄色圆圈发生量价的背驰后,就出现了盘整背驰的一买点。但是怎么判断最后这段走完呢?这就是缠论里面最核心的,我们后面再讲。


第二个是两个同级别中枢没有触碰的趋势,并且第二个黄色圆圈的段和第一个黄色圆圈的段发生了背驰,这个走势就是趋势背驰,这就是趋势背驰的一买点。很多看过缠论原文的人会觉得趋势背驰的一买很难抓。其实从实战交易来说,一买是非常容易抓的,反而三买很难。


第三个是回抽后没有回到原中枢,形成了缠论定义中的第三类卖点。在产生第三类卖点之后再往下跌,下跌没有突破前面的低点,或者破前面的低点,第二个圆圈段和第一个圆圈段发生背驰的时候,就是三卖后盘整背驰的一买。这种图形的反弹有时候会很强,案例也非常多。


第四个和第三个的图非常像,唯一的区别在第二个圆圈和第一个圆圈形成盘背,第二个圆圈和第三个圆圈继续盘背,这个其实是比三卖后盘背的一买更容易操作的图形。这个图的反弹有可能会是比较强的。


最后讲一个破坏中枢的三买。在缠论中有一个很明确的定理,中枢被破坏,当且仅当被第三类买卖点所破坏,这就是一个第三类的买点。


下面我们继续举例。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第一张图还是一个很标准的盘整背驰。盘整背驰的这一段,我们放在次级别里去看,发现它有可能是一个次级别的趋势背驰。因为次级的趋势背驰的走势结束,我们确认了本级别这段的走势结束,同时也确认了整个盘整背驰结束的低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本级别往上的一段,也就是次级别往上的一个走势类型。


第二张图是我们刚刚定义的第三类卖点。在第三类卖点去做空的时候,它一定是次级别的走势先走完,确认了第三类的卖点。我这边示意图画的是一个次级别的盘整背驰,当次级别的盘整背驰走完,形成了本级别的三卖,就去做空。


对于第三张图,大家可能看的比较多。大盘也好,一些商品也好,会经常在中枢中震荡,或者说行情一直在震荡。在震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破高点或者低点,在本级别里是没有操作依据的。但是,如果里面任何的C段,任何的一个本级别段在次级别里形成趋势背驰的低点或者高点,这时候我们都可以参与。也就是说,在本级别是一个震荡行情时,我们可以在小级别里不断找高点和低点反复进行操作。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我们看一下上面这张图,这张图关系到走势的生长,它通过三买去做空,三买之后还可以去做多。形成震荡之后,因为前面部分属于本级别的盘整,震荡两个中枢,形成的中枢做扩展之后,又形成了新的中枢(绿颜色部分),那么震荡的这个级别就扩大了,所以我们可以自然的递归到当下更大级别的中枢盘整操作里面。大家要切记一点,我们一定是围绕当下的某一个操作级别的最后一个中枢反反复复做,直到这个中枢被第三个买卖点破坏为止。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接下来谈一下我认为交易中最核心的内容,在缠论体系中分为两块:第一块是走势必完美,所谓走势必完美,是指走势类型必完整,在第一张图的A里面,我们假设判断这里有可能盘整,第二个圆圈向下段内部的次级别走势类型没有走完的时候,这个地方我们不能盲目判断它走完了,因为走势必要走完。走势走完后,我们有两种模式可以推导,一种是从小到大,用小级别的走势类型递归到大级别,用大级别段的走势去推导,另一种是大到小,用区间套的模式去推导。做个简单的举例,我们用百度地图,一开始放大看到的是中国,再放大看到的是浙江,再放大是杭州、最后七禾网的演播室,从大到小精确的找到这一段所对应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做结束的点。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第二块是级别,没有级别就没有交易,所有的交易都要建立在级别上面。如果一个大级别在往上涨的过程中,一个很小级别的趋势变成高点,这时候可以参与吗?可以参与,但是风险非常大,因为资金的力量很容易把它推上去。这就是我讲的做第二张图,当b和a在A中枢里发生盘整,但是没有发生盘整背驰,也就是b的量已经完全大于a。这个时候,即使b在次级别里走了一个趋势背驰,C的高点就是趋势背驰高点,它走两段下来,形成一个次级别的中枢扩展直接再往上走。这种图非常多,很多人去摸顶,经常会摸错,有些人还不砍仓继续持有,可能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


主持人:张总给我们介绍得非常详细,核心部分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我看您都是用图形讲解,那么这套方法是否也可以运用在股市中?


张琛实:缠论本身就是在股市中开发的,只要你做市场的符合非完全驱动交易就可以运用,所以在股市和期市上,我们都可以运用。


主持人:之前七禾网也和几个研究缠论的嘉宾沟通过,他们认为缠论在市场中可以做到真正的可预测,您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


张琛实:缠论其实是基于当下的交易,它是不做任何过多预测的,当然,禅师完全可以做一些预测性的事情,但是预测和交易是两件事情。我们做的所有交易都是基于当下某一类走势类型走完后去做另一个走势类型,从最简单的分类来讲,比如下跌走完,它会有一个盘整或者上涨,上涨走完会接一个盘整或者下跌。

交易本身是基于当下,而不是基于猜测。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缠论与量化的碰撞,缠论可能会有一些关于人性的内容,之前我们接触的一个学缠论的投资者认为缠论就是要讲人性,但是量化要规避一些人性上的弱点,这方面您是如何结合的?


张琛实:其实缠论所讲的人性是指把人性的博弈通过几何学和动力学这两种方式表达出来,它其实可以用一整套完善的量化体系表达出来,自己的交易体系里不夹杂主观的人性成分,但是它表达的是交易群体的人性博弈,本质上它是完全可以量化出来的。在2006-2008年期间,没有学缠论投资者去做量化这个事情,如果他去研究做量化,是可以量化的。我们通过不断研究以后,尽量用最量化的方式去处理、去解决,把它的原逻辑用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主持人:相当于就是您把缠论的一些逻辑、理念用量化策略的形式表达出来。那这么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来进行策略编写?


张琛实:我们所用到的数据都基于裸K线,在缠论的量化过程中,我们没有用到任何的指标,只有在判断趋势背驰的时候,会用量价或者用MACD做辅助判断。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用指标拟合去做这件事情,只用走势类型的不断延伸、生长、转折来做。


主持人:现在策略在实盘的应用情况怎么样?


张琛实:胜率基本在65%-70%,在计算机开发上,我们将近用了5年时间,因此对自我的认知和整个程序开发的进度还是在往上走的。我们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套策略理论,交易者如果愿意研究学习,对他的交易,或者对他研究市场,甚至对他看待社会人生的态度都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我建议有兴趣或愿意耐心学习的交易者去研究。当然,这个理论想研究,可能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我个人大概看了至少100编以上的原文。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量化机构和做量化的投资者,他们可能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的对自己的策略进行优化和升级。您用缠论设计策略,用缠论做量化,那您是否有这方面的操作?


张琛实:它对走势已经进行完全分类了,整个缠论体系是基于完全分类去做的,如果我们有更好的完全分类方案,就可以去操作这个事情。目前多周期级别走势类型的递归或者走势类型的分解,运用到了同级的分解和非同级的分解,这个方案在我现在的认知中应该是最好的一种。


主持人:相当于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我们涉及缠论的策略都有对应。


张琛实: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山路上开车,有些人喜欢开手动档,在山路缓急的时候不断调整档位,循环操作整个事情。这个感受其实和我们运用缠论操作股市是一样的,因为股市不断的有波峰和波谷,这些波峰和波谷是由于不同体量的资金博弈所引起的,我们所有的刻画都是在刻画这个事情。如果有更好的分类当然可以,投资者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分类。


主持人:因为做量化的机构越来越多,可能会有策略同质化的情况发生,导致策略过早失效。用缠论结合量化,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吗?市场中应用类似这种策略的人多不多?


张琛实:我刚才谈到了缠论里面两个有效的前提,其中一个前提是非完全趋同交易,如果大家都是完全趋同交易,那肯定不适用。如果不是完全趋同交易,即使利用缠论在股市和期市上交易,因为做的品种可能不一样,做的周期可能不一样,资金体量和仓位不一样,包括对缠论的理解不一样,那就很难做到趋同交易。

所以只要在非完全趋同交易下,就是资金博弈。每个人对市场的认知不一样,做量化的策略也是基于人对行情的判断为依据构建的。当然现在也有机器学习量化策略,但是不管怎么样,它都是人或者人编辑的机器在做博弈,只要没有趋同交易,它都可以实现。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机器学习,您也在研究人工智能,目前情况怎么样?


张琛实:我们从2017年开始,开发了一个名为“经济数据”的人工智能,这是开发给团队内部用的。从全A股市场到各行业再到个股,用机器解决所有包括基本面数据的量化。中间我们还做了很多事,包括机器读研报,进行一些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语音识别等,我们做这些,让机器帮助我们解决投资过程中第一步的筛选工作,但这个事情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花精力、花资金去做研发,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条路。而且金融行业的学习方法可能和其它行业不太一样,其它行业是用大数据做小任务的形式,我们考虑用小数据做大任务形式

,所以在机器学习的方法上,我们也再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主持人:今天直播间的人气非常旺,观看我们对话的投资者朋友非常多,说明大家对缠论非常感兴趣。但是缠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学习的门槛高不高?


张琛实:我觉得门槛是非常高,如果你没有下定决心学习就不要做。假设缠论你只学了一半,或者你对它的认知处在一个相对比较浅的层面,你用缠论交易会亏非常多的钱。


主持人:那说明大家学习缠论,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张琛实:是的,如果你真的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我非常建议你研究缠论。如果不愿意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建议你用其它方法去做交易。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张总,我觉得必须要张总再掏出一点干货出来,请张总运用缠论结合实盘图形给我们演示一下怎么捕捉市场机会?(以下文字请结合视频观看)


张琛实:首先用沪深300指数最近的这一段高点和低点做行情演示,因为从节后2月3号开盘,沪深300指数大跌之后,就开始反弹,并且反弹力度非常大,这种行情从交易者的层面来看是非常难操作的。我们怎么用走势类型的分类去解决这个事情,分析完之后,如果大家对其它品种还有兴趣,我们可以交流和探讨。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上图是沪深300指数,所有的图都是计算机自己画的,图中红颜色是我们用缠论原文严格定义的比,蓝颜色是原文定义中的段,蓝颜色的框则是我们定义的中枢。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上图是15分钟图,我们可以发现从节后低点往上走的这波其实非常难做,从技术层面上来做,这波我们并没有做到。我所有讲的交易都是实事求是,从客观层面出发,那么这里会存在什么机会?比如这里有没有高点的可能性?用缠论的思路来做,第一,从底部也就是3643点往上涨的过程中,在15分钟图上大家能看到什么?其实这波跌得很深,这波又把它拉回去,它就是在中枢震荡。大盘指数在去年一年时间内,也就是2019年第一季度涨得比较凶,之后我们看大级别都是在中枢震荡,这里有很多个高点和低点,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这些高点和低点,收益可能会比做趋势的收益高。在沪深300指数里面,在大级别里面,它始终是一个区间震荡。我刚才也谈过一个案例,在大级别的震荡里,只要小级别有盘整背驰或者趋势背驰的机会,我们就可以反反复复的做。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我们再看15分钟图,这波往上涨的过程中,在内部结构里我们能看到什么情况?我们能看到这个点是1分钟形成的趋势背驰点,但是这个点我刚才说过了,它属于15分钟刚从底部拉升往上涨,所以这个趋势背驰点可能会走得非常弱。这个趋势做背驰点走了三段之后,这个点形成了5分钟的三买,5分钟的中枢在这个地方,1分钟的中枢走了9段,形成5分钟的中枢,然后在1分钟形成趋势背驰之后,走了3段,形成5分钟的三买就往上走了。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在5分钟的三买之后,它继续往上涨,涨到这个高点的时候,我们放到3分钟图上看,它形成了很标准的3分钟的趋势背驰做高点,也就是4184这个点。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如果大家把图形放细一点,4184这个点在3分钟做C段里面,我们可以看到,3分钟的比是一个趋势背驰结构,这就是一个区间套利概念。3分钟的段是一个标准的趋势背驰结构,我们不管从小级别递归到3分钟的比来看,还是放到30秒的段来看,就是从这个点开始,它都是一个很标准的趋势背驰结构。如果我们再把30秒的段的细节打开看,在这段里,甚至在15秒钟里面,可以看到它也是更小级别的趋势背驰。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在30秒的C段里面,它也是一个更小级别的趋势背驰,我们会发现走势在不断的循环和递归。做一个精确定义,第一波往上涨形成了1分钟的趋势背驰高点,一个简短的回落,形成了5分钟的三买,再拉一波,形成了3分钟的趋势背驰做高点,这个3分钟趋势背驰高点做C段,我们在30秒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标准的趋势背驰,在30秒的趋势背驰C段,我们还可以在里面看到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趋势背驰,30秒的趋势背驰还可以在C段和B段看出一个标准的趋势背驰,从大到小都非常精确,类似于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当时我们确认价格就在附近,然后走到这个15分钟高点。我刚才讲过15分钟图,最后的15分钟段破了前面15分钟段的高点,并且量价明显上涨,这个高点也可以通过区间套来精确捕捉。当下沪深300的交易机会在什么地方?我们要确认往下的15分钟段走完,目前来看,这一段已经破了前面15分钟段的低点,在破低点之后,一旦确认最后15分钟向下段走完,我们可以不断找盘整背驰的做多机会。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简单分享一下疫情结束后的实盘操作,我们自己的操作没有做到第一波拉升,但第一波回调和第二波回调我们有做到。以我们目前的交易能力,并不是每一个高低点都能判断出来,我们做的尽量提高能够判断的高低点的准确性。


主持人:有投资者询问比特币,比特币能否适用您的理论?


张琛实:比特币的数据我们平台上没有,但我在公众号上有写过,比特币那波下跌是1小时三卖的下跌,确定高点是在上礼拜六的凌晨(3月7日),高点确定之后,整个1分钟走势一直还没走完。最近做比特币爆仓的非常多,是因为有些人做的不是现货,杠杆比例很高,2%到5%的波动都可能导致爆仓。只能说在1分钟三卖下跌还没走完之前,盲目的去抄底风险很大。比特币到目前为止仍处于下跌过程,空单可以减仓,下跌走势没完成之前,一定不能做多。2小时和4小时线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都处于下跌趋势的第二个中枢做离开段。


主持人:有投资者想请您用商品期货进行分析,我想最近比较热点的应该是原油,像原油这种突然跳空行情,缠论是否能把握到?


张琛实:由于数据接入方面的问题,我没有参与原油,除了原油以外的其他化工品有接触。


主持人:化工品也可以分享。


张琛实:我讲一下PTA,考虑到这波疫情对实体经济影响非常大,做PTA现货的企业和分析师都知道现货堆积很多,在加工费还比较好的前提下,很多人在做空生产企业利润。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从走势上来看,首先PTA是两个中枢下跌趋势,在下跌趋势中,我们在一个点位参与了多单,那是下跌趋势中的盘整背驰,我确认这一段走完的时候做了多单。当时跟现货企业新凤鸣有过沟通,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可以做多的点,但这个多单只能保证往上走一段,随后还是继续向下。那么趋势往上走的过程中有没有做空机会呢?有,上礼拜我带的一个交易员做空单就是在低开反弹的位置,这个位置如果放在15分钟图上看的话,是关于15分钟图上的三卖。三卖下跌,这是当下最后一次安全做空的机会,做空下跌过程中,当走势走完可以平空。那么什么时候去做多呢?当60分钟下跌走势走完,发生两段盘整背驰的时候,可以去做多,如果走完发生盘整背驰,并且C段符合趋势背驰定义,那么D点就是趋势背驰的D点,可以毫不犹豫去做多。从这一层面分析的话,

技术面和基本面往往在非常多的时间段都相互吻合,而不是相互背离。技术面反映资金的博弈,聪明的大资金都会提早知道情况,尤其在股市里体现的更明显。比如周末出现降息降准的可能,很多聪明资金提前就进场了,而在技术分析领域,可以把博弈的逻辑刻画或表达出来。


主持人:有投资者朋友提到螺纹钢和铁矿,也请分享一下。


张琛实:在我们整个交易里面黑色系只参与了一点,那就是买黑色空化工。我们觉得下半年之前为了托底GDP,基建的力度一定相对较大,所以黑色系强势,化工品则相对弱势,于是定下买黑色空化工的策略。但是黑色系在我们的系统里面没有太多的交易机会,看螺纹05合约,它在大级别里一直在震荡,短期内唯一可能有的机会是在5分钟图上已经创新高,如果仍然按照原有逻辑不断循环盘整背驰的话可以考虑做空,但是没走完之前我不敢去猜,一定要确认走完。如果不能确认的话,有可能一波很大的行情往上拉,把它从原来的盘整背驰拉成没有盘整背驰,那么空单就不能做了,所以,短期内可能的机会就是5分钟创新高走完发生盘整背驰。


用缠论做量化(买卖点/品种机会/策略应用全解读)


主持人:今天投资者讨论非常激烈,我挑选几个热点问题跟张总沟通一下。一位投资者说他也应用过缠论,但实际做的时候胜率一般,小转大没办法参与到,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张琛实:缠论小转大的图形非常多,我们自己的交流群中也经常对小转大进行交流,简单的讲,大级别没有背驰的情况下,小级别背驰引起大级别反转这件事情,在我们的定义中要做小转大。大部分的小级别背驰很难引起大级别反转,如果所有小转大都参与进去的话,很大概率是亏钱的,但是有些反转行情走的非常大,你没有参与到的话很可惜。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从大到小做判断的时候,如果大级别本来就有背驰的可能性,中间级别完全没有背驰,往下做小级别发生趋势背驰的可能性会大很多。所以,我们推到最终交易点的时候,通常从三到四重背驰往下推,具体以后可以通过案例来交流。


主持人:有个投资者想请一下中枢的生长和扩张。


张琛实:中枢是一个很严格的定义,它是三段重合的部分,三段重合实际每一部分都代表次级别的走势,所以它是三段次级别走势重合的部分。中枢区间的定义也很清楚,就是三段重合部分里面高点中的低点和低点中的高点形成的中枢高点和低点之间的区间。举个例子,5分钟级别的一个中枢一直在区间中震荡,理论上可以震荡很长时间,但是当它震荡到九段以上的时候,我们就定义它已经扩展成更大级别的中枢。


九这个数字在缠论中有重要的运用。中枢的扩张是指两个中枢没有触碰,但是两个中枢的波动区间有触碰。中枢扩张的最小段数量也是九段。形成趋势背驰走势最小段数量也是九段。所以,中枢可以不断的生长和扩张,投资者在交易中可能有疑惑,特别是做期货的投资者,能够生存下来的期货交易员都是老江湖,大家都有各自的交易体系和认知,在博弈平衡没有完全打破的情况下,很难产生流畅的趋势走势,在这个过程中,做多或做空都经常会被走势的延伸打到止损。为了避免,一定要把中枢的扩张和递归走势性的划分解释清楚,具体以后可以用案例分析。


主持人:有投资者对您刚才演示的平台感兴趣,能否介绍一下。


张琛实:这个平台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最早的时候,我们在第三方平台编写,由于缠论涉及到全球变量并需要用多级别做递归,第三方平台没办法满足需要,所以在2016年底下定决心建设了自己的平台。我们的平台有很多优点,比如数据很齐全,1分钟的数据可以追溯到2005年左右,大家如果想用这个平台去复盘的话,甚至连缠论原文中2006年到2008年案例那些图都能展现出来。平台从去年底开始免费公开使用,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下载使用。


主持人:您的软件是用同级别分解视角还是中枢视角?


张琛实:我们的平台中,每一个级别都是用笔画段做视角,同级别分解的视角没有对外公开。如果你用区间套的模式去做,完全可以在每个级别做笔画段,在最后确定要操作段看小级别走势。如果你习惯于用小级别同级别分解做递归的话,后面我们会考虑把平台开放。


缠论本质上是在最小级别上用笔画段去确认段,段形成中枢,中枢形成走势,更大级别的段都是小级别走势递归往上去的。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不需要精确的小级别完全递归,可以从大级别确认一个走势,在细节里再找小级别做走势结束的判断。


主持人:60分钟次级别按照15分钟算还是10分钟?


张琛实:缠论的级别其实不是你自己定义的周期,只是在不同周期上面把图标出来而已。理论上,可以在1分钟图上标出5分钟,15分钟,甚至是年线的图,只要你的显示器足够大。具体到60分钟次级别到底是算10分钟还是15分钟,本质上还要看60分钟图你能递归成10分钟还是15分钟,这之中的区别很大。有的时候,可以从15分钟递归成60分钟,有的时候可以从10分钟递归成60分钟。你们在看我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也会发现有时候我用15分钟去推导,有时候会用5分钟去推导,引申出来的含义是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但想讲清楚很难。


主持人:相信屏幕前的投资者朋友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分享,有些对缠论了解不多的投资者会对缠论产生兴趣,节目最后想请张总分享一下“敲门砖”,作为一个初学者,想要学习缠论的话应该怎么做?


张琛实:初学者真的想学习缠论的话,第一,看原文。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书,但是其中大多夹杂了作者主观思想,而大部分人的梳理能力比缠论理论创始人差,所以尽量用原文的逻辑去思考。在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原文的意思去做,搞清楚后,再融入自己的思路。第二,看原文的过程中一定要看作者对留言的回复。第三,想研究缠论的朋友,欢迎大家免费使用我们的软件,至少能在笔画段上节约大量的时间。


主持人:投资者提问,笔是次级别,中枢是本级别,您用段做中枢和大级别笔画中枢有什么区别?


张琛实:5分钟的笔中枢很多程度上近似等于1分钟的段,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完全对等的,1分钟的段在很多时候比5分钟级别的笔大一点。如果你们用小级别段递归上来做走势,趋势比本级别的笔画段稳定性强很多。也就是说不能死板的把1分钟段走势和5分钟笔走势作为对等。


主持人:谢谢张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张总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投资者朋友的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