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六月不過羅布泊”,餘純順一定要六月穿越,結局如何

出生於上海的餘純順是當代徐霞客,被人稱作“自然之子”。這位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的傳奇獨行俠,在8年時間裡,11次過長江,17次渡黃河,創下第一個孤身徒步考察“地球第三極”的壯舉。拍攝照片1萬張,寫下400多萬字日記,行程超過4萬里,作了150多場精彩的演講。

八年的風霜雨雪,已將他雕刻成了一位長髮濃須,身體健碩,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1996年6月,這位“中國的托馬斯”終於還是停下了自己的腳步,在穿越號稱“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時遇難了。此時,他不過才45歲。

1980年,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神秘失蹤。16年後同樣的6月,餘純順也在此倒下,魂歸羅布泊。


都說“六月不過羅布泊”,餘純順一定要六月穿越,結局如何

(餘純順舊照)

那麼,有著豐富野外探險經驗的餘純順,為什麼會在羅布泊遇難呢?難道羅布泊真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還是先簡單回顧一下餘純順穿越羅布泊的整個過程。

餘純順本來計劃在當年10月份徒步穿越羅布泊,但因上海電視臺的參賽需要,以及其本人想挑戰“六月不過羅布泊”的神話,於是決定在6月6日這個中國人認為吉利的日子裡,向羅布泊進軍。

在嚮導、攝製組等人的陪同下,兩輛滿載物資的沙漠車離開庫爾勒,向著茫茫羅布泊挺進。9日早晨,隊伍抵達樓蘭,餘純順提出了用三天時間橫穿羅布泊的計劃。10日,探險組按照餘純順的計劃,在他的探險路上,每隔7公里,由他本人親自埋下了足量的水和食物,並做好了醒目的標記。同時,在96公里的探險全程中,設置了兩個宿營地,為餘純順三天的探險活動提供休息場所。

11日一大早,餘純順帶上了4瓶水、2罐八寶粥和幾包牛肉乾,隻身進入了茫茫荒漠。臨行前,他不無信心地對大家說:“我一定會成功!我要給關心支持我的所有人一個交代,三天後我們會師前進橋。如果此次穿越失敗,那是老天註定要亡我。”

下午4點,攝製組和嚮導還是不放心,驅車追上了餘純順。看著被烈日和高溫折磨得步履蹣跚的餘純順,大家都勸他上車休息或者乾脆放棄。但餘純順流著淚拒絕了大家的好意,堅持獨自前行。

12日上午,攝製組成員乘車趕往前進橋匯合點。當天晚上,羅布泊颳起了罕見的沙塵暴。整個荒漠上一片漆黑,目視距離不足兩米。被狂風捲起的沙子像鞭子一樣抽打人們,根本沒法前行半步。

沙塵暴一直持續到了13日,這是餘純順和大夥兒匯合的日子。一大早,攝製組派出3人,在大風中艱難跋涉了5公里,希望能迎接餘純順的勝利歸來。

然而,攝製組成員一連等待和搜尋了兩天,還是不見餘純順的身影,大家隱隱覺得大事不妙。


都說“六月不過羅布泊”,餘純順一定要六月穿越,結局如何

(孤身上路的餘純順)

15日,攝製組決定向外界求援,搜救隊在17日順利抵達前進橋。但搜尋依然毫無結果。

餘純順失蹤的消息被逐級上報,蘭州軍區奉命派出直升機,加入了搜救隊行列。

18日,飛機在距離第一個宿營地11公里處,發現了餘純順的藍色帳篷。飛機降落後,隊員們發現餘純順已經遇難。遺體仰臥著,頭部向東朝著上海的方向,已經高度腐敗,身邊放著整整齊齊的衣服和已經卷起來的防潮墊。

帳篷外兩米處,赫然發現一把已經出鞘的藏刀。這是一位友人送給餘純順的禮物,他十分珍惜,從不離身。帳篷外只有他自己的足跡,排除了他殺或死於野獸襲擊的可能。

法醫經初步檢剖屍體判斷,餘純順因高溫引發急性脫水,導致全身器官衰竭而亡,死亡時間在6月12日。也就是說,餘純順在第一個宿營地出發後,只走了短短11公里就倒下了。

按照餘純順生前“走到哪裡,就躺在哪​”的遺願,搜救隊將他埋葬在了他的遇難處,讓他永遠魂歸羅布泊。

回顧餘純順橫穿羅布泊的過程,我們不難看出,他的遇難並沒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造成他遇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餘純順選擇的穿越時間非常不合理。

6月的羅布泊,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時候。正午時分的地面溫度,可以高達70度。人在這種烈日炎炎、無蔭可乘、上曬下烤的高溫環境中,很容易脫水疲勞導致中暑。加上餘純順徒步行走,運動強度較大,暴曬時間較長,增加他中暑的可能性。


都說“六月不過羅布泊”,餘純順一定要六月穿越,結局如何

(餘純順遇難地)

其二,餘純順為名聲所累。

在中國探險界,餘純順無疑是一面旗幟,一支標杆。他所創造的奇蹟前無古人,恐怕其後也難覓來者。他的事蹟在被新聞界長篇累牘地報道後,獲得了無數的讚譽和光環,被視為殉道者、苦行僧。沒有什麼困難是他克服不了的,沒有什麼險境是他不能徒步穿越的。

餘純順本來是計劃10月份穿越羅布泊,但因為上海電視臺要在10月份參加國際紀錄片大賽,十分看好餘純順的孤身徒步穿越題材。餘純順只好咬牙把計劃提前到6月份。

其三,餘純順對羅布泊的險惡程度預估不足。

按理說,攝製組和嚮導在餘純順出發前,做好了周密的部署,線路的確定、食物和水的提前埋放,宿營地的設置等,都能確保他順利橫穿羅布泊。

但,羅布泊的“死亡之海”並非徒有虛名,天氣的瞬息萬變、高溫的威脅等還是超出了餘純順的預估。最終導致他在穿越第二天,只前行了11公里就體力不支,永遠倒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