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只活了33歲,但他卻影響了半個西漢,讓漢武帝念念不忘

中國歷史上英年早逝的天才有許多,唐有王勃、李賀,清有納蘭性德。漢朝也有位這樣的才子,生前不受重用,33歲正值壯年卻早逝。然而西漢初年的諸侯割據、匈奴擾邊、制度革新等問題,他都有獨到見解。像西漢後來者晁錯、董仲舒、主父偃等人的主張,均未逃出他的見解之外。如果他沒有早逝,或許西漢政局又是另一番景象。此人就是西漢初年著名的賈誼。

此人只活了33歲,但他卻影響了半個西漢,讓漢武帝念念不忘

賈誼畫像


l 少年得志

賈誼是洛陽人,年少便具才名,十八歲時誦經作文聞名郡裡。河南郡守吳公聽說後,將他招致門下,對其非常器重。在賈誼的幫助下,吳公政績卓著,時評第一。漢文帝即位後,徵招吳公擔任九卿之一的廷尉,而吳公也順勢極力推薦賈誼。於是漢文帝徵召賈誼入宮擔任博士。

秦漢時期的博士相當於皇帝的顧問,而賈誼當時僅有二十歲,是眾博士中最年輕的。自古常言,“英雄出少年。”每當皇帝下詔議事,賈誼都是精闢見解,應答如流。這博得漢文帝的喜歡,賈誼也在一年之內升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也屬於皇帝顧問,但出任此官職一般都是有資歷、有能力的。

面對漢文帝的知遇之恩,賈誼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建議皇帝更服色,制禮儀,定官制。雖然漢文帝認為條件不成熟,沒有采納,但當時諸多法令都是賈誼制定的,甚至諸侯回到封地都是他提出的。鑑於賈誼突出的才能,漢文帝希望他正式擔任朝廷官員。然而功臣周勃等人暗地不斷詆譭,漢文帝又是這群功臣扶立,才坐上了皇位,無奈之下將他貶為長沙王太傅。沒多久漢文帝又任命他為梁王太傅,這位梁王是漢文帝劉恆的幼子,劉恆十分疼愛他,賈誼出任梁王太傅,也說明漢文帝仍是念念不忘。所以賈誼也沒有閒著,積極獻計獻策。

此人只活了33歲,但他卻影響了半個西漢,讓漢武帝念念不忘

七王之亂前夕,諸侯王分佈圖


l 建議削弱諸侯

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后,他大肆分封宗室子弟,而這些劉姓王爺分佈在關東六國故地,領土也是跨城連郡。平定諸呂之亂後,眾位諸侯王也是虎視眈眈。漢文帝登基沒多久,就發生了淮南王和濟北王叛亂。

針對諸侯王割據坐大的弊端,賈誼向漢文帝提出“定禮制,割地定製”的策略。定禮制就是嚴格區分等級,壓制諸侯王,維護天子威嚴;而割地定製就是在原有諸侯的封地上分封更多諸侯,削弱他們力量。雖然他的建議在文帝一朝沒有實現,但後來晁錯的“削藩”政策和主父偃的“推恩令”,都是延續他的方法。

此人只活了33歲,但他卻影響了半個西漢,讓漢武帝念念不忘

漢武帝時發佈統一貨幣——五銖錢


l 收取貨幣發行權

近人看來,貨幣發行權是國家十分重要的權力,但西漢初年國家貨幣的發行權是散發在民間,所以漢初就出現了每石大米達到萬錢的高價。賈誼上書文帝,從不同角度分析民間發佈貨幣的弊端。可惜,漢文帝沒有聽從,結果造成漢朝貧富差距很大,一些諸侯王短期內斂的大量錢財,間接導致後期的叛亂。當然這一現象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制止。

此人只活了33歲,但他卻影響了半個西漢,讓漢武帝念念不忘

影視中梁王劉武形象,七國之亂時他為平叛立下漢馬功勞


l 提前佈局,防範諸侯

公元前169年,梁王去世,又無子,而漢文帝沒有聽從削弱周浩的建議,於是賈誼又向漢文帝上書。他認為文帝及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景帝)能夠依靠淮陽王和代王,但是代國遠在北方邊疆,能自保就不錯了,而淮陽國地處中原,勢力弱小,根本不能抵擋叛亂的諸侯。所以建議漢文帝擴大淮陽王的封地,成為朝廷東方的屏障。文帝聽罷,感覺十分有力,所以遷徙淮陽王劉武為梁王,而梁國的封土北到泰山,西至高陽,佔據大縣四十餘座。後來七王之亂時,梁國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此外,賈誼還建議朝廷應該重視糧食生產,而針對匈奴應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賈誼仕途並不順利,生命也十分短暫,但他提出的策略對西漢的長治久安作出積極貢獻,也為漢武帝北擊匈奴奠定了基礎。後來清朝著名詩人袁枚評價說,“生不死,帝必用生;生用其所施,必遠過晁、董。”

意思是說如果賈誼不早逝,必被重用;如果重用的話,他的成就必定超過晁錯和董仲舒。

(本文參閱資料《資治通鑑》、《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