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文|白茅如玉

《乔乔兔》在我眼中是一部“另类影片”,由塔伊加·维迪提执导,它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解读战争。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二战期间,小男孩乔乔(乔纳斯)和妈妈一起生活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10岁的乔乔从小接受纳粹的洗脑教育,是希特勒的狂热支持者,甚至他把希特勒当成了假想中的挚友,为自己解决难题,加油打气。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乔乔是希特勒青年团的积极分子,由于在训练中,他拒绝杀死一只兔子,因此被人嘲笑,取了个外号叫“乔乔兔”。

乔乔和妈妈相依为命,她的妈妈罗茜美丽、善良、聪慧、勇敢,是反法斯西组织的一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乔乔发现妈妈在楼上房间的墙壁里藏了一个犹太女孩,这颠覆了他的认知。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为了保护妈妈,乔乔决定不去告发犹太女孩。在与女孩的相处中,乔乔的思想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战争主题的电影,大多是沉重的、灰暗的,但这部影片却色彩斑斓。因为是以孩子的视角,所以整个影片的基调也是荒诞中藏着悲剧,氛围轻松又发人深省。

乔乔的成长过程透露出民众对战争的态度

小男孩乔乔只有十岁半,因为从小被洗脑,他既是纳粹的支持者,同时又胆小、善良。

由于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乔乔只能假想出希特勒是他最好的朋友,在精神上给他支持和建议。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在青年团的周末特训中,乔乔在假想希特勒的鼓励下,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被手榴弹炸伤,从而无法再参加青年团训练,这给了乔乔离开洗脑教育,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为他的成长、成熟提供了条件。

在乔乔转变思想的过程中,四个人起了关键的作用:

1、妈妈——日积月累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乔乔的妈妈,是反法西斯组织的成员。但她从不强迫乔乔接受反法西斯的思想,而是引导乔乔自己去认识法西斯的反动性。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在乔乔受伤后,她以保护乔乔的面子和自尊心为由要求让乔乔在青年团做义工,不再参加训练,帮助乔乔摆脱洗脑教育。

在街上,乔乔看到被绞死的人,表示“恶心”。这说明乔乔的内心是抗拒杀戮的,妈妈让乔乔正视这些牺牲的人,告诉乔乔他们所做的事情没有错。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她教育乔乔,人的心中要充满爱,这是美好的情感,还要尊重和保护家人。影片后半部分,妈妈的牺牲也让乔乔品尝到了战争带给他的痛苦。

2、犹太女孩——让洗脑教育的谎言被戳穿。

刚发现犹太女孩时,乔乔心存敌意,但更多的是恐惧。洗脑教育让他以为犹太人是恶魔,他因恐惧而抗拒。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但乔乔本质是善良的,在与女孩的相处中,他发现犹太人并不是以前学到的那样。他们也有家人,有爱人,是战争的受害者。

3、克上尉——颠覆乔乔对接纳犹太人的认知。

克上尉是乔乔青年团的教官,他枪法如神,曾上过战场,后来因为一只眼睛受伤而无法再上前线,变成了教官。在纳粹检查乔乔家的时候,他帮助了乔乔和犹太女孩脱险。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在乔乔原本的认知中,克上尉代表了教育理念,是反犹太的,他还曾为了反犹太,上战场杀敌。但克上尉的行为又与他所说的不一致,引发了乔乔对其中缘故的思考。

虽然克上尉表面上宣传的是洗脑思想,反犹太,但其实作为成年人,尤其是在经历战争后,他的内心也是趋向和平的,这是他保护犹太女孩的动机。

4、朋友约克——让乔乔彻底看清战争的残酷。

乔乔的朋友约克和他一起是青年团的队员,稚嫩,懵懂,甚至比乔乔还笨拙。影片的后半部分,只有11岁的约克也成为了士兵,要上战场,穿的还是纸制的军服,一切都显得那么荒谬,也显示了德国纳粹那时已经疯狂了,面对战争即将失利,纳粹丧心病狂。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约克是导演安排来代替乔乔经历战争的,如果乔乔不受伤,他就会和约克一起继续接受洗脑教育,然后被怂恿上战场。

乔乔摆脱了洗脑教育后,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到自己的朋友穿着纸衣服,拿着真枪,在他眼中太不可思议了,他觉得不合理,不应该。

最后,约克告诉乔乔希特勒抛弃了他们,自杀了,他终于认清了一切谎言。

经历了这四个人的影响,乔乔重新看待纳粹,看待希特勒,看待战争,尤其是在母亲去世后,他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带来的伤害。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在乔乔的成长过程中,已经隐约透露出民众对待战争的态度——向往和平,渴望战争结束。

乔乔和妈妈一起出游,看到去参加战争的新兵都是群情激奋,而从战场上回来的伤兵则是一脸失落,说明战争并不能使人高兴。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克上尉和乔乔的妈妈罗茜又分别代表了军人和百姓两个群体,都在渴望和平。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乔乔在纳粹青年团的训练中受伤,脸上永久地留下了伤疤,被人取笑,这是在时刻提醒观众,战争只会给人带来伤害,让人面目可憎。

谎言掩盖不了战争的残酷

在影片中,纳粹对孩子的洗脑教育中的谎言令人印象深刻:

1、把犹太人描述为非人类、恶魔,意图坚定树立孩子对犹太人的敌意。

乔乔在青年训练营中被教育犹太人都是恶魔,有犄角,身上有异味,住在洞穴中,会对人精神控制,让乔乔一开始对犹太人充满了恐惧和敌意。因而乔乔刚发现家里的犹太女孩时,以为自己见了鬼,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怪物。

2、让11岁的孩子穿着纸军装上战场,却骗孩子衣服是新型材料制作的。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3、在孩子的身后绑上拉了引线的手榴弹,骗孩子去拥抱美军(当人体炸弹)。

在这些看似荒诞的谎言背后,是纳粹险恶的用心,为了发动战争,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歪曲事实,牺牲孩子们年幼的性命。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当乔乔眼看着美军和俄军攻进城市,稚嫩的孩子和弱小的平民端着武器在前线成为炮灰,乔乔害怕了,这是对战争的恐惧。那些谎言是脆弱的,终究掩盖不了战争的残酷。

看完《乔乔兔》这部电影,再一次体会到战争对人的伤害,感受到民众内心对和平的渴望,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在二战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一个特殊的圣诞夜

1944年,二战期间,一个名叫弗瑞斯的12岁德国男孩和他的妈妈伊丽莎白·维肯生活在德军一方占领的许特根森林深处。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那时欧洲战局出现了逆转,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对德军发起反攻,德军节节败退。

希特勒不甘束手就擒,背水一战,于12月16日命令德军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动一场突袭,意图切断盟军供给。这场战役持续了一个多月,双方伤亡惨重。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弗瑞斯和妈妈原来生活在城里,家里还有一个糕饼店,但都在盟军轰炸中被摧毁,他们只能躲到了森林的小木屋里。

圣诞之夜,弗瑞斯和妈妈在木屋里期盼着爸爸能回来团聚。他的爸爸在镇上工作,为德国民防消防队服务,会定期给他们送来食物。

不过大雪封山,父亲回家的机会很小。

突然,木屋外传来了敲门声,小弗瑞斯兴奋地跑去开门,他以为父亲回来了。他还没跑到门前,妈妈已经把门打开了。

门外是三名士兵,两名戴着钢盔站在门前,另一名躺在雪地上。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美国兵!

从他们的穿着上,伊丽莎白迅速意识到这是敌军。

这三人是美军第8师第121步兵团的士兵,由于风雪太大,他们与自己的部队走失,只能一边躲避德军的追击,一边寻找己方阵地。

在森林徘徊了三天三夜,他们饥寒交迫,身上满是冻伤,其中一名士兵还大腿中弹,失血过多,已经失去了意识。

尽管伤痕累累,生死迫在眉睫,他们仍礼貌地敲门,请求小木屋的主人留宿。

虽然听不懂对方的话,但伊丽莎白明白美国兵的意思。

短暂的思考后,她请他们进屋。

伊丽莎白将伤兵安置到小弗瑞斯的床上,又把床单撕开做成绷带为他包扎伤口。她让儿子去弄一桶雪,为冻伤的士兵揉擦手脚,还让他去把鸡捉来杀了,要做圣诞晚宴。

不久,小木屋便弥漫着烤鸡的香味,圣诞氛围渐浓。伊丽莎白发现她可以和其中的一位美国士兵用法语交流,紧张的气氛立刻缓和下来。

这时,又传来了敲门声,小弗瑞斯开了门,四名德国士兵就站在门外。

弗瑞斯太清楚纳粹德国的规定了——一旦被发现收留敌军,格杀勿论。他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办,恐惧瞬间席卷了他。

妈妈伊丽莎白冷静地出来向德国士兵问候“圣诞快乐!”带队的德国下士彬彬有礼地说他们与自己的部队走失,在森林中迷了路,希望能借宿一晚。

“欢迎进来暖和身子,也欢迎和我们共享圣诞晚餐,不过我们还有其他客人,这些人不是你们的朋友,希望你们容纳他们。”伊丽莎白说得温和而又镇定。

“里面什么人,是美国人吗?”下士警觉了,不自觉地端起了枪。

“是的,今天是圣诞之夜,谁也不准在这里动干戈,请将武器放在门外。”伊丽莎白说。

德军士兵们盯着伊丽莎白的眼睛,伊丽莎白的目光真诚而又坚定。僵持了一会,他们放下了武器,走进小木屋。

小木屋里的气氛立刻紧张了起来,敌对双方都绷紧了神经,一名叫拉尔夫•布兰克的美国士兵甚至已经亮出了手枪,伊丽莎白喝住了他们,她用法语说:

“今晚是平安夜,不准杀戮!把枪给我。”

伊丽莎白从美国人手上收缴了手枪,安排德国士兵和美国士兵一同坐在餐桌旁。因为房间狭小,他们不得不紧紧挤在一起,肢体碰撞,更加僵硬,仍然不放心对方。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伊丽莎白面带微笑一边和他们说话,一边准备圣诞晚餐。小木屋的温暖,食物的香味,和主人的热情,让对立的两方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

美国兵率先将自己的香烟盒掏出来,请德国士兵抽烟,德国兵则从背包中拿出一瓶红酒和一块面包与大家分享。其中一名曾学过医的德国兵看见受伤的美国兵,甚至走过去为他检查伤口,并为他处理枪伤。

在餐桌旁,伊丽莎白开始做饭前祈祷,她含着眼泪祷告:

“感谢主的恩典,让大家能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中和平地共聚一室;在这个圣诞之夜我们承诺不分敌我,友好相处,分享这顿并不丰盛的圣诞晚餐;我们祈祷尽早结束这场可怕的战争,让大家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乡。”

伊丽莎白的祷告让士兵们泪流满面,战场上结下的仇恨已经烟消云散,他们心中思念着家乡和亲人,充满着对和平的向往。

晚餐过后,暴风雪停了,曾在战场上互相殊死拼杀的7名士兵在一个屋檐下同床共眠,度过了温暖舒适的平安夜。

第二天早上,伊丽莎白给美国伤兵喂了鸡蛋汤;德国下士用地图告诉他们阵地的所在地,并特意告诉他们不要去蒙夏镇,因为德军已重新占领该地区,他们还做了一副担架给美国伤兵使用。

双方再三感谢伊丽莎白和弗瑞斯之后,握手告别,朝不同方向离去。

后来,弗瑞斯长大后移民到了美国夏威夷,他将这个故事写出来投稿给了杂志社。1995年,美国电视节目《未解之谜》将他的故事制成视频播出。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2002年,好莱坞出品了一部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电影,片名叫做《寂静的夜》。

不论在战争中处于什么立场,人心真正的向往始终都是和平。

影片中色彩的隐喻作用

在《乔乔兔》这部电影中,为了配合儿童视角、儿童题材,导演还采用了比较饱满的色彩,迎合童趣审美。

这些色彩在影片中不仅仅是为了贴合题材,更有其深度的隐喻作用。

1、战争——黄色、黑色——落日余晖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在影片的开始,乔乔兔还是狂热的“小纳粹”,画面颜色以黄色和黑色为主,仿佛落日余晖,这是一种让人感觉压抑和萧条的色彩,隐喻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毁灭。

2、和平——彩色——精彩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乔乔的妈妈是反法西斯人士,向往和平,所以只要妈妈出现,画面就是五彩斑斓的,妈妈身上色彩总是很饱满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妈妈性格活泼、幽默,她带来的总是欢乐、祥和的气氛,隐喻和平才能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3、乔乔的转变从他的着装上也能体现

崇拜希特勒时期,总穿着青年团的制服;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德军即将失败,乔乔穿着卡通衣服上街征收铁器,还有约克的纸军装,隐喻即将战败的希特勒是可笑的、脆弱的;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战争后期,美军攻进城市,乔乔脱下军装,穿上了自己的大衣,说明乔乔和那些端着枪冲上前线的青年团孩子们不一样了。尤其是在战场上,女老师(代表顽固的纳粹)强行给乔乔套上军装,后来克上尉(和平派)又为乔乔强力地脱下军装,隐喻了乔乔的彻底转变。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结语

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以德国普通儿童的视角来阐述纳粹不仅在祸害别的国家,同时也在本国带来了灾难。

不论在哪个时期,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论代表了哪个阵营,枪响以后,没有赢家。只有和平才能带来共赢。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创,今日头条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转发。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即删。)

白茅如玉,80后二孩宝妈,创业者,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身边的故事,探讨生活的奥秘。关注两性话题、婆媳关系、婚姻生活,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留言互动,你们的转发和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乔乔兔》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