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业务能力强的就让做事,业务能力差的人才让去做领导,这叫人尽其才!你认同吗?

赢在高三


如果这叫人尽其才,那岂不是说当领导的都是业务能力差的?……想黑领导,也不能这么黑呀。

看一个单位管理怎么样,最重要的是要看其用人水平。用人的思维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从单一和唯一的角度去考虑,而是要全方面、多立体的全面考察,要做到用人所长,人岗匹配、人事相宜,这才能称做人尽其才!

业务能力强只是一个方面,与是否具有领导能力不能划等号。

一个人业务能力强,说明他做本职工作很强,至于其他方面还不好说,且与他能不能做好领导也没有多大关系。有的业务能力强,当领导也很棒,有的业务能力差点,当领导说不定也可以,但前提是业务能力差的领导,下面必须有“强兵”,否则很容易沦为一群怂包。

将军要善于运筹帷幄,团队执行能力强,但他不一定枪打的准,可是他手下的兵必须枪打的好,军事素质高,否则这支部队是没有战斗能力的,光靠耍嘴皮子肯定战胜不了对手。

业务能力差的去做领导,有可能领导的好,但大概率可能是领导的更差。

同样道理,业务能力差的人确实有能当好领导的,但是我在上面说了,这样的领导,他自己的业务能力差不要紧,重要的是下面的人要有业务能力强的,而且要能够统帅和驾驭,否则人家业务能力强的不听你、不服你怎么办?

所以这样的领导,他要会用人,有慧眼识珠的本领,有能够激励和驾驭团队的能力,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甚至让下面的人“逼宫”。

举个历史上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刘邦说的那番经典名言: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根据上面这番话,大家很一致的认为:刘邦慧眼识才和驾驭人的本领很强大。但刘邦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却往往被很多人忽视,甚至认为刘邦缺乏“业务能力”,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大家不要忘了,刘邦的所谓“业务能力差”只是相对韩信这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而言的,他本身也是人中龙凤,千万不要忽略了他也能带兵10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刘邦带兵打仗的本事还是相当强悍,所以千万不要有误解认为他业务能力差。

可见,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强对他当领导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啥都不会,估计也只能做窝囊费,身居高位的话,反而很危险,不信大家看看那些历史上窝囊废的皇帝们,有几个有好下场?

不要把自己的无能当做领导不赏识自己的借口,想成功就要奋斗,想升迁就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出才干。

组织管理上有个理论,叫彼得原理,意思是提拔人员的时候,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

用我的话来总结,就是你在原本的岗位上干的挺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当上领导了,就能干好领导,这两者没有必然关系。究其原因,因为者两种岗位的要求截然不同,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调整和转换自身角色,仍然在新岗位上做着原来的事情,以原来岗位的思维模式处理事情,那么这个领导的提拔肯定就是失败的!

说实话,这个还是相当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不这样做,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换句话说,我们难道要把那种成绩差的、工作表现差的提拔上来?不排除确实有个别异类,比方说像丘吉尔这种“坏孩子”,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个案,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所承担的风险极大,只是在极端特殊情况下才能这样“不拘一格”。

所以能当上领导的大都是成绩好的学霸或者表现好的优秀员工,通过过去好的表现来预测他的将来,这样他将来表现好的概率更高,风险也更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定律,千万不要忽略。

所以,有效避免以上三点,再在岗位和人员匹配上做到最佳,才能称的上人尽其才,难道不是吗?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