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記之四 家長要借力孩子“錯誤”,賦以積極意義

前文我已經說了,孩子會犯各種各樣我們認為的“錯誤”,我們不要揪著不放去問責,非要在“對錯”“輸贏”,而是要繞過問題去教育。

教育日記之四   家長要借力孩子“錯誤”,賦以積極意義

今天要討論的指出“錯誤”的方式很有講究,有一點很關鍵,對於可能有傷自尊的問題,儘量不要當面指出,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提高,而不是非要糾結對錯。

而是要對問題賦予積極意義,“事物本無意,而人賦其意”!

一、利用孩子的“錯誤”表現,借題發揮培養孩子“服從”的品質

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比較多,兒子沒有完成,也沒交,我下班後在他房間裡找,最後在他被子下面找到了,果然沒有完成。回來後我問他作業交了沒有,他說交了。按理這是很多家長不能容忍的撒謊,我仍然很溫和,而不是象逮住了賊似得。吃過飯後找了機會和他交流:


教育日記之四   家長要借力孩子“錯誤”,賦以積極意義


“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讓你鞏固知識,當然很多同學認為該掌握的都會了,就想偷懶。但認真完成作業還是培養最基本的品質,就是服從,對學生來這種服從是對老師的尊重。等你長大了走上社會工作了,服從是首先應該做到的。”

於是我講一個《把信帶給加西亞》的故事,是美國與西班牙戰爭時,美國總統需要聯繫藏於古巴森林裡反抗軍首領加西亞,而只有一個叫羅文知道加西亞在哪裡,於是找來加西亞,讓他把聯合作戰的密信帶給加西亞。加西亞帶著信避開各種關卡,徒步三個星期,在茫茫叢林裡找到加西亞。這個故事後來被世界上所有語言翻譯過,而且在人類出版發行史上不可超載,就是因為它是教育人“服從”的最經典的例子。而加西亞這種服從的品質也一定是從小培養的。


教育日記之四   家長要借力孩子“錯誤”,賦以積極意義

二、利用孩子申辯,順勢而下培養孩子“堅持”的品質

兒子接著說:“老師有時候佈置的作業太多,幾張卷子很多是同種類型題目,做來做去。”

我對他說:“爸爸知道的,其實我們做老師除了傳授知識,還有更重要的教育任務,包括思想教育、情感教育,還有情商培養,比如意志力教育。佈置的作業,我們有時要花很多時間去完成,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意志力”的教育,就是要我們學會

堅持。”,“如果你不能堅持,你就錯過一次培養自己基本素質的機會。”

教育日記之四   家長要借力孩子“錯誤”,賦以積極意義


第二天我趁他還沒回來,又去翻他的被子和抽屜,發現作業已經不在了,我也沒有打電話給老師進行跟蹤瞭解,因為我的目的是有針對性發現問題展開教育,作業完成到什麼程度已經不重要了。

接下來幾天我開始觀察他的學習狀態,明顯有很大的改善,

我想他能領會並逐漸培養“服從“與“堅持”的基本素養,這比什麼都重要。

歡迎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