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父母应当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国内的抗疫终于见到了曙光,全国各地的学校也都开学在即。


对孩子来说,这次“超长假期”就是一次大型的综合素质测试。


在疫情这面背景墙下,有的孩子让人钦佩感动,有的孩子则令人焦虑惋惜。


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亦是镜子。


1

善良vs自私


去年年末,疫情突现,一夜之间,全国性取消所有活动,大家都宅在家。


学生每天测体温上报,出省出市行程及时上报,有任何武汉接触史都需要上报。


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在一切都未知的时候,只有防一切,才能保万全。


很多人宁可委屈自己,也顾全大局。


可深圳某高校大一的郭同学却反其道而行之。


放寒假以来,郭同学一直在旅游,一个多月游了13国。


没人知道她到底在哪儿。


她对老师说,回家了。


对父母说,在深圳打工。


直到3月初回国,因发热被送往医院隔离,行程才曝光。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好在,核酸试剂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比起因一个人封一座城的“超级毒王”,她的确没有引发太恶劣的结果。


然而,这些日子,她有没有过担心?想没想过万一?是否担心过家人会惦记自己?


万一她正在潜伏期? 也许她就是“跨国毒王。”


心里只有自己,不为别人着想,就是自私。


而善良的人,心里永远装着别人。


武汉某大学的郭岳确诊新冠肺炎,自行隔离38天,未感染一人。


他是怎么做的呢?


放假回家时,他并没有任何感染症状。


然而,在飞机上,他带了手套和3层口罩,全程没有和任何人交流。


他让接他的父亲带上酒精,在机场把自己全身和行李消毒。


回到家,他主动联系社区说明情况。然后在卧室自行隔离。



出院后,又自行隔离了两个14天。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在30平米的车库里,他边上网课,边备战考研。


三餐由父母送到门外,靠电暖器取暖,靠手机与外界联系。


治愈后,得知有人急需血浆,他又跑去主动捐献。


我担心会传染给别人。” 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的内心写照。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自私的人,只想着一己私利,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


善良的人,却懂得换位思考,心里装着悲悯同情、家国情怀。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当善良点亮善良,终将看到燎原的光亮。


当自私链接自私,每个人都将活成一座孤岛。


教孩子善良,就是给孩子机会。


因为,只有善良的孩子,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2

自律vs不自律


不久前,一名12岁女孩离家出走了。


女孩儿不好好上网课,一直偷偷用手机打游戏,被爸爸发现,没收了手机。


女孩儿一气之下,半夜出了门。


找了一夜也没找到,爸爸急死了,凌晨五点报了警。


好在有惊无险,警察很快在地铁站找到了女孩儿。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孩子嫌爸爸不尊重她,不给她自由,却不想一想,现在的一时玩乐,日后终要自己嚼苦果。


疫情以来,孩子们在家上网课,没有老师的约束,没有同学间的竞争,最考验的就是孩子的自律。


很多孩子名义上是上网课,实际上和父母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打游戏、刷视频,追求短暂的刺激和快感。


甚至把父母多年的积蓄,还房贷的钱都打赏给了游戏直播。


有的孩子放纵,有的孩子却克制自律。


最近,邓明扬的作息时间表曝光,让我们看到了学霸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邓明扬被称作 “数学天才”,是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得主,早已获得了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


然而,在疫情期间,他没有丝毫松懈。


上午跟随学校有规律的学习,下午自行把任务排的满满的,学习、锻炼两不耽误。


偶尔没有按计划完成,他也一定会在自由时间补上。


他还制定了周计划,并把周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分配到每天的学习过程中,确保完成。


他说:“有计划,又每天要求自己去执行,学会自己想学的东西,每天都有成就感

。”


妈妈说,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名扬就每天做计划、坚定地执行计划,自觉地管理自己。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成功从来不是侥幸的,背后都是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坚持。


不自律的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管理不好自己,任由惰性和放任让自己持续地堕落。


自律的孩子,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罗斯福曾说过:有一种品质可以让一个孩子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待到开学,自律的孩子定能感受“自律者为王”的快乐,不自律的孩子终将为曾经的偷懒 “追悔莫及”。


自律也许会痛苦一时,但不自律却会后悔一辈子。


无论父母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学习这件事,只能靠孩子自己。


学会自律,孩子才拥有了独自去翱翔的翅膀和铠甲。


3

乐观vs悲观


看到一则新闻,令人心紧。


因为没手机上网课,一名初三女孩自杀了。


女孩的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腿残疾,靠补鞋为生。


家中姐弟三人,共用一部手机上课。不能及时上网课,加之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女孩儿一时想不开,服药自杀。


万幸,女孩儿被抢救过来。村里人也纷纷解囊,捐款相助。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没有经历过贫穷,永远体会不到女孩儿的绝望。


只是,一个花季少女,生活还有无限可能,当她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解决也许只是暂时的困境时,除了同情,更有一些惋惜和遗憾。


生活不易,可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挫折与困境,唯有勇敢面对,活下去才是最大的胜利。


在南通某医院里,一名初二学生一直在边照顾妈妈,边上网课。


每天从早晨六点半早读开始,男孩儿就盘着腿,用病床餐桌当课桌,蜷缩在床尾,认真学习。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生活对男孩儿太不友好了。


4岁时,父亲就因车祸去世了,他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


5年前,妈妈也被查出癌症晚期,年前,妈妈再次住院。


放假后,他就来了医院,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学习。


倒水、喂药、换药、做饭,孩子细心而周到。


“人家的孩子都是家里人照顾他,他却来照顾我。”妈妈满眼愧疚,哽咽着说。


可男孩只是淡淡地说:“没什么。”


疫情之下,这三组孩子的对比照,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孩子的乐观和坚强,令人动容。


一位网友感慨:“向阳而生,从小能顶半边天,长大了更不必说了。”


当人生陷入灰暗,生活遭遇困境,有些人投降了,有些人却可以踩着困境,生生地走出一条路。


生活不可能总是康庄大道杏花春雨,总会有丛林荆棘洪水猛兽,乐观和悲观的人,走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


悲观的孩子往往怀疑自己,认为事情不能改变,他们选择逃避,在逆境中太容易陷入深渊。


乐观的孩子,拥有由内而外的生命力,能够直面困境,在逆境中寻求光亮,更容易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幸福。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让孩子拥有一颗乐观的心,面对困难与逆境,点燃勇敢和希望这两盏心灯,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4


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为自己成长的自律,有对抗生活的乐观与坚强。


是为人的底色,亦是行走人世间的根基。


歌德曾说:“孩子应从父母那里得到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聪明的父母,会让每个孩子从小就拥有三个锦囊,一个是善良,一个是自律,一个是乐观。


在善良、自律和乐观的土壤里,孩子才能生出勇敢、自立和坚韧的翅膀。


日后,离开父母的巢穴,也可以傲立于风雨,岿然不倒于苦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