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只活了33岁,但他却影响了半个西汉,让汉武帝念念不忘

中国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天才有许多,唐有王勃、李贺,清有纳兰性德。汉朝也有位这样的才子,生前不受重用,33岁正值壮年却早逝。然而西汉初年的诸侯割据、匈奴扰边、制度革新等问题,他都有独到见解。像西汉后来者晁错、董仲舒、主父偃等人的主张,均未逃出他的见解之外。如果他没有早逝,或许西汉政局又是另一番景象。此人就是西汉初年著名的贾谊。

此人只活了33岁,但他却影响了半个西汉,让汉武帝念念不忘

贾谊画像


l 少年得志

贾谊是洛阳人,年少便具才名,十八岁时诵经作文闻名郡里。河南郡守吴公听说后,将他招致门下,对其非常器重。在贾谊的帮助下,吴公政绩卓著,时评第一。汉文帝即位后,征招吴公担任九卿之一的廷尉,而吴公也顺势极力推荐贾谊。于是汉文帝征召贾谊入宫担任博士。

秦汉时期的博士相当于皇帝的顾问,而贾谊当时仅有二十岁,是众博士中最年轻的。自古常言,“英雄出少年。”每当皇帝下诏议事,贾谊都是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这博得汉文帝的喜欢,贾谊也在一年之内升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也属于皇帝顾问,但出任此官职一般都是有资历、有能力的。

面对汉文帝的知遇之恩,贾谊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建议皇帝更服色,制礼仪,定官制。虽然汉文帝认为条件不成熟,没有采纳,但当时诸多法令都是贾谊制定的,甚至诸侯回到封地都是他提出的。鉴于贾谊突出的才能,汉文帝希望他正式担任朝廷官员。然而功臣周勃等人暗地不断诋毁,汉文帝又是这群功臣扶立,才坐上了皇位,无奈之下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没多久汉文帝又任命他为梁王太傅,这位梁王是汉文帝刘恒的幼子,刘恒十分疼爱他,贾谊出任梁王太傅,也说明汉文帝仍是念念不忘。所以贾谊也没有闲着,积极献计献策。

此人只活了33岁,但他却影响了半个西汉,让汉武帝念念不忘

七王之乱前夕,诸侯王分布图


l 建议削弱诸侯

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后,他大肆分封宗室子弟,而这些刘姓王爷分布在关东六国故地,领土也是跨城连郡。平定诸吕之乱后,众位诸侯王也是虎视眈眈。汉文帝登基没多久,就发生了淮南王和济北王叛乱。

针对诸侯王割据坐大的弊端,贾谊向汉文帝提出“定礼制,割地定制”的策略。定礼制就是严格区分等级,压制诸侯王,维护天子威严;而割地定制就是在原有诸侯的封地上分封更多诸侯,削弱他们力量。虽然他的建议在文帝一朝没有实现,但后来晁错的“削藩”政策和主父偃的“推恩令”,都是延续他的方法。

此人只活了33岁,但他却影响了半个西汉,让汉武帝念念不忘

汉武帝时发布统一货币——五铢钱


l 收取货币发行权

近人看来,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十分重要的权力,但西汉初年国家货币的发行权是散发在民间,所以汉初就出现了每石大米达到万钱的高价。贾谊上书文帝,从不同角度分析民间发布货币的弊端。可惜,汉文帝没有听从,结果造成汉朝贫富差距很大,一些诸侯王短期内敛的大量钱财,间接导致后期的叛乱。当然这一现象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制止。

此人只活了33岁,但他却影响了半个西汉,让汉武帝念念不忘

影视中梁王刘武形象,七国之乱时他为平叛立下汉马功劳


l 提前布局,防范诸侯

公元前169年,梁王去世,又无子,而汉文帝没有听从削弱周浩的建议,于是贾谊又向汉文帝上书。他认为文帝及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能够依靠淮阳王和代王,但是代国远在北方边疆,能自保就不错了,而淮阳国地处中原,势力弱小,根本不能抵挡叛乱的诸侯。所以建议汉文帝扩大淮阳王的封地,成为朝廷东方的屏障。文帝听罢,感觉十分有力,所以迁徙淮阳王刘武为梁王,而梁国的封土北到泰山,西至高阳,占据大县四十余座。后来七王之乱时,梁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贾谊还建议朝廷应该重视粮食生产,而针对匈奴应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贾谊仕途并不顺利,生命也十分短暂,但他提出的策略对西汉的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也为汉武帝北击匈奴奠定了基础。后来清朝著名诗人袁枚评价说,“生不死,帝必用生;生用其所施,必远过晁、董。”

意思是说如果贾谊不早逝,必被重用;如果重用的话,他的成就必定超过晁错和董仲舒。

(本文参阅资料《资治通鉴》、《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