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多重“身份”的“大伍”,瞭解一下?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陳竹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戰“疫”先鋒、大學生士兵、毅行騎手……擁有這些“身份”的是長沙理工大學電氣學院學生“大伍”伍仁博。因為從2月17日開始,學校實行線上教學,週一到週五被學習日程排滿,伍仁博必須調整自己的時間分配,只能將社區防疫志願工作集中在了週末兩天。

說起為何叫他“大伍”,是因為他大學一年級就選擇應徵入伍,這使他比同級的學生大了兩歲,“每一個認識大伍的人,都會被他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和昂揚向上的青春活力所感染。”該校副書記陳仁凱說。

拥有多重“身份”的“大伍”,了解一下?

他是戰“疫”先鋒

選擇當社區防疫志願者成為戰“疫”先鋒,對大伍來說太正常不過了,“我爸說,無論是作為社區公民還是黨員,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參與社區志願工作。”因此,他們全家都成為了小區的志願者。

大伍所住的小區50%的住戶為外來租客,流動性很高,兩公里外的小區已出現了一起確診病例,伍仁博經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大意,“最難的不是天太冷體溫槍測不準溫度,而是要和小區的大爺大媽耐心解釋目前的形勢有多嚴峻,查體溫、查證件都是必須做的防疫措施。”

他執勤的地點在小區門口,臨著高架橋,處在兩棟居民樓之間,是個“風窩”。雖然沒有下雪,但北京的氣溫已經接近0℃,只要在室外站半小時腳就會凍木,大伍卻很少進入執勤崗亭休息,“部隊教會了我,在位一分鐘必定發光六十秒。”

拥有多重“身份”的“大伍”,了解一下?

他是大學生士兵

大伍入伍是在大一,他主動把服役地選擇在最艱苦的邊陲、新疆阿克蘇某部。服役期間,大伍改變了許多人對90後城市大學生“溫室成長”的偏見。

大伍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新訓,並在新訓結束的授銜儀式上代表全連新兵發言;被連隊推選為新訓骨幹,擔任新兵班副班長;圓滿完成了製作新兵紀實錄像任務,由他執導拍攝製作的微電影《逐夢》在全團新年晚會上展播,並完成全師《戰傷自救互救》科目示範視頻的製作工作……大伍還出色完成了青海藏族戰友的普通話和漢字教學任務、陸軍野外駐訓營區示範任務、庫爾勒國際軍事競賽安保維穩任務、全團《步兵班攻擊碉堡》科目訓練示範任務、新兵帶訓任務和全團集訓科目教練任務,在師政工網上發表通訊稿40多篇,參與的全團四會教練員集訓獲得全團室外科目第一名與室內科目第一名,並獲得庫爾勒國際軍事競賽安保維穩專項嘉獎。

“人生的意義就是要多經歷磨鍊。同樣兩年時間,在邊疆,吃的苦會更多,歷練也會更多,那裡也需要更多像我們這樣的大學生,這是我選擇暫緩學業,去新疆當兵的原因。” 大伍認為,展現青春最好的方式是用青春保衛祖國。

拥有多重“身份”的“大伍”,了解一下?

他是毅行騎手

入伍經歷堅定了大伍的人生信仰。為了進一步鍛鍊自己的毅力,他迷上了騎行和馬拉松。

騎車是他最大的愛好。

去年暑假,大伍從成都出發,開始世界上地勢最高、路況最為險峻的318國道川藏線的騎行。這段騎行旅程困難重重,變化多端的天氣、猝不及防的大雨、惡劣的住宿條件、複雜的地形路況、短缺的物資補給、同伴的車兩次扎胎、超過預計的體力消耗……信念支撐著他騎行23天,途經2100公里,翻越14座大山,海拔最高超過5000米。

他的騎行事蹟被校內外多家媒體報道,騎行的視頻被近萬名同學的圍觀、點贊,留言。“志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選擇決不妥協”——這是他留在藏區青旅塗鴉牆上的一句話。

川藏線騎完了,大伍還想挑戰更艱難的路線,從新疆到西藏的新藏線會穿過一些無人區,平均海拔也都在三四千米,相對川藏會更加艱難,更加危險。為了這個目標,他參加了所有能參加的馬拉松,一次次挑戰著自己身體和毅力的極限,耐心地為新藏線準備著,“充滿挑戰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除了樂於做毅行騎手,為了拓展知識的廣度,大伍還選擇嘗試著創業。

今年1月,大伍和小夥伴們一起創辦的格米數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搭起了架子。起因是他們發現教材循環率低,造成了巨大資源浪費,覺得可以開發一種面向校園二手書的新型智能貨櫃,建立一個買賣雙方直接交互的二手書流通平臺。大伍想,當櫻花開滿校園的時候,公司設備應該就可以正常投入使用;功課也一定能夠按計劃趕上來,下一步是爭取部分科目的拔尖;陸續參加的三次馬拉松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新藏線的騎行夢想一定要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