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如果不讓徐州,徐州能保的住嗎?

劉黃叔


1.保不住,因為曹操為了自己地盤的穩固,必須吃下徐州。這地方,是平原,四戰之地,項羽定都於此,是國破身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知道,這個地方如果沒有接住北方和西方的幾處險地,是難以守住的。因此,容易丟。

2.結合當時的形勢,諸侯中,就屬於曹操最厲害,所以不論陶謙讓不讓,這個地方都會被曹操吞併。勢不可擋。


歷史講談社


陶謙、劉備都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書中陶謙三讓徐州,劉備才接受。陶謙如果不讓徐州,筆者認為徐州保不住。

第一,陶謙方面幾乎沒有人才。陶謙好友陳宮智謀過人,在曹操來報仇時,自願當說客,可惜在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後,二人有了隔閡。陳宮遊說不成,不好意思再見陶謙,便投奔他處,這是陶謙損失的賢才。陶謙自知二個兒子不堪大用,無法守衛徐州,手下也沒有戰力非凡的武將。曹操來襲時,曹豹迎戰夏侯惇,如果不是天氣原因,曹豹應該戰死沙場了。

夏侯惇應聲而出。陶謙慌走入陣。夏侯惇趕來,曹豹挺槍躍馬,前來迎敵。兩馬相交,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兩軍皆亂,各自收兵。

第二,民心已經轉向劉備,上下不一心不利於作戰。在危急關頭,糜竺獻計向孔融、田楷求救,但最後力挽狂瀾的卻是劉備。陶謙雖然也受民眾愛戴,但比起劉備還有差距,糜竺勸讓給劉備也有這個原因。劉備作為漢室之後,根紅苗正,在救難之後,陶謙讓劉備屯軍小沛,劉備到了之後,又是修城,又是安民,又有關羽、張飛二位武將,給民眾很強的安全感。

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第三,曹操勢大,兵多將廣,謀士眾多。陶謙年老體弱,在三讓徐州時已然是不行了,就算劉備方繼續輔助陶謙之子守衛徐州,也是抵擋不了曹操。如果不是呂布作亂,牽制住了曹操,徐州的處境就不妙了。因為這時候劉備身邊一個像樣的謀士都沒有,只有關、張兩名勇將,文臣糜竺和孫乾。可以說糜竺、孫乾的智謀和曹操相比,都差得遠了。如果劉備只是輔佐,隊伍和底盤就不好壯大,更不能和曹操抗衡了。這時候沒攻擊,主要是曹操有更大的圖謀。

明公棄兗州而取徐州,是棄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願熟思之。彧曰:“不如東略陳地,使軍就食汝南、潁川。黃巾餘黨何儀、黃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此等賊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糧,以養三軍,朝廷喜,百姓悅,乃順天之事也。”

筆者主要從陶謙的實力、徐州民心變化、曹操實力三方面來談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認為陶謙如果不讓徐州,徐州保不住。以上是本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歡迎補充交流。

我是路留星,一個熱愛武俠文化的行路人。


路留星


正好,題目把史料貼出來了,諸位請仔細看幾遍,然後思考一個問題:

看完整個過程,你們覺得這算是陶謙在“讓”徐州麼?

我看這分明就是奪啊!

陶謙死了,糜竺帶頭擁護劉備上位,理由是“陶謙曾跟自己說過,只有劉備能安徐州”。

這就很奇怪了。如果陶謙真的有心把徐州讓給劉備,那他應該當著劉備和自己親信們的面說這件事啊,怎麼可能只在私下裡說這種意義不明的話呢?立遺囑都得有公證人,送徐州給外人這麼大的事,居然只告訴了糜竺?

況且,就算從字面上看,“劉備能安此州”,和“將徐州贈與劉備”,意思差遠了啊。陶謙的兒子還沒說話呢,糜竺就衝上來把徐州送了,是哪的道理?

提醒一句,糜竺是劉備的小舅子。

這下明白怎麼回事了吧?

至於劉備的推讓,在我看來完全沒有討論的意義,因為最終他接受了。這就好像,漢獻帝要把帝位讓給曹丕,曹丕百般推辭,但最後還是接受了。

都一個意思。


悃寫風水文化工作室


毫無疑問一定保不住。

陶謙有二子陶商、陶應,如果劉備沒接仼,應該是陶商接任,不管陶商能力如何,要使徐州得到保全,根本不現實。

在陶謙尚在時,徐州二大世家大族(陳珪家族、糜竺家族)是非常支持他的,陶謙死後,糜家倒向了劉備,不管劉備接不接任,徐州的基石已經鬆動。

再看周邊環境,但當時群雄虎視眈眈,當時鄰近的諸侯有袁紹、曹操、孔融、袁術、張邈、劉繇等。其中西面是曹操、南面是袁術,北面最強的是袁紹,徐州夾在中間,三面都是大神啊!能獨善其身麼?

再看自身實力,曹操曾以陶謙殺死其父曹嵩一家為藉口,二次攻打徐州,製造了三國史上有數的人道主義慘劇,當時徐州都無法自保,要向外求救。隨著另外幾大諸侯不斷坐大,徐州早就是狼口邊的羔羊,被吃只是時間問題






我欲隨波不逐流


沒有讓與不讓之說,窮途末路,大勢所趨!





功明學易


保不住,如此戰略要地,號稱自古彭城勝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的地方,南控江準,北扼中原,又被稱為中原鎖鑰,那等亂世,群雄虎伺,陶謙暮年,精力衰微,孩子又無能,豈能保得住,劉備其人也並非如小說所言,真得是路過偶遇。陶謙也不傻。


默玄吟雷


大勢所趨


木頭閒文


保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