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三十六岁,终于等到了她的理想伴侣,他们俩人都是高收入者,出嫁应不应要聘礼?

似水流年春去春又回


现在很多年轻男性,甚至部分女性对于聘礼都是深恶痛绝的。认为收取聘礼,尤其是高额聘礼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应该拒绝和废除。但这并不完全是对的,因为单方面索要高额聘礼并不是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而是近现代人产生的陋习。


在古代,聘礼和嫁妆是共同存在的:男方下聘礼,女方陪嫁妆。并且通常来说嫁妆的数量和价值都要大于聘礼,所以才会有“女儿都是赔本货”这种说法。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在古代,聘礼和嫁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现代,聘礼和嫁妆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古代,聘礼和嫁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聘礼

聘礼在古代的意义主要有三个:01、签订婚书,收受聘礼是婚约成立的必要条件;02、聘礼是男方向女方展示家庭责任能力的表现;03、聘礼是男方向社会表明女子身份和地位的媒介。

01、签订婚书,收受聘礼是婚约成立的必要条件

《礼记·内则》说:“聘则为妻”。意思是说收下聘礼后,即使还没有举行婚礼,但女方妻子的名分已经确定了。从这里来看,聘礼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婚姻买卖”中女儿的价格,聘礼的性质应该是定金、保证金一类的存在。它存在的意义在于保证婚约的履行,避免男方随意毁约。


在古代,女性的名声和贞洁极其重要,加上婚嫁过程一般都复杂而漫长,期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婚礼筹备到一半,男方突然毁约,这对女方名声和财物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所以男方通常会给予高额的聘礼来向女方表明自己迎娶女方的决心。毕竟如果男方单方面毁约,聘礼将不会返还;女方毁约则需要全额退还聘礼。


02、聘礼是男方向女方展示家庭责任能力的表现

在古代,男性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男子是否有能力有财富,将决定整个家庭的贫困。

古代的云南苦聪人就有这样的一种习俗:凡是小伙子向姑娘求爱,都要带上自己打到的松鼠。在苦聪人看来,打不到松鼠的人是孬种。打到的松鼠越多,证明这个小伙子的打猎能力越强,姑娘也越有面子。


03、聘礼是男方向社会表明女子身份和地位的媒介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古代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明媒正娶”。下聘礼是娶妻的必要步骤,在于向社会(主要是双方宗族)表明女性正妻的身份地位。这个身份地位是得到双方父母和宗族的认可的,是合法的身份,拥有继承权。


在古代,妻和妾的社会地位差距是很悬殊的。妻是“父母之命”,丈夫要休妻是要得到父母的同意的,不得私自休妻;妻子的身份和地位是双方父母和宗法制给予的。而妾则可以说是丈夫的个人财产,她的身份地位完全由丈夫决定,甚至可以随意买卖。

二、嫁妆

嫁妆在古代的意义主要有三个:01、嫁妆是父母对女儿婚姻的关爱和祝福;02、嫁妆是父母分给女儿的家庭财产;03、嫁妆是古代妇女唯一的个人财产。


01、嫁妆是父母对女儿婚姻的关爱和祝福

在古代,虽然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相当严重,但只要是正当人家,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会尽力给女儿准备一份体面的嫁妆。贫困人家可能多数准备衣被、梳妆台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富贵人家则可能会陪送大量的奴仆、金银首饰、钱财等。但无论嫁妆是否丰厚,都体现着父母对女儿的关爱和祝福。


只收聘礼,不给嫁妆,不但女儿在夫家会被欺负、看不起,娘家人也会被人耻笑一辈子。


02、嫁妆是父母分给女儿的家庭财产

在古代女性没有亲生父母家庭财产的继承权是现在很多人的共识。但我有不同的看法:女性在古代是有家庭财产继承权的,这部分财产一般以嫁妆的形式体现。


首先,在古代女儿出嫁,父母兄长都会竭尽所能筹备丰厚的嫁妆,以此在提高和巩固女儿在夫家的地位。其次,嫁妆属于妻子的个人财产,将来不参与夫家的财产分割。妻子拥有对嫁妆的分配权,夫家不得干涉。(另一种说法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丈夫可以支配这笔财产)


在古代,法律和社会道德也是保护女性的嫁妆的。如果夫家未经妻子的允许,私自动用嫁妆是会受到惩罚的。


03、嫁妆是古代妇女唯一的个人财产

古代的女性没有独立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是她们身份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对于大部分古代女性来说,嫁妆很可能是她们一生中唯一的个人财产。嫁妆的多寡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妇女在夫家的地位高低。而且在很多朝代,没有嫁妆的女子是不会有人娶的。



在现代,聘礼和嫁妆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01、在现代,聘礼和嫁妆还存在着部分意义


诚信、尊重是求婚的男方所应表现出来的最基本道德水准。


诗经里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向女方父母下聘礼其实主要是向女方父母表达尊重、感恩之意——感谢两老培养了这么好的女儿给我当妻子。其次,这也是对妻子的一种承诺的表达——向所有亲朋好友宣布我将与谁谁谁结为夫妻。


嫁妆是父母分给女儿的家庭财产,也蕴含着父母家人对女儿的祝福和关爱。通过给予金钱上的支持,帮助女儿建立自己的家庭。


这些都是聘礼和嫁妆存在的意义。


02、近现代人对于聘礼嫁妆的扭曲使用

最早提出聘金是买卖女性的价格这一观点的应该是《中国婚姻史》:买卖婚者,视女子如货品,而以其他财物换取妻妾之谓也。此为继掠夺婚而兴之一最主要的方面,聘娶婚即系由其演变而来者……


但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古代聘礼的性质应该是定金、保证金一类的存在,而不是买卖女性的价格。因为在古代,聘礼和嫁妆是婚嫁的必需品,而且嫁妆在数量、价值方面均会超过聘礼(一般来说如此)——这也是人们常说“女儿是赔本货”的主要原因。


而近现代人则逐渐把聘金当成买卖女儿的价格!一方面向男方索要高额聘金,另一方面完全剥夺女性在原生家庭中的财产继承权,在婚嫁中只给予女儿极少数的嫁妆——女儿从“赔本货”变成了某些父母的敛财工具。


所以说单方面索要高额聘礼并不是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而是近现代人产生的陋习。


03、在现代,聘礼嫁妆应该重意义、仪式,而轻财物。

现在年轻人厌恶聘礼,主要是因为某些父母单方面索要高额聘金且不给相应嫁妆,让许多家庭难以承受;而不是因为聘礼是愚昧落后的文化糟粕。


所以我个人认为聘礼嫁妆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但不应该是谈论聘礼嫁妆的价值,而应该是聘礼嫁妆的意义。例如,可以用举办订婚仪式来替代高额的聘礼。邀请双方的至亲好友,摆个三五桌,一方面向大家宣布“我们要结婚了”,另一方面向女方父母表达感谢之意。


如果收取了高额的聘金,女方父母应该主动提出将以嫁妆的形式返还相应的财物给男方。同样的,无论男方是否给予女方父母聘礼,在谈婚论嫁时都应该心怀感激,最大程度上尊重女方父母及女方。



婚礼不仅仅是两个新人走到一起,相约白头偕老的仪式,更是双方父母、两个家庭帮助两个年轻人建立起自己小家庭的过程。聘礼和嫁妆都不过是古人为了保障自己儿子女儿婚后幸福生活的手段,我们应该借鉴效仿其中的有益部分,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让两个新人过得幸福快乐,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