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中醫的人,畢業後有前途嗎?

箋字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您分析/分享/解獲

高考已經結束,目前考生和家長都在急切地等待,也開始選志願和高校。


我一向向考生推薦的專業是計算機類專業,軟件類專業,電子信息類專業,電氣類專業,醫學類專業。這裡一定要注意我推薦的醫學類專業是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其他專業我一概不推薦,而且我對中醫更不推薦。

為何我不推薦中醫卻推薦西醫?其實並不是我歧視某個專業,在我眼中所有的專業都是平等的。


比如我常說的環化生材:

  • 環境就是環境相關專業,帶環境兩個字的所有專業,包括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
  • 化學包括化學類,最常見的是化學和應用化學。
  • 生物就是包括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以及所有和生物相關的所有專業。當然不包括生物醫學工程,因為生物醫學工程是電子信息類的工科專業。
  • 材料。材料包括所有的材料,兩字的專業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科學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冶金等所有和這個材料相關的專業。

這些專業其實學科本身非常的有前途,而學這些專業的人卻沒有前途,注意分辨。為什麼說這些學科很有前途的?因為這些學科每年都有大量的論文,非常多的科研經費投入。如果你是這些學科的相關的教授,博導,那麼你會很有前途。

但是如果你是這些學科的畢業生,你想在社會上工作你就非常的難,因為這些學科學的東西都是一些記憶性比較多的或者是沒有技術性的重複性工作,大部分都是為體力工。

都是到社會上你基本上啥也不會,比如你是材料的博士,你基本上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你唯一會的就是燒材料,打磨,分析發論文,而這個專業,只能適合去高校或者中科院,其他任何地方,都毫無用武之地。

目前來說,這些專業的博士每年培養數量特別的巨大,進入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的概率特別的低。而進入社會有毫無用武之地,所以我才極力不推薦學這些專業。

如果你是學計算機電子類專業,高校需求量非常的大,如果你不想在高校工作,你去社會上工作,社會上公司企業需求量也特別的大,而且待遇也普遍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同樣道理,中醫藥大學本身很有前途,比如新進雙一流學科高校,總共25個非211高校,但是中醫藥大學佔了5個(天津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比例比例最高的就是中醫藥大學,而西醫只有北京協和醫學院。

但是學中醫藥沒前途。

為何不推薦中醫。

先學會一個專業,你會幹什麼?肯定想的是去社會上工作,比如你學臨床醫學,那麼你去醫院裡工作或者去高校裡當老師。

說你學了中醫,比如針灸,按摩,推拿,你去哪裡工作?基本上只能去醫院的相關科室。這些科室在每個醫院都屬於邊緣部門,就是在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推拿按摩針灸相關科室也是邊緣部門。

那你去三甲醫院,你可以到相關的科室看一看,這些科室往往是門可羅雀。而且每年幾乎上不進人,有的科室已經10年8年沒有進過人。這些科室進人難,也不能創造效益。

醫院內創造效益99%的部門都是做手術臨床創造的。向其他部門比如預防,保健,公共衛生,基礎醫學,這都是比較邊緣的部門。但是這些部門是很關鍵的不可或缺的,但是對於中醫相關科室,很多三甲醫院都沒有。

邊緣部門一般都是待遇差,福利差,收入低,當然也有好處,一般是工作相對輕鬆,很少加班。

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院招聘最多的專業是西醫臨床類,而不是中醫類專業。

很多人以為現在的中醫院是中醫專業的主要就業單位,其實現在中醫院的招聘絕大多數都是西醫,而且現在中醫院的治療方法都偏向,記憶中一基本上已經被放棄了。

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招聘人員,97人。但是中醫類專業只是很少一部分。絕大部分全是西醫。

中醫學院招聘都極少招聘中醫類專業,西醫類醫院更別提了。

北京中醫藥大學就業為例



北京中醫藥大學在醫療衛生比例才30%

看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相關領域就業比例站佔90%。

說明都轉行了。。。

中醫很難轉行,尤其百分百不能轉向西醫。而西醫可以考中醫資格證。

報考相應類別的醫師資格,應當具備與其相一致的醫學學歷。

具有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並在公共衛生崗位試用的,可以以該學歷報考公共衛生類別醫師資格。

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學專業畢業的報考人員,按照取得學歷的醫學專業報考中醫類別相應的醫師資格。

本科是學什麼的,只能考什麼相關資格證。比如本科學中醫,臨床/口腔類研究生報考資格都沒有。只能考中醫資格證。

結論,有前途麼?工作都找不著,肯定沒前途。

如果家裡面是世代中醫,開中藥店的。報考中醫到是可以考慮。或者家裡面在中醫藥管理局,也可以考慮,考公務員。其他一般家庭謹慎點吧。

老鐵們,看到這裡,點個關注,點個讚唄



高校專業那些事


和學西醫相比,一走出校門,中醫和西醫的收入差距可能叫你洩氣,但我要告訴你,中醫有前途,關鍵是你有沒有學到真本事。

我認識一個27歲的青年骨科醫生,五年前畢業於省中醫學院,因為來自地州縣,在省城也沒有什麼人脈關係,大學畢業時,沒人能進省城的大醫院工作,後來他的老師幫給推薦給一個老中醫做助手,踏踏實實學習了四年,得老先生的很多真傳,現在已經獨立開了診所,帶了三個徒弟,病人是絡繹不絕,現在年收入超過七位數。



我們國家正進入一個康養產業發展的大時代。目前,中國有2.4億老人,有10億人是亞健康人群,其中,中產階級達1.3億,白領階層8000萬人,他們對健康調適、康體保養的需求非常的強烈,需要很高水平的針灸師、理療師、按摩師、藥劑師、中醫調理師、中醫美容師等等。



中醫在康體理療、康養方面比西醫更具有優勢,大健康產業,尤其是中醫藥康養事業正在蓬勃發展,需要大量有專業素養、文化素養的高素質中醫人才,學中醫是有大前途的,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專業人才,需要有高深的文化修養和專業技能,不僅要有名師的指導,還要有刻苦的學習和經驗歷練過程,這恰恰是很多學中醫的人不願意接受的現實,不得不轉業改行。


牛哥的天空


2011年,我碰到一個正在實習的大學生。

我知道,國家主流西醫醫院已經有三十多年不招中醫專業的大學生了。

我問他:"你當年怎麼想到讀中醫專業?"

他回答道:"我們家裡人都說,中醫很有前途"。

他的意思就是說:我讀中醫專業,不是我決定的,是家裡人決定的。

我又問:"你家裡人有誰在醫院工作?"

他回答道:"沒有。"

也就是說:只有外行人,才會相信中醫大有前途。

如果他的親人是醫院職工,他就不可能讀中醫專業。

從2014年開始,讀中西醫結合專業,也屬於中醫類別,也不能進西醫醫院。

如果想當醫生,就要進西醫醫學院學臨床專業。

希望你不要聽信網上那些沒有根據的胡說八道。


紅色土地640


學中醫很好,但在學校只能學點皮毛,要想學到真為病人治病的真本事,還要走到民間去,多向民醫請教,才可造福一方!

舉個例:去年9月份一位病人因長期病痛折磨,心情長久壓抑,致使肝氣鬱結,腹脹,胃疼,晚上胃中撓騷難捺,住某三甲中醫院兩次無果,後我給肚臍貼藥,兩小時左右患者放屁了,覺得舒服了點,第四天電話告知我,昨天胃不疼了,晚上也很好,睡的踏實,我囑其繼續貼藥,至今正常,所以,要想治好病,必須要有吃苦精神,多鑽研,多領悟,多向民間高手請教,別動不動認為有本醫師資格證就可以治病救人了,無德,無真實才能是在害病人!


民間自學中醫


感謝提問!

我作為一名中醫院校的畢業生,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得弄明白,你說的這個前途是什麼?如果是說的職業生涯,發展機會,我只能說,中醫也是一個職業,也有很好的發展機會,不亞於西醫。

如果你說的是“錢途”,那對不起,你還真不適合學中醫,中醫的收入普遍偏低是事實,尤其是年輕中醫,和年輕西醫直接沒法比,人家可能要收入5位數,你卻只能在背後感嘆,但是工資標準是相同的,解決溫飽是不成問題。多出來的收入,天知道!但是我們不能羨慕那個,因為我們的職業生涯還很長!


如果為了錢請改行,或是提前改專業!如果有一腔熱血,單純熱愛,請你不忘初心!


1、中醫專業比西醫好就業。


中醫院校不多,大學的七八所吧,學院差不多每省一所。但是西醫院校,哪個省不有個七八所?

就拿我說吧,當年考事業編,考生400多個吧,招不到100人吧,中醫、西醫、護理、檢驗、影像專業都有。因為中醫畢業生少吧,所以中醫的幾乎沒有落榜的。所以落榜最多的就是西醫專業。落榜了他們都去哪了?只能是去私人醫院,或是改行。

說中醫院只願意找西醫不願意召中醫,純粹是扯淡,因為國家規定中醫院,中醫的執業醫師比例要達到60%-70%,只招西醫,很快醫院就不合格了。再就是中醫專業,在中醫院什麼科都能幹。何必單純要西醫?


2、中醫專業好晉職稱。


關於中醫院和西醫院的職稱聘任名額是一樣的,但是西醫院人多,競爭大,中醫院人少,競爭就少,比如我主治醫師已經聘了三年了,而我的高中同學,學西醫的,也在本市,都等了10年了,前面還有100多人,還是聘不上。


3、中醫專業一定要進中醫院,不要到西醫院的中醫科。


作為一箇中醫專業的畢業生,首先的選擇應該是中醫院,以為在中醫院,中醫專業哪個科都可以選擇,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等,都是可以選的。而在西醫院,中醫專業,只能幹中醫科,反正也沒病人,只能等著養老。


4、中醫也是很有前途的。


在中醫院,中醫和西醫有著同等的機會,進修、學習、晉級、出差、公休假等機會都是一樣的。而且中醫越年齡大,越值錢。聽說過中醫有“國醫大師”。但是還沒聽說過西醫有這種稱號。你也許會說了,西醫有院士,但是中醫也是有院士啊!


所以只要是不忘初心,做好自己,還是有前途的。獲得個“國醫大師”稱號也是有可能的。


皮科醫生劉光金


你們是想聽真話呢?還是想聽假話呢?真話會讓你們心裡不舒坦,假話可以哄騙你們開心。這樣吧,我先說真話。

我是認識一些醫院的領導層的,其中就包括市中醫院的領導。據他們說,他們醫院現在招收畢業生,都不要中醫專業的。有些人事部門,直接就說,我們只要西醫專業的。這是因為,醫院不是傻子,西醫專業的學生,性價比很高。醫院要生存,就會調查科室收入,就住院收入來說,中醫的收入僅僅是西醫的1%,就門診量來說,中醫也恰好是西醫的1%。1%,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可有可無。老百姓對中醫的需求量也並不大。

此外,從醫生的收入來看,西醫遙遙領先。廣東衛生部門的統計,醫學院學生在畢業10年後,西醫醫生的平均收入,高出中醫醫生的40%。就收入來看,中醫也居於弱勢。

不過,中醫還是有一些市場的。比如,偏僻的山區,荒野的窮村,邊疆的牧民區,那裡交通不便利,居民對中醫是有迫切需要的。建議中醫專業的學生,向那裡發展、紮根,造福人民群眾。


懷疑探索者


因為我有自學中醫,這個問題還是我來回答吧。如果孩子喜歡中醫,他想學中醫,讓他去學吧,鼓勵他去學吧。

我有學中醫,所以我知道中醫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學中醫也講究悟性,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很難對中醫有悟性;如果喜歡的話,中醫對他來說就簡單多了,大膽的讓他去學吧。

他想學什麼就讓他去學,不要問有沒有前途,不要問是不是熱門,不要問好不好就業,不要問賺不賺到錢,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學。

如果他喜歡,想學,僅僅這樣就足夠了,人有興趣才有動力,才能激發他的潛力。人要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活得開心。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多賺點錢去學他不喜歡的專業,去從事他不喜歡的工作,那對他來說,真是件很痛苦的事。

一個行業不管是熱門還是冷門,總有人做得風聲水起,也有人做得難以維持生計,所以選擇熱門還是冷門,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中醫是一門自然科學,很偉大的一門學科,學會了中醫,不需要什麼儀器,就能看出你身體哪裡有病,什麼病,嚴重不嚴重。世界上遺留的疑難雜症都有待中醫給出解決方案。

儘管讓你的孩子去學吧,不管將來有沒有成績,至少他努力過,這就夠了。就像酸甜苦辣,你只有親自嘗試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哪個口味。


焚琴煮鶴環遊天下


如果你想讓孩子有前途,最好不要讓孩子學中醫

中醫是用來濟世救人的,不是為了光大你家門楣前途的

真正的中醫都是有博大的慈悲心的人,比如李可,就是一個敢作敢當的人【他竟然敢超大量使用附子,光這一點常人就難以做到,因為你使用這麼大量的附子[一帖藥附子高達200克],萬一出事,你是難逃幹係的,可是李可不怕,這個就是本事】據說他從醫幾十年就依然窮困潦倒,根本就沒有什麼前途,經常還要給沒錢抓藥的病人補貼藥錢

所以,中醫並不是什麼有前途的行業,老道建議你還是省省吧

【當然,昧著良心的人做中醫就可以香車寶馬,你不是想賺這個錢吧?】

真正意義上的中醫都是不賺錢的,甚至是需要貼補錢給病人的。歷史上太多類似的中醫的。如果你要賺錢有前途,完全沒有必要選擇中醫這個行業,有大量的其它的行業比如商業當官高科技啥的可以讓你賺大錢,完全沒有必要學醫去壓榨本來就已經是墮入深淵痛苦不堪的病人的錢的[病人其實就是病魔纏身的魔],人家說[太歲頭上動土],你賺病人的錢,不就是[魔鬼嘴裡奪食]嗎?多危險。將你的財富建立於病人的痛苦之上,本來就是一種殘忍,你忍心嗎?


太素老道


近些年來,不少老百姓認為看病難、看病貴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大家很疑惑,大學擴招之後,醫學院校也一路高歌猛進,校區新建擴建了不少,醫學生錄取人數也大大增加,畢業的醫學生也不少了!居然還會出現醫生短缺的現象,真是令人難以理解!

Lancet雜誌一項研究曾分析了中國2005年至2015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佈的衛生年鑑,發現在10年中,中國大學培養了470萬名醫學專業畢業生,而醫生總數只增加了75萬,增幅為16%。

在10年中,中國畢業的五年制學生是431萬名,7年制碩士是41萬人,合計473萬。但在這一期間,中國註冊的醫生僅增加了75.2萬人,增幅15.9%。

此外,10年中25~34歲的醫生比例從31.3%降至22.6%,而60歲以上的醫生比例從2.5%增加至 11.6%。農村地區醫生缺口達到50萬人。

其他有數據表明,中國醫務工作者在 2006年是670萬,2014年是1020萬。但執業醫師僅240萬人,執業助理醫師50萬人。其中還包括14.5%的傳統中醫人員。

但是,如果深層次地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現階段醫生短缺還真是難以避免:

一、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不夠多是一個重要因素

醫生短缺,主要是體現在臨床一線看病的醫生不足。事實上我國總體的醫務人員數這幾年有了很大的增幅,但是臨床一線的醫生並沒有很大變化。

按照國家衛計委發佈的《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我國大陸2016年共有執業(助理)醫師319.1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00.0萬人,2016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31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1.51人。

也就是說連鄉村醫生一共在內共有419.1萬醫生為老百姓提供醫療服務。而擁有執業(助理)醫師319.1萬人並不能全部有效上崗:一是不少醫院的管理層都是由醫生擔任的,這些人很多不在從事臨床一項工作。大部分從事行政、後勤等管理工作,這些人不再是純粹的醫生了;二是執業助理醫師在二級以上醫院是沒有單獨行醫資格的。

這樣一來,實際上醫生要少於上述的人數。面對全國13億多人的醫療需求,這些醫生顯然是不夠的!

既然不夠應該增加醫生呀,事實上要增加醫生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現有醫療機構公立醫院佔絕對主力,醫生也是事業身份,醫生數量不是醫院想增加就增加,要受到單位規模、編制控制、醫院效益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在沒有改變醫院事業單位性質的前提下,任何大幅增加醫生的行為都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每年有限的編制指標又難以解決醫生短缺的狀況。這樣一來,又衍生一些怪現象:一是醫學生流失非常嚴重。

很多醫學畢業生放棄從醫,有的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投入大、風險高、報酬低。醫學生大量流失,優秀人才不願從醫。有的是因為臨時工的身份掙錢又不多、前景又不看好,直接就改行了!於是大量的醫學生就這樣放棄醫生生涯。

Lancet之前的分析數據指出,在2000-2005年,醫師增加了15.7萬人,同期所有畢業於醫學和衛生專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人數達67.4萬人。即使假設儲備的衛生人員耗損率為每年3%,也有20.6萬名醫學院校畢業生沒有從事醫療衛生服務工作。

二是現有醫生流失現象逐年增多。

尤其是表現在一些專業上:工程院李蘭娟院士的一份調研指出,由於待遇相對較低、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婦幼保健人員成為醫療衛生行業中人才流失的重災區——“48.68%的醫院有兒科醫生流失的現象”。有媒體報道,東南部沿海的廈門市曾出現兒科醫生集體離職、人手短缺、招聘難等問題,引發業界憂思。

無獨有偶,媒體透露青島市現有精神科醫生230人,護士700人,缺口較大,而且精神科醫護人員流失較為突出。至於基層全科醫生缺口之大,以至於教育部門提出要培養10萬全科醫生的宏偉目標。

這樣看看,進來當醫生的人少了,流失的醫生又不時出現,醫生短缺現象就不可避免了!

二、病人大幅度增長是最重要的原因

醫改這些年,由於國家在構建醫療保障體系方面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尤其是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傷保險、女職工生育險、學生意外傷害險等等一些列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讓老百姓能看病、敢看病了,老百姓的醫療需求因此得到充分釋放。病人大幅增加在2009年後表現尤為突出。但是,醫生的數量並沒有得到同步增加。

據衛計委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9.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2.4億人次(增長3.1%)。2016年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5.8次。2016年,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一年要增加幾個億人次的病人,這種工作量增幅之大,大大超過了醫生增加的幅度。這樣一來,醫生相對短缺就出現了!

實際上,在大幅增長的病人中,絕大部分是醫保體系建設後合理出現的正常增長。

但是不可否認增加的病人也存在一定的水分:一是過度醫療的現象是一個客觀的存在。這一點醫療行業的人士都有程度不同的認知,不再展開講述。

另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是主管部門的考核體系有不足。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業務量增加的考核時有加分、病人增幅下降的要扣分,這樣的指揮棒下,也促使醫療機構大量增加病人以應對考核。病人被大量增加,醫生又跟不上,短缺就出現了!

三、醫生短缺,應該怎麼辦?

筆者認為有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一是提高醫生待遇。包括經濟待遇和社會待遇。讓醫生在經濟上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收入,維持一個比較體面的生活。但是在事業單位的醫生收入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涉及到讓醫生自由執業的問題。

讓市場來調節醫生的收入,然而這一點醫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醫生在社會生活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改變現有社會對醫生偏見和有色眼鏡下的醜化!只有醫生待遇好、社會尊重醫生,大學生們願意來從醫,現有的醫生流失少。那麼,醫生的隊伍肯定會越來越壯大!

二是構建合理的疾病預防與醫療救治體系。目前,三級醫院的醫療救治力量並不差,當然在基層還是有很大的短板。因此一定要提升基層的醫療救治能力,把多發病、常見病留在基層,形成一套分工合理、有序流動的分級診療體系。

另外我們在疾病預防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現有的疾病預防體系在應對急性傳染病和流行病方面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但是在慢性病防控等方面基本上流於形式,每年花費國家資金不少,卻基本上沒有什麼效果!如果預防工作做得好,可以減少相當一部分病人的出現。這樣一來,醫生短缺的現象也能夠得到有效緩解!

有幸的是2017年11月7日,全國衛生計生人才工作會議在河南鄭州召開。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指出當前人才隊伍的能力和水平還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必須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氣力,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也就意味著,國家將從頂層設計方面來逐步解決衛生計生人才短缺問題!醫生們請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於掌上醫訊等相關網站,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我們旨在更好分享,如有轉載不當,歡迎隨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例一 月經先期

張某 女 32歲 月經提前,經色紫量多且稠,經前乳房兩脅脹痛,煩熱易怒,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數。



各位學弟學妹們,我想你們每個人在步入中醫院校的大門的時候,一定都是抱著未來成為一名優秀的白衣天使的夢想吧。可是如果我告訴你們,哪怕你是北京,上海,南京這些著名的中醫藥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你的前途也許還不如一個三本甚至不入流的西醫院校的專科生的時候,你會怎麼想。  

不會吧,你們一定很詫異,怎麼可能,但事實就是如此。而且你念的學歷越高,你的這種危險性越大,下面我具體解釋一下吧。 

 本科畢業的同學們,你們有2條路,考研或者工作,我先說工作的這方面,我想每個唸了5年本科的學生辛辛苦苦拿到了畢業證,首先想的都是去一些公立醫院吧,國家在各個城市醫院的設置是一定要有一所中醫院,事實上是每個城市僅有一所,同學,你有把握進去嗎?我只知道,本人上世紀90年代畢業的時候,附屬中醫院就已經不要本科生了。好,你會說那一個城市醫院不還有好多嗎?是的,還有好多,可那是西醫院。你本科畢業後會參加一個執業醫師考試,你只能考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通過後會拿到中醫執業醫師證,憑這個證在西醫院你只能進中醫科,而幾乎所有的西醫院的中醫科都是聾子的耳朵,配的,那是國家硬性規定西醫院必須得有中醫科,西醫院沒辦法,只好硬設的,如果你有幸進去了,基本可以等退休了。 

 西醫院的臨床科室,包括檢驗,放射等等,只有西醫院畢業的學生,無論你是專科本科,畢業後同樣參加醫師執業考試,不過他們參加的是西醫執業考試,通過後會拿到一個臨床執業證書。才可以進去工作。中醫學院畢業的你就是想考都不行,不允許你考這個臨床執業證書。就是說,本科畢業後你根本沒法在臨床工作,除非進中醫院或中醫科。 

 那麼,我考研,可以啊,但我提醒你最好改變專業,考純西醫臨床的研究生,這樣你才有資格考那個西醫執業證書,否者你一樣要麼進中醫院,要麼進中醫科。如果你不幸唸了本碩連讀的,那麼請一定找關係留本院啊,花多少錢都要在所不惜,否則,你要麼去一個西醫院的中醫科養老,浪費你同樣的7年時間,要麼就是更得扒掉2層皮去考純西醫的博士,才可以重新考西醫執業醫師證,因為國家執業醫師法規定,只有更高一級的學歷才可以更改專業報名考試。怎麼樣,汗下來了吧。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如果你進了中醫院校的大門,同樣5年時間苦讀,本科畢業了,什麼,你爸不是李剛,那對不起,請自謀出路,花大價錢去西醫院的中醫科養老吧。你要考研,好啊,歡迎歡迎  ,又是3年,你碩士研究生畢業了,你有機會了,達到進本校附屬中醫院工作的門檻了,但能不能進去,呵呵,你懂的啊。如果一旦不幸沒進去,請繼續花大價錢去西醫院的中醫科養老吧。這時,你也許還有最後一次機會,請考博,一定要考純西醫的啊,如果再考中醫的,我都不知道怎麼挽救了。本人曾經聯繫過幾個西醫院的博導,人家一聽中醫底子,直接88.  你會說,我有毅力,我有恆心,我可以考試,我只要求公平,但對不起,國家法律規定,你不許考,你就沒有資格工作。

  所以各位學弟學妹們,不要看報紙新聞天天說重視中醫藥,重視國粹,那都是表面文章,實際上你們的出路已經基本被堵死了。趁著小船好調頭,請及早考慮未來的出路,對於那些還在門外的人們,請睜大雙眼,不要盲目的一頭栽進來,悔之晚矣啊!  

1. 本篇內容無關中西醫之爭,我僅就現行國家法律規定對中醫學院廣大學子們的未來提醒一二。  

2. 畢業後想改行的同學們可忽略本文,家裡“老爸是李剛”的請繞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