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又是野菜時

如今野菜身價不菲,習慣了大魚大肉的都市人,對野菜情有獨鍾,特別是季節性很強的“時鮮”。晉人張季鷹,在洛陽做官,忽然起了“蓴鱸之思”,果斷辭官回鄉,令他魂牽夢縈的就是家鄉的野菜—蓴菜。美食家蘇東坡,在《惠崇春江晚景》裡寫道:“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他對這種美味的蘆蒿極為痴迷。而我少時吃野菜,則是因為缺糧食。

洋槐花

青黃不接的時節,吃洋槐花是頭等大事。暖洋洋的春日,雪白的洋槐花一串串垂下,像沉甸甸的稻穗,在碧綠的樹葉間特別顯得鮮嫩,蜜蜂盤旋其間,更是覺得誘人。擼下一把塞進嘴裡,清涼香甜的汁液在齒間爆發,特別過癮。

春來又是野菜時

槐花好吃,卻不易得。它們生長在樹枝的頂端,枝條細脆而且有大量尖刺,一不小心手就鮮血淋漓。在大人的安排下,小孩子們是摘槐花的主力,從家裡找一根長竹竿,綁上一把鐮刀,連同枝頭勾下來,一把一把捋,直到把籃子裝滿。餓著肚子的孩子,一把一把地先把自己餵飽。

新鮮的槐花,閃著晶亮的光澤,帶回家就開始清水淘洗、晾乾,然後母親就開始下鍋蒸。春天裡的時令野菜,製作方法大致相同,先拌上面粉或者雜糧粉,上籠屜大夥蒸熟,熱騰騰的槐花香瀰漫在院子裡。起鍋時趁熱潑上蒜泥,吃起來香噴噴的,美味又頂餓,能節省不少糧食。

春來又是野菜時

槐花吃法多,炒雞蛋最經常。農村家養的土雞蛋,碗裡打成漿,加入槐花,入鍋簡單翻炒,蛋香槐花香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蛋液里加上面粉,放鍋裡煎,就是美味的雞蛋餅。槐花用來做湯、炒菜、做包子、做餃子,毫無違和感。

槐花不僅是美味的時鮮,更能長期保存。孩子們放學後,拿著長竹竿採槐花,回去焯水,水分擠幹晾乾,做成的乾菜長期保存,可炒菜、涼拌、包餃子、做面窩窩,一年四季都能吃。

榆錢

榆錢比洋槐花來得更早一些。採榆錢的方法,與槐花基本一樣,好在沒有那麼多尖刺。榆錢冒出來的時候,葉子還沒長出來,一串串榆錢掛在樹上,真像一吊吊錢。榆錢諧音為“餘錢”,聽起來吉利。

春來又是野菜時

榆錢是最早到來的、能生吃的野菜,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才下來,直接擼一把塞嘴裡,清甜可口。回家洗淨、晾乾,拌上一些白糖,就是一盤好看就好吃的糖拌榆錢。如果喜歡吃鹹的,加上鹽、醬油、醋、蔥花,美味下飯,還是男人們上好的下酒菜。

作為食物,榆錢最常用的做法還是蒸飯。將榆錢洗乾淨瀝水,撒上面粉拌勻,上籠屜蒸十幾分鍾,趁熱潑上蒜泥,鮮香無比。

春來又是野菜時

少時的野菜多,除了槐花、榆錢,還有薺菜、香椿、蒲公英、麵條菜,如今定居都市,想來這些都無比珍貴,但當時都不覺得多好吃。野菜普遍比較剮,適合搭配油鹽醬醋、肉類更好,但這些在當時都是稀缺品;二來當時吃野菜,多是為了省糧食,不如稀缺的大魚大肉、白麵饃饃吃得痛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