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有道理?古人的忠告!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有道理?古人的忠告!

人生在世,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升斗小民,都要面臨共同的問題:生老病死。秦始皇如何威武?一樣只活了五十歲。因此古人認為對於五十歲,留下了“知天命之年”以及“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這種經驗。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有道理?古人的忠告!

人生短暫,對古人來說,五十歲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年紀。因此古人認為,只要活過了五十歲,就要懂得改變一下人生的方針,用來過餘生的生活。上文提到的俗語,就是這類經驗。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有道理?古人的忠告!

先說“窮不管二事”。第一件事,指的是不要管兒孫的事情。因為五十歲的人,其子女也多半步入中年,中年人的三觀早已經定型,你的意見、主張,未必能被後生所接受,強行主張這些,反而會引起子女反感,空惹一些麻煩。並且,老一輩人的思維、觀念,往往跟不上新形勢,有時候子女迫於“孝心”,接受你的建議、方案,到頭來蒙受損失,也會給家裡帶來不和睦。因此,五十歲以後的人,儘量不要管兒孫的事情。第二件事,就是不要逞強,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有的老年人,因為上了年紀受了籠絡,於是表現欲增強,為了滿足這種慾望,他們就會攬下一下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但到頭來,這種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後患——比如說曾經有新聞報道,說某北漂女,她家鄉的父親頻繁在家鄉說自己的女兒能給人在京城介紹工作,結果給北漂女的生活帶來巨大麻煩,父女關係也不斷惡化。古人想必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不主張老人這樣做。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有道理?古人的忠告!

再說“富不管二人”。在我國古代,貴族有養門客的習慣——這種習慣延續到民國,比如上海大亨杜月笙就喜歡養門客,以至於有人將孟嘗君和杜月笙相提並論。可以說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但是,收容門客、幫助他人,這裡面也有學問。比如這兩種人,就不要理睬他們。第一種,是不懂感恩的人。之所以說“人過五十”以後才不管他們,原因在於五十歲之後,人生閱歷空前豐富,可以短期內觀察出一個人的品行。對於不懂感恩的人,對他們再好,幫助再多,他們也不會領情,既然如此,何苦浪費精力、錢財?第二種人則是勢利眼的人。如果說不懂感恩的人只是自私的話,那勢利眼的人往往具備落井下石的屬性。這種人翻臉很快,在你有勢力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會巴結你,但是當你出現地位下降的時候,這種人非但不會恭維你,反而會考慮如何暗算你甚至出賣你來為自己謀取好處。因此,這種人非但不能保住,還要離他們越遠越好。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有道理?古人的忠告!

在當下,儘管科技不斷進步,但是人性始終沒變,因此,不論是“窮不管二事”還是“富不管二人”都具備很大的借鑑意義。因為只要人類的本性不變,條件差的人愛逞強、富人交友不慎的現象,就會不斷髮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