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低端制造业不往内地转移却往东南亚转移?

万事皆空70


这是伪命题,制造业已经往内地转移过一波了,现在的这一波是往东南亚转移。

要不然,郑州的富士康项目,是从哪来的?


不要指望独揽全世界的制造业


总有人喜欢说,中国为什么不重视实体经济。

还怎么重视啊?中国是有史以来,出口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是美国称霸全球以来,欠债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中国制造布满全世界,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不管是拉美还是中东。

中国不可能把全世界的制造业全部干完,让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全部完蛋。


曾经的加工贸易政策


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当年中国走过的路,我举个例子:三来一补。

这是当年改革开放初期使用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外包政策。

按照1979年《开展对外加工装备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规定,加工装备业务,由外商提供原料和零件,由我国工厂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备,成品交给对方销售,我方收取个加工费,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材料,我方生产,然后由我方生产的产品进行偿还。


相当多的外贸行业对中国出口退税补贴的依赖较大,而且反而不重视利润,三来一补的企业的股东逐渐被外方掌控,没有自建品牌的能力,在2000年左右,大批的中国自主品牌反而落在了外商的手里。

尤其是第一代企业,比如说苏泊尔,哈尔滨啤酒,大宝,中华牙膏等等一大批企业已经落在外资手里。尤其是中华牙膏,早就是联合利华的了。


而且这种模式还导致每次西方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搞反垄断法的时候,一些本来是中国的企业跟着遭殃,且这些加工贸易异常损害环境,得不偿失。


我们今天看到的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大部分是第二代中国品牌,其结果是利润最为丰厚的一块,变成了外资,而中方只能获得利润可怜的劳务费。

东莞当年就是靠加工贸易崛起的。


从2008年起,西方出现严重金融危机,中国也意识到不能把这种情况 永远的持续下去,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于是沿海城市执行腾笼换鸟的政策,大批的制造业从沿海搬到了河南,四川等地。


搬过来的企业,例如河南富士康就是典型的,而更加低端的产业,例如制鞋业,皮革之类的,加速转移到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例如越南,缅甸,印度之类的国家。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人为的就是这一刻------不再当西方的廉价工厂,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实际上从2008年起,中国已经涌现了无数的品牌,尤其是新兴行业,比如说智能手机。


不要指望一口气把全世界的制造业一口气全部吃完,不现实,中国不可能永远为西方打工,贸易战这种东西,就算今年不来,明年也会来,迟早都会来,中国早晚要经历一个转型,培育自己的国内市场,才是王道。


李建秋的世界


为啥低端制造业不往内地转移却往东南亚转移?有人说,我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比如说内地还有很多地方,甚至中西部地区发展还很落后,甚至很贫穷人力成本低。为什么要让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往中西部转移不是对我们更有利吗?这样,中西部发展起来了,全国才算是共同富裕呀。其实,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1、产业往中西部转移的情况怎么样?

其实,这些年我国东南沿海的产业往中西部转移并没有停下,一直在转移之中。就拿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加工组装业来说吧,富士康最早在深圳,据说一度有几十万员工。后来,富士康来到河南,来到西安。这就是产业往中西部转移的代表,是企业家在市场环境中做出的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决策行为。但不代表所有的产业都可以往中西部转移,有些你留也留不住。

2、环保因素让一部分企业往东南亚转移?

其实,我国东南沿海企业往中西部转移的同时,更多企开始往东南亚转移,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一些企业之所以往国外转移,一部分原因是劳动力价格因素,让企业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年国内环保执法加强,很多企业无法达到国内的环保标准,不得不去东南亚寻找机会。因为那些地方,对环保的要求和执法均比国内宽松。

3、关税因素,让企业逃往东南亚?

其实,除了人力成本和环保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关税因素。而且,这方面的因素正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扼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始频繁使用关税大棒,来制裁中国企业和个人。这就使得在东南亚设厂可以不受这些关税制裁的影响,相反,因为发达国家在全世界寻找中国制造的替代品,在东南亚的企业反而获得了大笔订单,获得了更快速成长。

4、新兴市场,让企业选择东南亚?

其实,除了以上比如说人力成本,环保,关税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南亚市场。比如说,印度。我国几大手机厂商占了印度市场的大头,而且,印度市场上中国货铺天盖地。如果算上运输成本和中间商赚取的差价及关税,这些廉价的日用品就没有了价格优势。所以,直接到印度本国设厂除了省下一大笔运输成本和关税及中间商的差价以外还可以省下一大笔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你说,要是你你会不会跑到东南亚去呢?


聚焦三农热点说


低端制造业转向东南亚,是由这些行业对低人工成本,低税率的追逐本性决定的。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低端制造业,特别是鞋业,服装业等行业,在各方面压力下,就在寻找转移地。

当时,国家层面推出“滕笼换鸟"政策,是想滕出沿海地区的低端产业,由内地承接。沿海地区转型发展高端产业,实现多赢局面。

然而,内地飞涨的人工,地价,加上高昂物流成本(陆运比海运贵很多),低效的行政环境,让先期试探的企业很不适应。

反观东南亚,虽然当地的政府效率更低,但是人工成本只有大陆一半不到,又靠近港口,利于海运。另外,欧美对于东南亚国家更友好,关税很低,甚至有一些产品是免关税。省下来的税,其实就是利润。

很多低端制造业的巨头们,2O08年后在东南亚和内地两边同时建厂,比较优劣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向东南亚转移。

如今,特朗普发动的毛衣战更加速了这个转移过程。这些产业一旦转移,更不会回头。

所以,未来可能失业率会大幅增加,低端产业供应链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甚至倒闭。

危中才有机会。

时代在剧烈变化,对人的适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否则就是淘汰。剧烈变化当中同样也蕴藏着大量机遇,可是只有通过学习,创新才有可能抓住。

值此百年未遇之变局,愿国人共勉自强,为我中华矗立世界民族强者之位而努力。

希望大家喜欢回答,谢谢!


职场的厚黑学


不往内地转移?其实已经转移过一波了,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中西部省份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造业蓬勃发展,很多东部沿海省份的制造业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比如富士康,富士康最早在深圳,据说一度有几十万员工,后来来到河南,来到西安,这就是产业往中西部转移的代表。



如今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虽然不如沿海省份,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劳动力成本早已超过东南亚地区,而且经济多年高速增长,也带动了房价和地价的快速上涨。我们应该清楚,资本是逐利的,当企业发现利润越来越微薄时,自然就会做出评判,选择成本低很多的国家建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人口红利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企业来设立工厂,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海外攻城掠地,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早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到了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达到35931亿美元,超过美国日本的总和。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转型,前几年中国就已经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以未来中国的很多低端制造业可能都选择向东南亚或者其它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


锦绣中源


低端制造业技术要求低,附加值低,但是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样可以用规模创造巨额利润,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制造业不往内地转移而向东南亚各国转移,财智成功认为有三大原因:


一、大型外资企业选择迁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下游供应商为了接到订单,不得不跟随其后

国内房价和地价快速大幅上涨是驱逐制造业的根源,企业员工为了能买得起房租得起房也会不断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

资本逐利,企业发现利润越来越微薄时,自然就会做出评判,选择成本低很多的国家建厂。一家大型企业会有很多供应商,一旦选择了向东南亚国家搬迁,供应商们为了保住订单,就会选择跟随迁移。


二、国内房价、地价、人力成本普遍快速上涨,向内地迁移成本降低有限,还会增加交通运输成本

房价和地价上涨是普遍现象,不管是上涨十余倍还是上涨三五倍,与十几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于企业来说,从沿海城市搬迁到内地城市,成本确实能够下降,但是下降的依然有限。

之前在沿海城市时,地方上办事效率更高,服务更好,吃拿卡要更有节制,出口也更快。到了内地城市后,出口就要增加几个环节,运输的成本和时间都会增加。

一些内地城市虽然会给企业较好的优惠条件,但是效率较低,企业额外成本会增加,还需要处理地方关系,无形中增加很多负担。


三、东南亚各国为了发展经济,会给出非常多的优惠条件,优势极其明显

东南亚各国为了吸引“外资”,在土地和税收上会有诸多优惠,企业利润大幅提升。在环保和消防等问题上,也不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甚至影响到生产。

土地便宜了,人工成本下降数倍,综合税负还低,除了工人素质和吃苦耐劳可能会有欠缺,但是这不是问题,时间会改变一切。


质量和品质是制造业的方向,但是并不意味着低端制造业就要消失。国内隐性失业率高,低端制造业依然大有可为,小商品也能做出大文章。未来经济发展,应当持续探索低端制造业发展模式问题。


财智成功


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中国,为中国制造业增添了许多活力,借着政策、成本等优势,使得当时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纷纷来中国建厂,为中国的经济腾飞贡献了一份力量,但是目前的低端制造业往内地转移无法有效减少成本,所以很多企业纷纷往东南亚转移。

低端制造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为企业进行一个简单的加工,本身并没有什么较高的技术,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力成本显著提高,而使得获利空间急剧减少,低端制造业已经往内地转移了一批了,从目前来看,就算内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运输成本又会相对应的增加,所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往东南亚转移工厂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世界上对东南亚各国的投资在显著增长,比如越南,越南今年一季度吸引外资总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大幅度增长了86.2%。有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例,东南亚各国也纷纷学习中国的模式,都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同时由于经济较不发达,劳动力成本也较低,所以往东南亚转移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与财为伴


因为越南更穷,生产经营成本更低,产业转移从来都是这样,从相对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现在,南方喷子知道为何东北衰落了吧!因为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当初相对发达,成本高,所以工业就转移到东南沿海了,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懂吗?美国铁锈地带的工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也是这道理,但你能说美国落后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吗?你们有脸说美国是体制问题,市场经济观念落后,人情社会,营商环境不好,轻工业摇滚,重工业烤肉,主要是人不行吗?造个核潜艇四代机再说话,注意逻辑!轻浮浅薄!


大东北龙


低端制造业多指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品附加值很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由于利润很低,企业被迫在各种成本构成要素下寻找减支变量,其中用工薪酬也被看做重要的因素之一。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资环境和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地区利用人口红利和优惠的投资条件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企业来设立工厂,促进了就业,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破坏也日渐突出,这种耗费资源 影响民众健康的粗狂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产业要求。而东南亚地区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有着类似的情况,人工成本低,土地资源丰富,环保意识不高,只要能提高就业和创造税收就会得到当地政府支持。

所以低端制造业往东南亚转移,是产业自身要求,是市场的选择,更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阳之扬


低端制造业耗费资源大,附加价值少,环境破坏大,对人健康危害大,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增速。现在,国内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督察巡视一轮又一轮,对地方领导实行环保追责终身制,对污染企业处罚愈来愈严,准入越来越高,导致低端制造业成本高企,老板发现在国内没钱赚,自然不干喽。而越南却处于发展相对不足阶段,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环境准入相对低,低端制造业在那有钱赚,所以,老板就跑那边开厂去了。


格子爬虫9999


上面的没脑子,打着环保旗号要人去扶贫,也不想想穷山恶水出刁民,又不是国企有哪个关系铁到傻大胆?有本事把国企碾过去干活开荒啊?这下鸡飞蛋打可有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